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高职院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法治思维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理念,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性作用、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课内课外有机联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同感,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职院校;思政课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意见》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此外,教育部等部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了思政课教材,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增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关内容,并强调要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可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要的是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努力办好思政课。目前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现已有数以千计的高职院校,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其立身之本同样在于立德树人,也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政课,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是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的必然要求,必将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发挥出思政课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助推高职院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帮助大学生提升法治思维与素养
处在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们充满活力与朝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是我国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后备力量,要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需要用法治来保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们必须要有较高的法治思维与素养。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合理吸收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历史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作出了独创性、原创性、集成性贡献。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工作,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学懂弄通全面依法治国由谁领导、依靠谁、走什么道路等大是大非问题,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法治思维与素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总体理念
(一)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纲领,为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理念的指导。因事而化就是要遵循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回应学生的思想关切,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时而进就是高校思政课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路,捕捉好时机,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理念、方针原则、内容任务和方法手段要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因势而新就是要适应情势的演进变动,不断创新和突破思想理论和教学手段,变革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适应思政课场域交融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网络学习生活的新常态。高职院校在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好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规律、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讲好讲深讲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体人民都应当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用心学习、用心领悟,把自己摆进去,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同感,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积极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职院校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念,聚焦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掌握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注重引导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努力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投身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一)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性作用
在2019年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②可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必须要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同感。“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首要的是要增强思政课教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注重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文章的法治思想,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相关学习,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相关讲座和研讨,使思政课教师带头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
第二,组建教学团队,形成合力。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一堂课对思政课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这就意味着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学科背景,教学经验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较大的差异,单纯的靠个人来备好课、上好课是非常难的,也会导致融入的效果参差不齐,这时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发挥好各自学科的优势,互帮互助,以老带新,形成合力,并且要经常性开展集体备课,就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等进行研讨,形成思想共识,打造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整体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
(二)注重课内课外有机联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这就表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同时,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还要注重课外实践的重要作用,做到课内课外有机联动。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主渠道。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课前备课时心中有学生,想学生之所想,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把脉分析学生的思想困惑,据此做出系统而有现实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构生成课堂教学体系。课堂讲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关注、关照到每一位学生,着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吸引学生,创新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学透理论重点难点问题、理性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澄清思想认识疑点问题,使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课后要及时做好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教学反思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后续教学工作。
第二,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相关课外活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有着生动的法治实践。授课教师可设计开展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的实践活动。从空间区域来看,可开展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与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可以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项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也可组建相关研究社团。同时,可以与校外的法治教育基地进行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感悟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尹禹文.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7-10.
[2]陈一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J]学习月刊,2021,666(02):4-6.
[3]陈大文.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7(04):14-17.
[4]本报评论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N]光明日报,2019-03-19(001).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注释: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②本报评论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N]光明日报,2019-03-19(001).
③本报评论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N]光明日报,2019-03-19(001).
基金项目:
2021年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政治认同视角下增强高职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同研究”(XSZZX21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周子峰(1993-),男,江西宜春人,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作者:樊云青(1994-),女,江西南昌人,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