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道明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心理障碍。我们常说,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这些患者背后可能有无数个家庭正在跟这些患者一样,经历着精神心理障碍带给自己的伤痛。尤其是年幼未成年的孩子,将不得不面对父母患有精神心理障碍带给自己的挑战。
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正是上演了一出精神疾病患者的人间悲剧。据调查,事件中的女子“小花梅”最终于2022年1月30日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被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当事件调查告一段落,相关责任人被处置,但那八个孩子的处境却不容乐观。除长子外,另外7个孩子均为未成年子女,其中最小的孩子仅2岁余。这些孩子将如何继续生活?
像“小花梅”一样患有某种精神心理障碍的父亲或母亲在中国并不少见。截至2020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643万人,其中62.1%的患者报告有过婚姻史,估计约1/3的患者有生育史。这仅是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或者患病程度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患者,他们的子女也在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精神心理障碍给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同时也在妨碍着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与功能。作为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子女,可能会面对精神心理障碍带给家庭的羞耻感;时常担忧自己是不是也会患有精神心理障碍;同时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可能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回应,存在被忽视、冷落的情形;甚至,这些孩子不得不早早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以上这些情形都可能会給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童年心理创伤,增加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造成精神心理障碍的代际传递。
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中宣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开展家庭关爱教育、辅助成长”。
学校、社区、家庭需要通力合作,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例如,学校需要加强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家庭的子女身心健康的关注,进行心理筛查,及时发现有风险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社区需要走访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家庭,了解并协助解决家庭遇到的困难,关注孩子的生活处境。
那作为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家长或其他家属,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些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家长可能会选择对此避而不谈,他们会担心谈论这样的话题,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父母的变化。一些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患病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因此对自己产生质疑和自责。还有一些孩子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够好,或学习成绩足够优异,父母的病情就能好转。当努力过后,仍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会感到无助、困惑和迷茫。而且,当父母总是选择逃避的方式面对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得这种方式。
与其逃避,不如选择直接与孩子谈论自身的精神心理障碍。在谈论之前,可以设想一下,孩子可能会好奇什么,提前做好准备,想一想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取讲故事或比喻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病情;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直接与孩子进行交谈。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我们的精神心理障碍不是他们的过错所造成的,他们不必为此感到自责或赋予自身过多的责任,但也要理解孩子对父母的担心。
当父母担忧自己的病情发作时无法照料孩子,或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可以全家一起制订家庭照料计划,让其他的家庭成员知道当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病情再次复发时,由谁来代替父母履行照顾孩子的责任(建议由与孩子关系亲密的亲人或朋友履行),孩子原本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的,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等等。
精神心理障碍大多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患者需要长期与自己所患的疾病打交道。而在长达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自身的病情也会时常有所反复和变化。这种不特定的变化总是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如孩子)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们可能有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陷入不安、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而如果全家一起制订了家庭照料计划,孩子们也了解父母的状态会时常有所变化,这将会大大地减少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能始终保持规律的生活状态,尽量给孩子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目前国际上推荐开展“以家庭为焦点的精神卫生实践”(family-focused practice,FFP),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子女)纳入整合式家庭干预模式,包括:对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家属(尤其是子女)的识别、对于家庭功能的评估、为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家属(尤其是子女)提供健康教育及社会支持等服务。
上述模式在国内依然处于一个探索和尝试的阶段,需要精神科医生、护士、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共同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当前阶段,我们仍然在专业人员的陪伴下尝试进行家庭共同访谈。在谈话中,家庭成员可以就精神心理障碍对家庭的影响进行讨论,以增加其他家庭成员(包括孩子)对精神心理障碍的了解,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减少父母的精神心理障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增加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
每一个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充满伤痛的家庭,孩子作为家庭中年纪最小的成员,往往承受能力相对成人要弱一些。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是作为家长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但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家庭有其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资源。愿我们的孩子在困境中绽放生命之花,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参考了公众号“CAFF花园”的部分资料,特此致谢!08CFEFCE-5B0D-4BC4-9D7C-5D09F3FB02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