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互联网+”也备受教育界关注,如何深层次利用“互联网+”环境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阅读链是近年来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的教学新理念,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环境,而为了确保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本文则就如何有效应用“互联网+”环境来构建展开了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阅读链
一、引言
中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也不能少于10万字。为此,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也为学生设置了“阅读链接”这一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段亦或者是语篇,目的就是为了借此来将课文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下去,确保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不仅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同时还能有效活跃学生阅读思维,而“互联网+”环境的有效利用则更加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让学生整个阅读兴趣得以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完整语文阅读链的形成。
二、语文阅读连相关概述
(一)阅读链安排与特点
自2016年开始,教育部门就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应用于全国中小学,这一套教材具有较多新特点,而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阅读方式的改变。统编版语文教材阅读方式有较大变化,提倡构建完整的阅读链,即“1+X+Y”的连续阅读方式,其中“1”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教材之中的一篇课文内容;“X”则指要求学生学习学习与这一篇课文相关的多种文本,可以是一篇文章亦或者是某一文章的段落,也可以是一段音频、一幅图画等等;而“Y”则指的是与这一篇文本亦或者是整组课文相关联的整本书,以此来形成学习课文必备的完整阅读链[1]。这种关联阅读形式对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语文教师教学工作量,而“互联网+”则为学生完整语文阅读链构建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教学意义显著。阅读链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开始增设的内容,其通常是安排在单元精读、略读之后,而且只有部分课文才有,题材内容也十分多样,有小故事、诗歌、散文等多种题材。阅读链内容大多是围绕着单元文化主题所提供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从某些方面而言能够为学生传递没在结合的大语文观。
(二)阅读链使用现状
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即可发现,阅读链这一栏目所受到的关注度较少,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将其简单地的作为可有可无的补充材料,或是让学生蜻蜓点水似的浏览,亦或者是让学生自行课外阅读,更甚至还有些教师和学生直接忽视了这一栏目。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上的阅读链自然无法有效发挥出其价值,学生也无法构建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这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及发展。阅读链的增加能够真正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在一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则可以对阅读资料展开深度的分析及理解,同时在阅读中发展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理解能力,有效点燃学生阅读兴趣,此外还有助于拓展与丰富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可是从整体使用情况来看却并不理想,这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完整语文阅读链构建的意义,在课堂上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促进学生阅读及完整语文阅读链构建,从而真正优化语文阅读教学[2]。
三、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完整语文阅读链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还尚未全面发展,对于阅读也缺少一定的兴趣,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枯燥乏味的阅读缺少兴趣,再加上传统阅读教学学生缺少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自然缺少兴趣,很难体会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不利于学生完整语文阅读链构建。可是有效应用“互联网+”来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则不同,互联网的丰富性、生动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课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有效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阅读,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参与到完整阅读链构建中,从而真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本就是教学重要任务,可是传统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长时间下去学生阅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阅读链的设置本就能够将教学内容与阅读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再加上阅读单元中还设置了提问、预测、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教师在阅读课上若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就能让学生在阅读链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3]。
(三)促进学生自我阅读体系构建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学习新知识,阅读内容有些时候是在课后展开的,即课外拓展阅读,这是学生自我阅读体系构建必不可少的环境。可是传统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对于阅读兴致缺缺,自然也就很少参与到课外拓展阅读中,而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则可以借助微课技术、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展开碎片化阅读,这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构建完整阅读链。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存在,还为学生阅读分享及交流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所以学生相互之间还可以在课后探讨阅读感悟、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及语文综合素养。
四、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完整语文阅读链的路径
(一)以读促读,读阅读链启发学生思维
松居直先生有提到过:“语言的贫瘠就代表着表达的贫瘠,因此而带来的就是创造力的衰退。”学生若缺少创造力,其整个思维自然也会受到局限,直接对学生听说读写造成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系统也无法循环,而阅读链的提出从某些方面而言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全新的语言天地,能够让学生思维在阅读中得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为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可以在课堂上以读促读,即让学生在读阅读链的过程中发展自身思维,这样就能真正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琥珀》这一课时为例,文章作者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为学生展示出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师在阅读课可以借助这一故事性文本来让学生对琥珀形成有所了解,而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师即可带领学生读阅读链之中的《琥珀物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琥珀是什么有所了解,還能学会阐述琥珀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于琥珀的全面认识[4]。在此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到阅读文本之中,让学生对整个文章框架、构成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也会更加的深刻,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其它的琥珀,借此来让学生探索“琥珀的种类?不同地方的琥珀存在什么差异?”这样就能进一步丰富学生认知、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完整语文阅读链构建提供良好环境。
(二)课外阅读,课外文本阅读链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本都是精挑细选之后的文本,极具代表性,课文内容不管是表达方式还是思想意义也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可是,语文阅读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之上,这个时候教师即可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展开搜索,寻找与教材文本相关的其它文本,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来让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链,同时还能拓展学生阅读量,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以《蟋蟀的住宅》为例,其作为四年级教材文本,作者是昆虫学家法布尔,文本内容主要是为我们描述了蟋蟀营造自己住宅的整个过程。基于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联系文本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蟋蟀究竟是一種什么样的昆虫呢?”借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之后再引领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法布尔所写的《蟋蟀》完整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外阅读中对蟋蟀这一昆虫形成较为完整的了解,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出较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除此之外,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完这一篇文章之后,也会对其它昆虫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引领学生在课堂之外阅读一些与昆虫相关的书籍,如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同时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昆虫的图片及习性,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完整的语文阅读链,其自主阅读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均能得以提升,有效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提供良好保障[5]。
(三)利用“互联网+”,构建网络平台音视频阅读链
现如今我国本就处在一个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如学生在学校中看到的课外读物、学习的课本,在家中则可以接触到报纸、听到广播、观看电视,亦或者是在网络上接触一些音视频等等。语文知识学习来源较为广泛,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上,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提倡大阅读,除了教材文本阅读之外,也需要学生阅读社会信息。互联网的普及及发展则为语文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引导学生构建网络平台音视频阅读链,这也能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完整语文阅读链形成。以《绿》这一阅读文本为例,作者艾青利用极具感染力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可是作者在描写的时候采用了以虚写实的方式来描写自己对于绿的独特感受,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直观展示出绿色的树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田野,以及绿色浸染的天空、阳光、风、雨等,这样学生就能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下更好地领悟作者笔下的绿,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6]。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音视频来将宗璞笔下的《西湖漫笔》片段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音视频直观体验中形成完整的语文阅读链,从而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及感悟。
(四)对比阅读,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及思考
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怎样读懂一篇文本也具有一定的经验,教师要想有效利用“互联网+”环境来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除了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之外,还可以在阅读中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及思考,即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文本描写中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表达特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整个文章结构,有效保障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还是以《琥珀》这一阅读文本为例,教材在课后为学生安排的阅读链内容是王文利的《琥珀物语》,而且还在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寻找课文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这一个片段,然后让学生迅速浏览,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读懂了哪些信息,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阅读之后了解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树脂→硬树脂→琥珀。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本中的相关段落与“阅读链接”中的句子放在一起借助课件直观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进行横向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即都介绍了琥珀形成过程;而不同之处则是文本在描写的时候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来为我们介绍,文字对于学生而言浅显易懂,可是阅读链中的内容则有所不同,其语言表达更加的科学、严谨,适合查找资料时使用。这样学生就能在对比阅读中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小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的习惯,真正有效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完整语文阅读链构建提供良好环境[7]。
(五)检索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统编版教材设置的“阅读链接”其所提供的内容,大多是与教材文本相关联的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学生可以按照教材“阅读链接”所供的线索进行互联网检索,这也有助于学生阅读链构建,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以《猫》这一文本为例,教材之中安排的“阅读链接”是夏丏尊所创作的《猫》和周而复的《猫》,仔细阅读这两个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即可发现夏丏尊在描写猫的时候,是通过一家人对于猫的态度来反映人对于猫的喜爱;而周而复则不同,其在创作的时候则是描述各国猫的外形、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于猫的喜爱。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借助“阅读链接”来启迪学生在网络上百度搜索“与猫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网络检索过程中进行拓展阅读,此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基于自己检索以及所学内容来写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通过这一形式来实现以读促写,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真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有效优化语文教学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提供良好保障[8]。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本就是语文教学实践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在教学期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来为学生构建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这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与丰富学生阅读知识,从而有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提供良好保障。
作者单位:周秀 东海县洪庄中心小学
参 考 文 献
[1] 贾翠婷.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构建智慧课堂的有效方法[J]. 求知导刊, 2020(34):2.
[2] 安小宁. 有效应用“互联网+”环境 构建完整的语文阅读链[J]. 中国新通信, 2020, v.22(22):174-175.
[3] 施拥军. 有效利用“阅读链接”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22):2.
[4] 沈水珠.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J]. 亚太教育, 2015(2):2.
[5] 贺蕾. 浅谈课后"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的有效运用[J]. 小学语文教师, 2017(2):4.
[6] 王丽霞. 有效利用统编本中阅读链接的教学策略研究.
[7] 陈晓燕. “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J].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0, No.513(09):59-60.
[8] ]王亚飞. 利用”阅读链接”栏目拓展学生阅读——以四年级下册的阅读链接教学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