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惠祥
摘 要:为确保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进而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笔者对本市一所小学展开调研,结合各项反馈资料对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情况展开分析,进而详细阐述深度学习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最后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详细论述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以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7-0049-04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Deep Learning
ZHAI Huixiang(Fucheng Primary School, Sapu Town, Qingcheng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achieve in-depth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nd then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the author conducted a survey on a primary school in the city, and analyzed the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situ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feedback materials, and then detail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learning,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Finally, taking the PPE vers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in detail how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deep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eep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深度学习要求运用高阶思维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开启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空间。素质教育背景下,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在反复有效的尝试中,发现深度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极大的帮助。立足于数学教育分析,深度学习需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想象、思维等方面的深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引入知识点,最终依附于学生的主观性学习意识,实现数学的深度学习。为确保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效性,接下来笔者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理念多侧重于完成任务,无论是在课上或课下,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学学习流于表象,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而缺乏深度的学习正是当前小学数学学习中较为明显的问题,也是短期内难以有效改进的教育现象。缺乏深度学习对于学生的影响有二:一是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标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导致教师的教育陷入困境;二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数学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或有隶属关系,而缺乏深度学习,学生则难以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学习能力也难以在日积月累中提升。由此可见,未进行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或者说浅层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关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以下三点展开论述。
第一,小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明确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正是学生解题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知识点联结能力的缺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接受教材相关知识的时候,无法形成统一概念,接受的知识也比较零散化、碎片化。由于数学知识错综复杂,概念性知识较多,碎片化的掌握方式不利于学生接受整本教材的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零散化、碎片化还有一项较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很容易出现學习新知识,忘记旧知识的现象,也可以说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每一单元的知识点都比较多,而学生缺乏足够的整理能力,很难将某一单元的知识有效掌握。
第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缺少创造性思维及运用分析等高阶思维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学过的知识并没有进入大脑特定的记忆系统,而是停留于表面,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边缘化、弱化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学习浅层化的主要因素。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于为什么要学好数学这门课程没有明确的认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了在应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了考上心仪的中学。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却不足够全面,不能代表学生学好数学的全部观点。假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其视为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就会产生显著的功利性,而功利性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毫无益处,甚至会起反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的任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死记硬背概念,或模仿教师的解题步骤,个体主观意识缺乏,永远是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
第三,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极大的启发,而发散性思维正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如果学生缺乏构思能力,数学学习将难以有效进行。即使教师给出了相关解题思路,又或者给出整理思路,学生也不能按部就班,只能将其作为参考。因为个体之间有差异性,教师的解题思维与学生也有一定的区别,每个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为自己制定一套特定的解题思路与学习方法。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主要的学科之一,考试中分数占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思想压力,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以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主,班级内形成不良的抄袭风气,致使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学习方法千篇一律。
2.深度学习的特点
(1)学习方式上强调信息联结
深度学习涉及学生的思考、探索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口、脑全部用到,是集多种思维感官于一体的系统性学习方法。信息的联结不局限于数学教材,也包括其他有关的学科,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知识点的相似或牵连,都可将其视为联结的对象。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知识储备探索更多的学习方法,研究多元化形式的信息联结,在知识点的交叉中形成记忆网,优化与改善学生的整合思路。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数学学习面临的综合性较强,单靠一门独立的学科或零散化的知识点来完成这一学科的学习,可称为纸上谈兵。因此,必须依靠信息的联结,这一点与深度学习的宗旨不谋而合。
(2)在认知角度上指向高阶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想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高阶思维不可缺少。仅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其思维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主要指的是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而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正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核心要素。数学学习难度较高,而高阶思维则将知识点带向了更高的层次,这就意味着学生面对的学习情境将会更加复杂。高阶思维在此的作用是将知识点的相似度按照不同程度进行分区,进而借助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出发,不断在分析中探索新的学习思路,优化与完善解决问题的办法,挖掘有价值的资源,创新学习空间,在探索中不断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成效上注重反思建构
反思建构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主要特征,也是深入学习有效落实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应尝试使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而在此处则需要发挥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作用,挖掘有用的知识点,过滤掉无用的知识,找出知识的联结处,然后将其引进相似的知识点中,重新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深度学习与反思建构,学生的知识系统会庞大,不仅巩固了知识储备,而且引进了新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迁移、互补、类比方式,迅速找到解题思路,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困难。
3.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意义
(1)构建起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
數学不同于语文,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探索,拉近知识点之间的距离,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似性与交互性,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与积累中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下,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迁移与类比,利用丰富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系统会逐步扩大。知识系统的逐渐扩大是浅层学习难以达到的,浅层学习状态碎片化、零散化,在遇到新问题时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深层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拓展自己的大脑知识,或利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教材中的知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新知识,都是丰富学生大脑记忆系统的有效方式。
(2)促进思维品质的快速提高
立足于小学数学学习分析,新思维的具体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分析知识、创造空间、作出评价等方面,而要发挥高阶思维的作用,学生必须完成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必须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在此时通过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整理、分析、实验、调研等创造相应的学习活动,并对于情境中的问题给予客观、准确的答案,关于质疑的地方,学生可以及时做出判断,在脑海中勾画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找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抑或者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在高阶思维的作用下有效发展,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有效地提升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国家教育部门视为某一学科的重点内容,而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依附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个体发展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包括个体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储备、人生价值观等。而在深度学习背景下,这一系列内容可进一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近。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透过知识的表面看清其本质,在复杂烦琐的知识网中找出知识点的隶属关系,明确学习中的规律。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结、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等方式逐步解决新问题,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4.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数学教学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还能尽快地引入知识点,使学生的心理与教师的课堂相匹配。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依附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从生活中寻找资源,或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好奇,进而积极响应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倍数的理解。可以在多媒体平台展示扑克牌,相同一种花色整理出来,先利用加减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倍数,如2和4;3和6;4和8;5和10,先利用这四组数字让学生明确其中的规律,即两个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由此可以推理出,后面的数是前面这个数的二倍。在学生有基础的了解之后,可以再次调换数字,如1和3;2和6;3和9,这一组数字与上面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多多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地主6比2多出了两个2,两个2是2的2倍,加上2本身,可以推算出6是2的3倍。通过利用扑克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一种贴近于生活创设情境的方式,或者教师利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含有倍数的数字穿插进去,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从故事中引导学生明确倍的关系,随即趁热打铁,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再次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形成深度体验
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深度学习,是否能够在不断实践中形成深度体验。数学理解能力与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可脱节,此处可以理解为上述所说的高阶思维。假设学生难以理解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学生就无法进行深度学习,更不能完成深度体验,而这些正是数学学科素养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一切有利教育资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理解这一知识点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出生活中的比例,写的过程中可以使这一概念更加清晰,也可以加快学生深度学习的步伐。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全班学生可以对黑板上的答案进行对比,思考其是否存在漏洞。从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可以发现,比例是两个物体相对的,由正比例和反比例构成,生活中最常见的正比例就是地球仪与地球;图纸与建筑物等。反比例与正比例正好相反,以走400m长度为例,所用时间越多,速度就越慢,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此处的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生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倡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学习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在实践中,教师应倡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立足于知识之上进行创新,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在深层理解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探索,积极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提高数学知识联结能力
高階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知识的联结能力,而知识联结能力则要求学生深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储备有限,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应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例如,先组织一些概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形成知识联结线,再由不同的线形成知识网,进而构成完备的知识体系。概念是数学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从最基本的内容逐渐向深处过渡,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联结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与平行四边形联结起来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平移翻转,演示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具体步骤,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详细地展示出来。通过知识联结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三角形的面积或周长计算的时候,也会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运算,如此,不仅可以打通学生的知识脉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学会利用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来学习与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其中找到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提高数学知识联结能力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4)在深度反思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深度学习是数学知识掌握必备的学习技能,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深度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广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就相关知识点充分挖掘,由一个点放射至多点,延伸知识的长度与广度,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一套专业性的学习计划,根据阶段性学习对自己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错误,优化与完善其学习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深度学习的实效性。深度学习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深度反思建立在深度学习之上,是学生对于已经吃透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延伸,在延伸中拓展自己的思维,逐步养成反思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可以通过画知识结构图的方法来检测自己对哪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还存在问题,这样就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反复实践证明,深度反思是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深度反思,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实际学习中投入研究的课题。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主观意识,避免停留在浅层教育阶段。而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学科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深度学习的支撑,可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依然是当前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空间,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完成素质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庞舒勤,赵庆林.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3(22).
[2]缪建平.读学玩学探学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01).
[3]叶柱.凸显技术张力促进深度学习——谈小学数学平板电脑教学要点[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01).
[4]胡春燕.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5]马云鹏.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7(04).
[6]刘丽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公平”[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7).
[7]钱春芳.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J].名师在线,2018(01).
[8]郑文忠.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新课程,2019(19).
[9]朱亚红.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才智,2020(05).
[10]于然,赵世恩.深度学习的内涵与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