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娟
摘要:从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或表现量表,根据目标选择对应教学决策;利用智学网收集学生的作业情况,形成诊断性数据或形成性数据,精准记录数据,分析学情;分析学情选择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做到化学课堂的精准教学。
关键词:精准教学;诊断性数据;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6x-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x.006
传统的大部分课堂教学,涉及的是相对简单的思维训练和自主性相对较少的获得,只有少数的课堂,要求高度综合的认知和自主性水平。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借助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达到最高水平的综合认知。标准不仅阐述了“教什么”,同时强调了“怎么教”[1],但能够达到精准教学效果的课堂仍然比较少见。
怎样才能达到教学上的“精准”?对精准定义的描述有两个组成部分:复杂性和自主性。复杂性指的是学生期望参与任务时应该达到的认知要求,按照复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知识应用、分析、理解和提取,每个级别都涉及多层次的认知过程,例如提取(最低级别)包括知识的识别、回忆和执行。当学生有真正的学习自主性时,他们会重视反思和主动学习,他们的关注点也会从教学转向学习,因此,教学的责任必须从教师转向学生,只有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开展自我指导,掌控学习,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达到了学习目标,也清楚在遇到挫折时如何寻求帮助[2]。只有复杂性和自主性在认知需求中共同地、相应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被认为达到了精准的标准。从图1可以看出,课堂的思维精确达到哪一程度,取决于学生认知的复杂性和自主性程度。
精准教学的策略有哪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目标精准
在平时的很多课堂中,有一些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不一致,有些活动是根据教学资源来安排的,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却与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标准关系甚微。所以教师应该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或表现量规。表现量规是一个连续体,清晰地表述了与具体标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层次。学习目标和学习表现量表都属于类似于地图或 GPS 这一类的功能性工具,能够引导学生最终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标准。使用学习表现量表可以展现达到学习目标的进展记录,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识别他们需要知道的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能够跟踪学习进度,以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到底。表1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学习目标量表。
表1中选取的是化学课标中的一个标准,根据该标准设置了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由低到高),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规划,上层学习目标达成后再进入下一层学习目标,目标精准聚合教学规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精准
我们所处的是数据时代,很容易获取各种数据。精准教学需要关注教师使用数据的方式,鼓励个性化应用,通过数据来反思教学实践和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空间,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
教师平时收集的评价数据按照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总结性数据、诊断性数据和形成性数据。总结性数据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数据,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数据,这些数据对教师的教学总结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些数据是评价过往学习的滞后数据,而不能代表当前的学习数据,当教师获得学生的学习数据时,学生已经在继续学习其他后续的内容了,所以,诊断性数据或形成性数据具有更直接的价值。诊断性数据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评价所得到的数据;形成性数据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所获得的数据。教师通过获得诊断性数据或形成性数据,可以在第二天甚至下一分钟就立刻采取相应的行动,每天进行这样的反馈评价,并进行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笔者的学校以教学案为教学载体,学生在课前先自主学习相对应的内容,并且进行对应的自学检测,完成检测后,教师批阅后扫描上传智学网,平台呈现出对应的数据,精准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数据全面、精准、到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很具体的数据反馈,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方便。图2是一试卷的检测数据。
图4是选择题的批阅数据反馈,其中有班级均分、得分率、年级均分、得分率,还有每个选项的人数。每个选项点还有具体的学生名单。图4的数据反馈属于诊断性数据,教师可以精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具体情况,为后面的教学决策提供了便利。
对于形成性评估数据,教师可在反思中提出以下问题:我的学生知道了什么?教学策略如何更有效?哪些策略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课堂讨论中通常的回应率有多少?有多少学生达到了目标?学生的错误有哪些类型?哪些学生的数据信息我可以用作学习的证据?……
教师每天收集和反思数据,得到形成性数据,这样进行下一步教学才会真实和有力。
收集数据是获得良好的学生反馈的一种方式,并且基于数据对课堂进行规划又可以继续得到数据,形成反馈。通过反馈,教师采取行动纠正错误,调整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策略精准
获得精准的评价数据的目的是为教学内容的决策作准备。但怎样教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哪些教学策略最适用?
我们把教学策略分为三类。第一类教学策略通常用于基础性学习或导入新内容,这个阶段的学习在认知的复杂性方面等级往往较低,包括基本知识和步骤,是复杂思维和认知的基础。具体策略如:预习新内容,组织学生与新内容互动,加工新知,记录与表征知识,记忆基础知识等。第二类教学策略适用于深层学习的学习目标,这个阶段的学习会基于先前所学的内容,并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具体策略如:合理设计问题顺序,复习知识,操练技能、策略与过程,区分异同,言之有理,梳理知识等。第三类教学策略中,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是知识应用等级,也是目标分类学中的最高级别。具体策略如:参与综合认知任务等。
初中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这部分内容属于基本知识,教师选择的策略为:让学生预习书本相应内容,并记忆知识,该策略属于第一类教学策略。而在元素这一节中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这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可选择的策略为:对概念分解出关键词,举例说明,给出一些物质,让学生判断类别,进行练习,再通过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这些策略属于第二类教学策略。若要解决“学会用定量的思想应用于实验探究”这个目标,教师可选择的策略为:给出一些仪器,让学生利用给定的仪器测定出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先要思考有哪些方案可测定?根据限定条件,选择最佳方案,再通过动手连接仪器,测定实验数据,再根据数据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任务,学生若能够完成,则完成了这个最高级别的任务,该策略属于第三类策略。
上面三个方面的精准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在后面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细节可以优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反思以及从其他教师的经验中,相信还能够探讨出更多精准教学的策略来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卡拉?摩尔迈克尔?D.托特.标准驱动的课堂:精准教学的实践模式[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44.0C78C04D-8860-4BF5-ABFB-98B024AB37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