人间的一道彩虹

2022-06-13 10:59岑清华
三月三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丹县土布项圈

服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既是美的表达,也是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穿在身上的文明,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南丹县中堡苗族乡的苗族女性节日盛装服饰就是这样一个代表。2010年,南丹中堡苗族服饰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堡苗族乡位于南丹县西北部,距南丹县城128公里,是南丹县最边远、最小的少数民族山乡。中堡苗族乡东接月里镇,南与天峨县三堡乡毗邻,西、北部与贵州省罗甸县、平塘县接壤,全乡共有7400多人,其中苗族4200多人,占全乡人口的57%,是一个人口较少、山高地少、干旱少雨、温差较大的高寒山区。

由于长年居住在偏远闭塞的高原山地,苗族群众长期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而当地的民俗民风保持完好。中堡苗族乡的民族服饰非常奇特华丽,每逢各种节日和红白喜事,男人身穿黑衣黑裤,头上缠一条2米长的黑布雕花头饰,身披长袍,若是年轻小伙还戴两个银项圈,看上去英勇无比。妇女凌晨四五点起床,先梳理自己的长发,再把一束假发包在头发上,高高隆起,插两根银簪。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女子,头发未长长,戴上银帽,更显清纯美丽。

中堡苗族女性服装为何如此艳丽?

16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苗族服饰的岑银妹老人向笔者描述,中堡苗族乡过去很穷很苦,男子一年四季都要集体外出打猎,女子则在家负责种养。有一年风调雨顺,打得的猎物特别多,他们便用红线捆起来分发给大伙。妇女们种下的禾苗长势也很好,到了收割季节,家家丰收。村民们为了庆祝丰收,用红线代表收获的猎物,用黄线代表丰收的粮食,用绿线代表平安幸福,用这三种主线分别在衣裙、帽子上绣出牛、马、猪、鸡、米等图案。后来每到节日,苗族男女老少都着此盛装,走村串寨庆祝。

中堡苗族服饰属于黔中南型南丹式,大致分为首服、上衣、下裳、足服四大类,以青、蓝、黑作为服饰底布色彩。女子服饰繁复有致,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男子服饰则简洁单一,色彩黯淡。衣裙原料全是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缝、自染。上衣是青布大领短衣,胸襟及袖口有花纹,无扣子;裙子是绣花(或蜡染)镶边的百褶裙,在制作上非常巧妙,色彩艳丽。

农闲时,妇女们将土白布裁好,经过点蜡、染色、去蜡等步骤将白土布染好。先用一个陶罐或是小锅装着粘膏蜡,在锅下架一个小架子,架子下放几颗火碳,待锅里的粘膏蜡慢慢熔化,掺入炼制好的牛油块拌匀,再在自制的木柄头插上一片或两片带铁片的笔,用混合好的液体在白布上作画。画好后,放入水里浸泡一个星期。染好的蓝靛布呈黑色,晒干后再烧一大锅水,同时铲些草木灰放入锅中一同煮沸,煮得蜡染布上的粘膏蜡软化后,将蜡取掉,这时精美的图案就会呈现在眼前。蜡染的纹样主要集中在上衣的胸片、背片,图案独立完整,而穿插在百褶裙中间和尾片边缘的纹样则是几种元素组合在一起,相对随意和零散。

中堡苗族女性服饰的上衣分为三个部分,即背部、胸部和袖子,均在肩部連接,在炎热的夏天,可以不套袖子,任其挂着。前后两部分的宽度长度不一,胸长0.5—0.7米,背面长1—1.5米。胸前中部染成褐黑色,蜡画处呈白色图案,图案多为猪、狗、马、鸡等。若是节日时穿的,可在蜡画染成的黑点部分绣上红、黄丝线,蜡画边上用彩色线绣上各种图案。后背中间是白色图案,在蜡染处的黑点,用红、黄、绿三种主色线绣出各种图案,直至封到边布。袖子不用蜡画,只染成黑色,也是用红、黄、绿三种主色线绣图案,做成袖套,与胸前、背部绣好的土布连接。

中堡苗族服饰的纹样种类繁杂,千姿百态,分为图腾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等。刺绣则广泛用在袖片、臂片、尾片、裙摆及腰带、头巾、帽子、背带等饰品上,刺绣技法丰富,有十字挑花绣、平绣、锁扣绣和衍针绣,基本纹样多达20多种,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千变万化的服饰图案。

裙子是百褶裙,摆幅很大,长到小脚踝。妇女们用蚕丝绣制百褶裙,用料颇多,绣制繁杂,仅农家自纺自织的土布就需10多斤,蚕丝5斤多,绣制期快则两三个月,慢则半年。裙子有3种不同的制作方法,第一种不用蜡画,直接把没有花纹图案的黑褐色布做成褶子,用于阴雨天气穿或干农活时穿。第二种是干轻农活和闲时穿,这种裙子的中间部分为蜡染的褐黑色,下半部用红、黄、绿色蚕丝线绣上简单的图案,尾部用黑色的土布连接。裙子上半部用五六寸宽的布封边,不用褶,然后再在裙子外绑一条长1.5—1.7米的捆带。第三种制作方法是将裙子蜡染成褐黑色的地方接到绣有图案的封边上,这个环节的手工要求非常精细,一般要绣一两年才能绣完。因制作时间较长,手工精致,苗族女性服饰的价格不菲。

这些服饰的腰间还用一条镶嵌着红、黄、绿色丝线的黑土布系着。在腰带下前方围有几张长0.6米、宽0.5米的围裙,围裙用黑布制作,带子用长1米左右的黑、白线织成,尾部还留有5寸长的毛须,带子订在围裙上方,系时重叠,露出带子头,既美观又有特色。

苗族妇女头上的装饰也很奇特。她们从五六岁时便养着一束发,15岁头发长至1米左右便开始盘发,发髻中间还夹带着上一辈老妇人留下的1米长的头发,与原长发一起高高盘绕起来,配以精制的银簪,颇有唐代宫廷的仕女风韵。每次盘发至少需2个小时,阴雨天气便用围裙将头发包起来,以免头发散乱。

苗族妇女喜欢佩戴首饰,如手镯、项圈、耳环、银饰等,这些首饰全是白银制作,其中项圈最具代表性。项圈的尾部还系有各种彩色的串珠,整个项圈一般重达1.5公斤。此外,年纪较小的苗族女孩由于头发短,不能盘发,因而用黑布制成一种银花帽,帽中间配有各种动物造型的银饰。她们的头上往往留有一束1米多长的各种花丝线,与衣裙搭配,耀眼可爱。青年妇女喜佩银质耳环、手镯、项圈,戴项圈少则几个,多则10多个,高挽发髻,插上银簪,甚为美观。

除了服饰,苗族的背带也很有特色。苗族妇女用一块6寸宽的黑土布绣上各种花纹,布尾留有布须,背带两端连接一块长1.5尺、宽1.2尺的长方形黑土布,黑土布绣上红、黄、绿等各色花纹,尾部接上一尺宽的土布做背带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堡苗族服饰艺术面临着传承危机:当地的苗族群众已不再进行棉花种植、养蚕缫丝、纺纱织布等相关活动,传统的纺织工艺已渐渐远去;能够掌握蜡染技术的苗族妇女寥寥无几,并且年事已高;当地已无苗银制作工匠,银饰制作要依托贵州的苗族……如何在增强民族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保护和传承中堡苗族服饰技艺,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简介:岑清华,苗族,广西南丹县人,偶有散文、诗歌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

猜你喜欢
南丹县土布项圈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馆
智夺项圈
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唤醒沉睡的民间技艺——浅谈土布发展现状与未来
南丹县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语文(S)版第九册《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夹缝中求发展:高阳商会与土布运销
土布不『土』
你已住进我的心里
你已住进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