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改变,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通过观察英语课堂的授课过程,研究是否渗透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活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主体;合作学习;语言运用
教学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讲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合作学习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标(2020年修订)》认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去理解与表达,可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其多元思维,进而形成学习能力。本案例就是在此指导下设计活动来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2B中Inventions第三模块Speaking,为该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的Warming up和 Listening 中,学生初步接触和学习了发明的词语,了解了一些奇特的发明并在听力练习中感受了两位发明者申请专利的过程。这一课要求学生谈论自己的发明创造并进行评价,最后讨论如何申请发明专利、进行创造发明需要什么品质以及如何获得这些品质。
二、分析学生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课堂的关键。对这一课,学生在接受它的内容时是没有问题的。教学中分别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了学习任务,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设计思路
本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这种途径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用)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知识,形成技能。本课将通过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不可估量的潜力努力达到课堂活动目的。
任务一:两位学科代表主持所有的课堂活动,要求多渠道查询资料,自制课件。找出世界十项重大发明及申请专利的方法。
任务二:其余所有同学按Speaking的要求分成四组,各组员共同编撰解说词,选定一位解说员进行解说。解说员通过投影展示本组的发明并使用Speaking中所给的Useful expressions来向主持人扮演的专利局官员介绍本组的发明,说明作品的构成和功能,包括其优缺点。
任务三:全班同学准备自己所了解的发明家的简介,并对四个组的四项发明进行评价,评出最佳发明,颁发奖品。
以上任务的目的:1.扩大学生的阅读量;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提高科学意识和思辨能力;4.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由两位学科代表主持课堂活动,所有学生用英语发言。主持人通过自制课件展示某项发明的图片的局部,这个发明像玩具“高跷”又像“运动鞋”。主持人告诉大家这是一项新发明,同时展示四个选项:A.A piece of equipment for the blind;
B.A pair of fashionable boots for ladies;C.A necessity for a traditional Germanic game;D.A funny stuff for sports,然后提问:“What’s it?”,等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给出不同答案后再展现完整的图片。当谜底揭晓后大家都大笑起来,说“原来这是一双运动鞋啊!”。穿上它后不是为了跑步而是用来蹦跳的。主持人再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its advantages?”“How about its disadvantages?”“Have you got any better invention to take the place of it?”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自由发言。
片段二:主持人展示电灯泡和留声机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的发明。大家都很熟悉,齐声说是“爱迪生的发明”。然后主持人展示图片并要求同学们介绍自己从网上下载的有关爱迪生的资料。紧接着轮到同学们介绍自己熟悉的发明家,并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十项重大发明的相关图片。发言者滔滔不绝、畅所欲言。主持人给表现特别好的同学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教室中欢笑声此起彼伏。
片段三:四个组依次派本组的解说员介绍小组的发明。这些发明包括新型自行车,飞行器、新型钢笔等。他们有些用实物投影展示所画的图,有些直接在黑板上画,有些通过电脑展示,并用英语来介绍该发明。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评选最佳发明并颁奖。
片段四:主持人问,“How can we make our invention serve the people ?”引出另一话题“How to get a patent?”(怎样获得专利)。活动结束后教师点评并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创造发明需要什么品质?如何获得这些品质?”。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权。通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认为只有努力学习和博览群书才能打好成为发明家的基础,同时还要有“学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社会”的意识。
案例分析和反思
1.本节课最大特点是由学生来主持活动,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和学习策略的调整,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使用英语来进行活动,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2.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形象直观。
3.采用教学竞争,激发竞争意识,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4.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实现了在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构建新知识、提高新技能。
5.课堂中学生能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心智、活跃思维并形成多元思维能力,尤其是通过同伴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和能力。
6.学生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教育,提高学科学、用科学服务社会的意识。
7.分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因为未能制定科学量表来量化每個学生的活动,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或受到英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在活动中无法畅所欲言,处于旁观表演的位置。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非一节课就能促就,教学改革需要长期进行,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论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