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阅读教学既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在坚持原有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做出一定的改变,制订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49
培根曾经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句话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了阅读能够陶冶情操,能够开拓视野、博采众长,进而增强个人素质。受此影响,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奠基阶段,因此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如识字、词汇积累、表达与写作方面的积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与理解力,对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都有帮助。因此,在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各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的要求,也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效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恰当的策略,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从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引起重视,并且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做出针对性调整。笔者结合在一线教学中的尝试,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虽然新课改已经强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开展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探究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但是从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落实上看,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基本上还是在采用讲授法和对话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担心有遗漏,影响学生解题,基本上是以教师细致全面的讲解为主,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多是被动接受。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也是教师问、学生答为主,其“完成任务”的主观性较强,而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很少。同时,提问往往是以知识掌握考查为中心,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这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很多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限。
(二)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且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把二者人为割裂开,具体表现为更多地关注其工具性,高度重视字词、句子、语法、表达方式等,而对于阅读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容或者思想内涵则重视不够,导致阅读教学变成阅读训练,难以实现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也就无法全面发挥阅读育人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目标落实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参考书的建议预设教学目标,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经验主义”行为,就是按照教學经验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一致。在落实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按照三维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知识”往往占据绝对主导,忽略了学生的过程体验以及情感认知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规划引导
鉴于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小学阶段不仅需要课内阅读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展与巩固。但是,对于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多教师对此都缺乏明确的要求,只是单纯地认为“开卷有益”。因此,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是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往往是学生喜欢的内容可能一口气就读完,而不喜欢的则是翻一翻就束之高阁,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往往缺少细致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内阅读的效果,不利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推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行为,把实效性、人文性、思想性和发展性全面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成性课堂
学生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在具体实施中,语文教师要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出发点,逐步推进阅读教学。在学生能够完成的基础知识环节,教师要大胆地给学生放权,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发放导学案的方式来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字词、语句的积累,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来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来钻研文本,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发挥主导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指导、引领或者是点拨,但是不能用教师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应有的阅读体验,在此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些是最真实的课堂生成。为了弥补学生个体在阅读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也要避免“框架化”,最好是给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有一定思维性的问题,如“阅读结束后你的感受有哪些,你觉得哪句话最精彩,试说明理由”,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阅读能力。0395AE3D-934B-4B7A-9201-D180628A2BE3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课内容时,课文是以“秋雨”为主线,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雨中的景物,呈现出一幅美丽、丰收和欢乐的秋景图。阅读学习的“秋雨”就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对此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流程:(1)问题导入:“大家见过秋天的雨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秋雨有颜色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自由轻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之后同桌互读,检查自读学习效果;最后出示讨论性问题:“课文主要写了秋雨哪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3)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第一段再次阅读中,给学生配上轻音乐,使学生感受课文内涵。阅读结束后提出讨论性问题:为什么说秋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然后启发学生想象:“读完这一段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流程,把基础知识学习、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全面融入其中,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而且整个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一直在“动”,在课堂生成中推进阅读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提升其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其中工具性是许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其更多是显性的学习内容,以知识的积累和问题的解决为主。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人文性应该指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它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这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了更好地落实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来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首先,开展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节选的一些阅读篇目与历史或者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认知有些距离,为了丰富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中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认知。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站在春秋战国时代背景下感受使臣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凛然正气、爱国情怀,这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角色扮演的准备,通过查阅相关资源给大家呈现文本的情境,在角色对话中体会和感受其人文内涵,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其次,合作交流,情感交融。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备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合作学习既能够弥补个体学习存在的不足,还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特别是针对阅读后的感受与体会进行交流,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形成思维的碰撞,进而形成创新性思维。为了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漫无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或者谈谈心得体会,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最后,课后拓展,提升认识。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上不一定能够完全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这时就有必要在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课后进行拓展性学习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给学生布置新的阅读任务,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课文学习后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把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呈现出来,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认知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动力。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因为现在电子产品的泛滥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度在下降。对此,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重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爱好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资料,引导他们爱上阅读。其次,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浏览阅读法等,减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学会阅读。再次,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开展阅读经验分享与交流活动,可以师生同读一本书,然后师生共同畅谈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给学生营造一种人人都积极参与阅读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在日常学习之余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
(四)制定并落实契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也要从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阅读文本的特点,进行全面又有所侧重的预设,目标内容要适当,目标的可操作性强,并且符合小学生的智能活动。同时,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契合学生实际。
在目标落实过程中,把教师讲授、师生演示、学生讨论以及师生对话等多种阅读教学形式综合应用,教师要掌控好课堂教学节奏,尽量减少逐字逐句的过度挖掘,鼓励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多角度去分析阅读内容,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五)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实现这样的飞跃,就要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够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阅读效果。针对当前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缺乏规划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督促和引导。
教师可以与家长构建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通过给家长提供关于课外阅读的书目与要求的相关资料,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学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从而使家校之间达成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的合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直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扎实有序地推进阅读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艳茹.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2016(7).
[2] 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3(12).
[3] 李少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女人坊,2021(17).
[4] 李彦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动学生思考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9(12).
[5] 梁慧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6).
[6] 陳小丽.“不求甚解”,阅读教学策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7).
作者简介:陈鹤林(1966.12— ),男,汉族,甘肃临泽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0395AE3D-934B-4B7A-9201-D180628A2B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