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陈静
摘 要: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立足学校实践,关注教师主体,谋求学校发展。在跨界融合的教学背景下,校本教研具有教研形式化、教研观念单一化、教研生态非共生等特点,亟待实施集融合性、群体性、多元化于一体的校本教研策略,以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的应有作用。本文针对中职校本教研面临的困境,以实际案例阐述如何通过一系列变革策略,构建五环教研方法,扩展教研内容,实现教研共生。
关键词:跨界融合 校本教研困境 教学模式
当前,在新技术环境下,各行各业对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和创新升级,呈现全方位融合的态势。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技能人才特征自然就包含了多元、融合、创新等多种元素。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也自然要朝着实施跨界教育、培养跨界人才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中职校本教研面临的困境
(一)单科教研视域狭隘,难以满足跨界融合的教学要求
以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校本研修方向往往在单科教研中发生,学科间的交流、渗透和融合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思维。在单科教研视域下, 教师专业成长不能快速走向更宽、更廣、更深的发展领域,实践性研究不足,特别是在跨界教改大潮中,单科教研的理论引导和思维导向无法满足跨界融合的教学要求,往往存在教学行为和新课堂样式脱节的情况。
(二)个体教研力量有限,无法形成系统的教研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理论引导实践,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实现自我蜕变,形成个性的教学主张,但是“星星之火”的单薄力量是无法形成教学改革的“燎原之势”的。跨界融合教学的实现需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前提,形成系统的教研策略。以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专语文组(19名教师)为例,这是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的教研组,组内三分之二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教学激情有余,教研氛围不足。在没有校本教研大氛围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要点。语文学科的专业辅助功能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教研方式单一,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师之间经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许多教师在组内教研活动中,只是做即兴发言,缺乏思考和凝练,很难达到深层次挖掘研讨的目的。跨界教学目标也不明确,教师在课堂上推陈出新意识淡薄,单一的教研方式十分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零散的教研内容也将严重影响校本教研的进度,降低校本教研的实效。
由此,笔者思考:如何基于现实问题,带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针对现在的教学现状,如何让“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实践的教学”环环相扣,通过怎样的途径推进比较适合。
二、中职校本教研的改革策略
(一)多学科交叉的教研项目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岗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校本教研的探究应以动态行进的跨界教学为方向,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校本教研策略,形成学科之间、校企之间的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教研项目。通过文专融合联合体教研、校企合作互访式教研以及中高职衔接式教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预设跨界融合内容,访企业、定任务、对岗位、明方向,释放学科活力,创新培育模式,培养跨界人才。
(二)汲取群体互助教研营养
以跨界融合为理论依据,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对研修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与有效引导,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尽快提升专业素养,汲取群体研修的营养,分享各自的专业学时和课堂体验,以团队互助形式,把参与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群体自觉的职业学习,实现学科(专业)互补、年龄结构互补、经验互补、思维互补,形成群体教研局面。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研方式
要解决跨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校本教研效率和成效,课例研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诸如备课、评课等教学设计,研讨方式也以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讨论为主。由此,提出了“发现问题——课例实践——专题教研——课题研究——校本课程”五环校本教研方式,紧贴教师的实际需求,融合“思——教——研——写”过程,引导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案例:五环教研模式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组正在探索“‘语文+X’跨界融合校本教研”,语文组以“跨界融合”教研活动为抓手,打破学科界限,拆除专业藩篱,不仅点燃了学校语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还激发了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使学校的校本教研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发现问题
详细了解学校四大专业——烹旅、建筑、机电、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四大专业课堂学习情况数据表发现:70%以上的班级学生能够完成语文作业,30%的班级是烹饪、建筑、机电(男生为主)等就业方向的班级,大作文70分以上的班级占60%,优秀比例为20%,大部分班级都处于中等良好,然而,烹饪和机电两大就业方向班级学生的作文情况很不乐观,优秀率只有13%。
学生的语文作业质量不高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们。教师们认为,并不是因为这些学生资质差,而是因为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门路没找对,而开展跨学科教学正是一个契机,大家可以共同研究,一起行动。
(二)课例实践
课例实践是教学反馈的利剑。在前期一系列铺垫下,教师展开了 “语文+建筑”“语文+烹饪”“语文+旅游”等跨学科教学尝试。大家各自确定跨界知识内容,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一起进行教研探究,讨论知识的融合点,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如阅读课教学,给学生们的阅读书目是《江南水乡》,这本书主要讲解了江南的文化、建筑特色,文笔清新,语言流畅,配图丰富,比较适合中职学生阅读。语文教师郭兴除讲解语文阅读知识外,还请专业教师周天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使课堂内容生动灵活,还设计了动手实践的环节,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专题教研
但是,在教师共同开发与互相分享过程中,极容易形成浅层次的融合。所以,在前期跨学科教学课例探索中,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老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分组研讨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尝试开展把课堂搬到车间、将师傅请进学校的跨学科式的“企业课堂”系列研讨活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育人团队,实施由“三师”组成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用行业标准检验企业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
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语文+X”跨學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和突破。这种新型课堂样式以“共生融合”为本质追求,于是教师们以“语文+建筑”为重点研究课题,以校本教研为教学实践,把具体问题转化为理论研究,从多学科知识综合的角度出发,围绕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寻找突破口和融合点,研究如何形成一个对接、融合的知识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
邀请建筑公司专家、名师工作室钱建君大师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分享建筑行业前沿信息;邀请特级教师戴智敏老师,线上线下进行教研问答,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教师指引方向。该课题建立在《蓝城江南里》建筑项目基础上,进行“语文+建筑”跨学科教学,《蓝城江南里》的项目突出老曹娥人对这一片故土的思恋,项目的建筑设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进行大量复原,里面的乡土文化和建筑设计可供大家挖掘与思考。挑选组内骨干教师和建筑组对接,一对一成团,针对不同工种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内容,制定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教学计划,一起集中备课。
(五)课程建设
由“课例”引向“课程”,开发校本教材。跨界融合教学仅仅是开始,还要将校本实践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以“语文+建筑”为例,在重点课题的立项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已经完成跨学科校本教材“语文+X”的开发任务,并且正在逐步形成“语文+旅游”“语文+烹饪”“语文+建筑”的配套校本教材以及教材参考资料。由“线下”对接“线上”,开发同步网络课程。教师们正积极开创跨界融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汲取课程精华部分,以直播、转播互动的方式随时随地实现课堂教学在线化。
四、小结
跨界融合校本教研是基于中职语文课标改革进行的实践,是一次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跳跃。它将成为一种常态,在落实教学和深度研究中不断完善,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关心学生自我发展,面向未来,照亮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南中,谢红.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方向与创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36).
[2]扬向东.核心素养与学习方式变革.上海教育科研[J],2018(7).
[3]冯瑞.高职跨界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9(08).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