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2022-06-13 10:44康亚华尹秋莲
学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

康亚华 尹秋莲

摘 要: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须妥善处理好知与德、行与德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思政、专业理论课思政、实践教学思政。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离不开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取得实效。对此就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03

一、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之紧迫性

(一)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乃工业软实力提升之新要求

新型工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解决复杂技术问题之外,更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在面对复杂、多元而又充满风险的实践中能够固守本心、坚守环境责任和道德良知,成为优秀的工科专业从业人员。推进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为工业界输送既掌握高科技又富有高情感、专业能力与责任感并重、开拓创新与爱国担当共进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才,是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为国家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撑的新要求。

(二)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乃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之新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也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1]。将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是以伦理为本位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始终贯穿于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对我国重视德育之教育传统的新继承。

(三)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乃弥补工科人才人文精神不足之新举措

与基础课程相比,工程技术显示出更强的实践价值依赖性和人文性。工程活动具有很明确的特定经济目的或特定的社会服务目标,其结果是为社会、为人的需要服务的,并涉及经济、管理、法律、文化、艺术等诸多因素[2]。这就意味着工程教育更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工科大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又要具备雄厚的人文素养。把真和善具体化为知识和道德,把价值论引进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推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真”与“善”相结合,将德育贯穿至工科人才培养全环节、渗透至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校全面提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选择。

二、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之实施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工科专业在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引领与导向,为人才培养方案树魂。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高等院校应组织教研室(系),按照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各项规定和程序要求,围绕专业课课程思政开展专业课教师培训与研究交流,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梳理,遵循“课程思政”教学规律,重新设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堂讲授以及实习、实验、作业设置等方面均全面融入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价值观培育与塑造。

(二)坚持文与道相统一,推进专业理论课课程思政

工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要因专业而施,探索每门专业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具体途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融合式。融合式模式是指在不增加课程数量的前提下,将思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讲授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知识领域和专业方向的知识教学时,应挖掘这些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进行理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将做人与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从日常教学实践的点滴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二是嵌入式。嵌入式模式是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环境、文化、伦理与责任等元素,设置与本专业、职业或课程相关的价值判断、职业伦理、法制教育等思政教育的内容模块,以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对社会、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引导学生端正政治立场、砥砺品德,激发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在解决某一技术问题时,富于完美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独立式。一方面,围绕思政教育主題,采用专题报告、研讨课、案例教学等方式,举办与本专业知识相关课程专题讲座,推进课程思政;另一方面,独立设置工程伦理等相关的课程,强化道德、伦理与责任教育。

(三)坚持道渗透于行,推进实践教学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在教学环节加强思政教育。在基础实验、学科大类实验以及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品德和公民道德。在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环节,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理论素养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要树立实践教学的综合素质评价观,构建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思想政治作为一级指标体系,并赋予每一级指标一定的分数权重,确保实践教学考核与实践教学目标一致。

三、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之生态环境构建

(一)观念更新,实现教师思政

教师是高等院校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对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调整,课程评价方式标准等也须随之更新,这些都需要专业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认真研究。这一系列的改革意味着任课教师要改变原有思维,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专业课程只教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做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这必然会给很多工科专业课任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和政策引导的作用,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课程思政入工科专业课任课教师之脑。

(二)榜样激励,形成示范引领

工科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无论是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都需要各二级学院组织完成。为了确保工科专业类课程之课程思政取得实效,要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评选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优秀教师、示范院系及示范部门等活动,对入选的教师、院系及部门予以奖励;另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高等院校须将专业课课程思政费用列入教学经费专项支出,为工科院系及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提供经费保障。

(三)管理创新,健全长效机制

高等院校应坚持积极扶持与严格考核相结合,制定与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与绩效评价等管理制度,健全协同推进工科专业类课程之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应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所在单位及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之中,调动院系和广大教师投身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同时,要建立工科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考评制度与奖励机制,对工科院系及相关部门落实与保障等情况进行系统考核;将工科类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作为其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工科类院系或教学单位在开展课程思政中实施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纳入考核内容之中,引导工科院系推行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将相关部门的保障工作纳入该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激发相关部门协助工科院系推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王章豹.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康亚华(1981— ),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尹秋莲(1984— ),女,汉族,江西吉安人,講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太湖学院高教研究重点课题《高校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对策研究》项目,课题编号:A-2019004;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高考录取方式改革对民办高校办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课题编号:B-b/2020/01/35。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