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荷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幼儿愿意上幼儿园、培养幼儿多项综合能力的重要形式。区域游戏在幼儿园是以一种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形式而展开的,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包含了幼儿之间的模仿、合作学习,也关系到师幼之间活动的指导性。
关键词:区域游戏 组织策略
幼儿园区域游戏,按游戏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阅读区、生活区、角色扮演区、种植区等。不同的区域游戏都有着其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的需要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利用已有经验去获得未知的技能,有的则需要幼儿和同伴合作完成才能达到游戏最初的目标。那么,结合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中所提到的“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教师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和指导的过程中,释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成了首要问题。
一、研究的缘起。
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游戏活动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更符合3-6岁幼儿年龄发展规律。将幼儿教育朝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推动,更促进了新《纲要》与《指南》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但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比如,如何利用常见材料有效开展区域游戏?如何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之间发生互动?如何把区域活动这一形式有效地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的学习和实践中,无论是玩法的探索或者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都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来。带着种种疑问展开了探索与实践。
二、研究的发现。
发现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幼儿对于益智类的区域游戏逐渐充满兴趣,甚至在中班的关键期,愿意尝试和同伴共同游戏,但合作意识不够是该年龄段不可避免的特点,教师应当在游戏的创设中,有意识、有目标的进行游戏的设置。幼儿在具有任务意识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同伴合作游戏,互相促进社交技能。
发现二:根据一段时间的各班区域游戏走访观察的情况来看,大班年龄段的游戏最为复杂,尤其以绘画、搭建类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往往缺乏专业性、连贯性。经过各班老师的网络会议畅所欲言之后,我们提炼了一个关键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了实现“课程游戏化”的观念,鼓励幼儿释放天性,引导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从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教师们要在区域游戏设置之前与幼儿商讨他们喜欢的游戏有哪些,师幼共同探讨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再结合现阶段的课程主题进行筛选和安排。如本周学习的主题为“春天在哪里”,那么美工区就可以投放材料,指导幼儿利用小棉棒绘画春天的景色或者提前收集干枯的树枝,利用橡皮泥制作桃花等。这样的区域游戏,可以最大化加深幼儿对当前进行的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
发现三:在走访观察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很难去专注于某一块的游戏并从中获得知识技能。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区域游戏划分时,做到动静交替,即利用空间距离、避免不同区域游戏的小朋友互相干扰。同时,还可以尝试利用小朋友“爱告状”的行为,在每一个区域内选择一名“小小监督员”,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于教师做班级管理的工作也好、区域游戏的组织也好,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锻炼了小朋友的自律性培养。
发现四:自信心是幼儿最应该培养的品质。在区域游戏中,有的小朋友在自我表达方面有所欠缺,比如在遇到搭建的楼房“倒塌”时,往往被负面情绪占据,有的小朋友出于自尊心,甚至会责怪自己或者周围的人。这时教师应当及时找幼儿谈话,了解前因后果,并简单阐述“倒塌”的原因,同时赞赏幼儿做的好的地方,建立初步的自信心,幼儿在日后的搭建过程中,即使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也不会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了。
三、教师如何正确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游戏。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自己的著作《儿童智慧的起源》中提倡“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一度被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执教者认可,而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理念的渗透。游戏本身是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与“表现”。儿童自发的活动,它能够很好地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而区域游戏作为游戏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与日常的教学也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所经历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模式,其实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观察、思考、寻求帮助以及解决问题。这与教师事前准备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似曾相识。而不同的是,区域游戏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把握游戏对象的发展水平,并根据他的水平进行组织和指导。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一切组织和指导的行为都不应该干涉幼儿的思考和创造,不应该违背幼儿的意愿、打乱幼儿的游戏节奏。例如在阅读區活动结束时,有的小朋友未能按要求摆放好图书,教师可以用相机拍照,当杂乱的阅读区照片被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通过讨论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所在,这何尝不是锻炼幼儿思维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呢?
除此之外,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多种的变化。按群体划分,可分为集体的,小组的,个人的;按区域划分可分为阅读区、美工区、种植区、科学区、角色扮演区、益智区、建构区、生活区等等;按照提供材料划分可分为低结构区、高结构区。不同的分类,教师所倾注的教育目标也是不相同的。由于班级只有两教一保的配置,出于安全问题以及指导的有效性考虑,建议每天安排一名老师针对一个区域的游戏进行重点指导,另一名老师可以巡回各个区域进行指导观察,认真做好幼儿区域游戏的观察记录及指导记录。记录中所反应的问题,班级老师应当商量后在第二天的游戏中进行解决和问题的规避。对于在游戏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应当有针对性的在全班游戏分享总结中具体提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幼儿积极游戏、勤于思考,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和指导对于一线教师仍然是很大的挑战和恒久不变的课题。但我相信,只要师幼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多鼓励幼儿尝试幼幼之间的互动,集思广益、善于总结和发现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方式,区域游戏必将达到园长、家长、教师、幼儿所期待的高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