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玲
近年来,世界各国将促进国民身体健康作为带动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政府也将全民运动视为增强国民体质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自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各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影响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服务他人的公益性活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组织群众的全面发展,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做法融入到全民健身的实践当中,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此来推动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通过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培训管理机制、表彰激励机制、评估检查制度的建立。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有效落实。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拓宽经费获取渠道,维护志愿者队伍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尊重劳动志愿者的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各个体育部门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
1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
1.1 志愿服务的内涵界定
在宏观环境下,志愿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针对志愿服务的概念内涵和界定标准也存在着很多层面的解读,但由于各国发展背景不同,对于志愿服务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比如,科菲安南认为志愿服务是在不计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德、责任等精神因素,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活动,通过奉献个人的精神和经历,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而中国研究者莫于川则认为志愿服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基于利他动机的无偿奉献活动,以增进他人福利,提高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服务活动。针对于这些说法,本文较为赞同莫于川先生的理解。莫于川先生对志愿服务工作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不能仅凭着道义、信念、同情心、责任心来改进社会,需要具备与志愿服务相匹配的能力,技术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志愿服务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志愿服务的开展应当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只有达到这一目的,才能够使志愿服务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不仅如此,志愿服务对于志愿服务者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志愿者,增强个人知识,技术和能力,促进志愿者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1.2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意义
奥运会,冬奥会的举办,不仅标志着我国体育成绩的辉煌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标志着国家形象在全世界面前的展示和塑造。民族精神对奥运精神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诠释,而志愿服务所体现出的知识、技能、责任、精神也成为了奥运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灵魂的魅力,奥运会和冬奥会举办时间是有限的,但这种精神的传播所产生的价值却对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活动需要在国家的政策倡导、制度规范化下依靠志愿服务者的无私奉献来推动。只有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才能够使群众体育活动得到推广和普及,并将其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以此来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生活化、社会化、常态化,使国民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如此,在日常活动和品牌赛事的开展过程中,志愿服务的开展也能够使群众精神文明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群众提高团结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落实。
2 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参与意识
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需要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推进,需要志愿服务者的共同努力。虽然普通的群众体育活动对于志愿服务价值的体现并不明显,但民间体育的一些重大赛事,品牌赛事却离不开志愿者的全力帮助和志愿服务的支持。但由于我国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志愿服务意识淡薄。由于我国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相比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在开展相关赛事时并没有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自新中国成以来,政府政策更倾向于改变之前一穷二白的局面会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政策支持偏向于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忽略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即便是开展专业性的活动和比赛,也是用于选拔体育人才。而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后,中国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突破,对于全民健身活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中央的号召下,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但由于志愿服务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仍然很淡薄,缺乏社会环境的烘托,因此,群众健身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影响。而且相关政策的缺乏和宣传力度的缺失,使得人们的价值观现了混乱。这些问题不仅使群众的志愿服务意识没有被增强,反而进一步的淡化。在缺乏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的背景下,志愿服务失去了最核心的运维。
2.2 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人数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志愿者主体群众体育指导员不足100万人,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群众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全民健身的需求存在着极大的出入。以西方国家为例,美国每年志愿服务者的数量以26%的速度增加。而我国的志愿者却很难达到如此的比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在开展全民健身的过程中,规模相对于其他国家也极为罕见。但要想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没有足够的志愿者是不行的。志愿者既是健身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健身活动组织和服务人员。如果缺乏充足的志愿服务人员,那么健身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将很难维持,无法达到全民健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缺乏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宣傳和组织的功能,现在更多的群众了解志愿活动的意义,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这对于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缺乏专门化的志愿服务培训,志愿服务并不是只有在活动召开时才临时召集,这种做法既不能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也无法保障志愿者的规模,因此,需要由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专门化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最后,志愿服务群体过于狭窄,由于绝大多数的志愿这是由在校大学生和有志青年组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志愿服务人员的数量。
2.3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服务质量不高
全民健身运动中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志愿者仅靠一腔热血很难满足志愿服务的工作需求。由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复杂性,绝大多数地区的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不高,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志愿服务意识和人数不足之外,专业化水平也是重要因素,社会性群众体育活动的实施主体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层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的健身需求也存在差异,而这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最终的志愿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除此之外,物质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需求的增强,使得人们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目的性有了更高的标准,但以目前志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来说,还不能满足此类要求,这就导致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较低,不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3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化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和建立是发展是一项基础的保障措施,全民健身事业开展关系到每一位享有体育权利的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志愿服务的运行制度和机制建立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到每一位享有体育权利的百姓的身体健康,每一位遵纪守法的公民具有享受体育公共资源的权利,又有接受志愿服务的权利。但每一位公民也应当尽到义务,只有保障自己的权利,遵守自己的义务,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才能够理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从法律上得到维护,保障群众在开展体育训练中的合法权益。而要想真正从法律的角度维护群众的全力,促进群众义务的履行,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就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对现行的制度和条例进行整合和完善是所有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有关的制度。条例能够相互融合,达到互相弥补的作用,形成系统、完善、规范的法律条文。只有保障法律环境的清晰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志愿服务资格,责任,权利,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其次,应当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和协调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对志愿服务者进行登记。采取网格化的管理方式,确保志愿服务人员的累积和调用,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对每一位志愿服务者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激励,将每一位志愿者的贡献纳入个人档案,并以此作为志愿者今后升学,就业、晋级、提升的依据。通过这种方法使志愿服务成为被社会所推崇的行为,以此来吸引更多社会中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3.2 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常态规范发展
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志愿者的自主意识还是相关制度的建立,最终都需要作用于全民健身活动当中,只有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才能够判断方法的优劣,而这就要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应当向常态化发展。通过规范化,常态化的实施,才能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找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才能够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稳定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具有社会化和生活化的特性,全民健身活动是百姓生活中实时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也应当与之紧密相连,使志愿服务成为常态化,服务工作不是服务于个别活动的服务项目,应当应用于每一个群众活动当中。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合理分配空间,以网格化的方式分片管理。将范围内所涉及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社区等空间合理划分,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以节假日为时间节点,着重于全民健身日、传统节假日、周末等时间段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以此为基础将志愿服务工作延伸至每一天,从而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有效实现。除此之外,还应当确保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规范化落实。结合相关规定,使每一位服务人员所开展的服务工作都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确保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都能夠科学有效地开展,通过对志愿服务者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训,使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更加专业化。通过构建创新型的志愿服务体系,从而打造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优秀产品,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3.3 增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自主参与意识
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志愿者的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了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全民健身活动和自身价值追求的关注。志愿者的意识直接决定了志愿服务开展的成功与否。但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志愿者自身的思想素质,还包括了人们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群众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感召力和号召力直接影响到了志愿服务工作能否有序开展。但就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来说,由于缺乏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新的文化形式并未形成,因此群众缺乏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自觉性,而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以此来营造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弘扬志愿服务的价值理念。相关部门应当借助现代技术,拓宽宣传范围,使志愿服务意识被更多人了解。积极组织大型化、品牌化赛事活动,培训专业化的志愿团队,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组织当中,使志愿服务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3.4 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规范化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者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体育竞赛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是面向广大群众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提高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体现出志愿服务的正规性和示范性。首先,应当组建志愿组织管理体系,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共同监督,基层组织成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分队,以此来提高志愿服务的理论指导性。借助科研力量打造出素质过硬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团队,突出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其次,应该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培训管理制度、协调组织制度、激励奖惩制度等等。最后,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志愿服务组织者了解群众需求,并开展针对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以此来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序开展。
4 总结
结合上述分析,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做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稳步发展。而为了进一步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应当从多个角度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质量,首先,应当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制度化。通过健全法律法规的方式,保障每一位志愿服务者的个人权益,并对每一位志愿服务者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其次,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常规性发展。将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到群众健身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使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最后,增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自主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提升基层组织的参与性和创造性,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课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广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与长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SB2017017。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