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育结对帮扶策略研究

2022-06-12 21:25张雨
民族文汇 2022年28期
关键词:师德民族交流

张雨

摘 要: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成果巩固阶段,民族地区的教育结对帮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要站在民族地区的特点上,结合教育的一般性质展开帮扶行动。本文以A市教育结对帮扶B县为例,探讨新阶段民族地区教育帮扶的策略,为后续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提供新的借鉴思路。

一、引言

在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心转向防止返贫。教育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要环节,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方面人才,反哺地区经济,因此,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需要抓重点,抓特点。A市对B县采取了“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形势,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使教育结对帮扶产生了新方式,有了更明显的成果,因此,本文以A市结对帮扶B县为例,探讨民族地区教育结对帮扶策略,有利于为民族地区教育结对帮扶提供新的思路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A市教育帮扶B县策略分析

1.加强校际帮扶

(1)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行动

双方选择学校建立结对关系,以A市和B县的教师队伍结对帮扶为基础,重点围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质量提升、贫困学生资助、师资互派、合作办学、远程教学互动、教师和学生交流等领域开展帮扶和合作,A市每年资助B县生活困难学生或建卡贫困学生,落实偏远牧区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就读职业院校扶持政策,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和生源共享。投入专项帮扶资金,实施教育保障项目,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利用A市对口的帮扶契机,加强和A市优质学校的合作交流,协助培育B县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精准帮扶农牧区学校、薄弱学校发展,统筹均衡,进一步缩小城区和薄弱地区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改善学校硬件条件。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A市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远程同台授课。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研学旅机制,每年开展B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A市中小学交流学习推进社会大课堂建设和常态化应用,利用A市资源作为B县中小学实训基地,促进校内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教学、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机对接。

(2)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对教学水平的影响巨大,因此,A市对B县教育帮扶,从学校层面来看,更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在教师交流、学生交流上下功夫,而且注重学校管理层的培训和交流。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帮扶,一些老师既是管理人员又是专任教师,建立健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交流服务制度,健全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帮助完善受扶学校完善后勤、教学、德育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加强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为重点,深化学校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注重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和高职称高学历人群中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A市学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引进B县,深化在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学共鉴、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格局。开展教育部门的合作,强化政策设计、教师交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合作,为学校交流合作提供支持和搭建平台。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际合作,开展校际连线,缔结友好学校。

2.加强教师输送交流

(1)加强教师输送

利用教师队伍结对帮扶的契机,以教师队伍的思想性、专业性为重点,每年开展B县教师队伍培训交流,组织B县教师队伍到A市中小学交流学习,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逐步加大骨干教师交流力度,着力优化教师均衡配置水平,构建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互补的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造就一批本土教育专家,帮助提升专业技术职称。

(2)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强化师德考核,完善师德规范,明确师德红线,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师德监督,完善师德监督机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深入发掘师德典型,推选师德楷模,广泛展示教师风采,在全社会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形成强大正能量。

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及信息技术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改革教师培养补充模式,积极为B县义务教育学校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为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本土化”教师。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加大体育、美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力度。

3.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

注重引进A市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开发推广B县网络资源,依托A市对口帮扶队伍,系统开发本土优质教育资源,在云平台空间推广使用。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开展A市直播班远程网络教育,力争实现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积极探索幼儿园、小学本土远程教育开展模式。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重视思政课程建设

把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重在互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引导各族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樹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各族学生思想深处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师德民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致良知与师德
MINORITY REPORT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