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侯 颖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肝硬化是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消化科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指在单一因素或者是多种因素反复性的长期性的影响之下造成弥漫性肝损害[1-2]。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晚期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倘若未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3-4]。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给予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意义重大。预见性护理是对护理理念创新的成果,能有效的提升了护理质量,现阶段被广泛的应用在护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5]。本次研究主要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中心,重点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参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7.65±4.19)岁;研究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12±4.8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指导和协助患者展开常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为患者展开基础健康指导等。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模式。①心理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展开交流和沟通,指引患者就自身的不良情绪进行宣泄,善于倾听患者的主诉要求,及时对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可通过友好的眼神、鼓励的拥抱等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怀、爱护和支持,可以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自信心。对患者实际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性为其制定出具有个性化和科学化的健康宣教策略;护理人员应采取科学专业的态度对患者提出来的各项疑问进行解答等;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护理人员还可在病房里为其播放一些适宜的舒缓类音乐等,以此来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放松,同时在患者病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鼓励患者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帮助患者树立起健康、快乐的心情,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抵御疾病的心态等。②病情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力度,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展开密切观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主观感受的关注程度,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肝区疼痛、腹部饱胀、恶心、咽喉部不适等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展开心电监护,需要对患者的实际呼吸、脉搏和尿量等进行密切观察,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在患者的病情程度进一步恶化,发展成为大出血以后,护士需密切配合好相关医师的抢救工作,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量减少、谵妄昏迷、面色发绀、烦躁不安等表现,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评估和预见,展开对症护理[6-7]。③出血预见性护理: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会同时伴有腹胀、恶心、头晕等一系列不良症状,护理人员需在护理前后加强对患者实际病情变化的关注程度,需为患者展开动态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告知给相关医师并展开处理。如护理人员可询问患者是否有呕血现象发生等,同时加强对患者脉搏、心率、血压等的关注程度,需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等。④饮食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肝硬化的实际程度进行充分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护理策略,需要确保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比例正常,以此来对各项肝脑病的发生进行预见性避免。与此同时对于胃底食管静脉患者来说还需要加强对饮食禁忌的注意程度,尽量少食用或者是不食用刺激性、辛辣、过热的食物等,尽量避免服用利血平、泼尼松等药物,以此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黏膜造成损害的程度,从而减少大出血发生的概率。对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来说,在出血的第一日需要做到禁饮、禁食处理,以此来避免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止血后的2 d后可给予患者食用适当的流食,鼓励患者进行少食多餐,然后可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进而到正常饮食等[8]。对食物的实际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杜绝食用粗糙的、质硬的容易对患者造成胃黏膜损伤的食物等。⑤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对于该病患者来说,在发病期间患者需要良好的卧床休息,如体位不当,长时间的休息会提升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展开酒精擦浴,以此来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形成促进作用。对于大出血患者来说,在呕吐、恶心等症状的影响下容易使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背部进行拍打,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做好患者的排痰工作等。对于排痰难度较高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对患者痰液进行液化处理。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库存血多表现出大量红细胞破裂现象,使血红蛋白进一步释放,这时候处于肝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容易发生肝性脑病,血液中存在的抗凝剂枸橼酸钠会和钙离子相互耦合,致使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给止血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基于此,在实际护理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精神状态等的关注程度,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第一时间展开有效干预。
1.3 观察指标 分别应用焦虑(SAS)自评量表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两组心理状态展开评估,当SAS评分≥50分时表示患者存在焦虑风险,当SDS评分≥53分时表示患者存在抑郁风险,二者评分越高均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通过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当分数为80~100分时证明为满意,当分数为60~79分时证明为一般满意,当分数为0~59分时证明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总发生率=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采用SF-36量表中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展开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取SPSS 20.0软件,用()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描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组间差异性表现为(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研究组均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2.4 对比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 与参照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相比,研究组评分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分,)
表4 对比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分,)
肝硬化在临床上的常见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主要以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主,是导致门静脉性肝硬化发生的一种重要原因;其二为酒精中毒,长期大量的酗酒是造成肝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三为营养障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营养不良的干扰下,肝细胞对感染因素和有毒物质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是致使肝硬化形成的间接原因;其四为工业毒物或者是药物,反复长期性的接触到一些工业毒物或者是药物时会引发肝硬化,常见的工业毒物包括含砷杀虫剂、黄磷、四氯化碳、氯仿等,常见的药物包括双醋酚汀、辛可芬、氨甲蝶呤、异烟肼、四环素、甲基多巴等;其五为代谢障碍,包括肝豆状核变性和血色病等;其六为胆汁淤积,在肝内胆汁淤积或者是肝外胆管阻塞的影响下,高浓度的胆红素会致使肝细胞发生损害,长期影响之下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另外还有循环障碍、血吸虫病还有其他原因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较多发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黑便、呕血等,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均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9]。为了促进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为患者展开具有科学化、个性化和合理化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预见性护理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深入而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际病情进行分析来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10-11]。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从心理预见性护理、病情预见性护理、出血预见性护理、饮食预见性护理、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干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低(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8.13%(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