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艺萌
摘 要:新冠疫情给幼儿园家园合作带来了一些影响和不便,这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重在探寻新冠疫情下家园沟通的新策略。
关键字:新冠疫情、线上沟通、家园合作
一、利用“线上沟通”更新幼儿园家园合作的观念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国都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的学校教育按下了暂停键,这给我们家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由于条件不允许,我们通常采取的家长开放日、家访的这些方式就行不通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当优化家园合作的模式,通过家园联系的小程序、微信、微博等平台,突破传统家园合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有效地促进家园合作。
二、家园沟通的新策略
(一)深挖教育资源,选择适宜的主题。
1.选择符合疫情当下的主题。
这次疫情的到来,要求我们加强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我们开始寻找适合当下防疫抗疫开展的活动。比如我分享了绘本《不一样的春节》,帮助幼儿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可以怎么做。在抗击疫情时,有无数医务工作者、警察、社区工作人员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冒着危险拼搏在第一线。这其中就有我们班幼儿的几位家长,我们请这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并通过画画、制作礼物、送祝福表达感谢。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抗疫英雄们产生敬意。
2.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主题。
在幼儿在家的这段日子里,幼儿园的孔雀为我们带来了爆炸性新闻——孔雀下蛋啦,这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事情。我们赶紧通过微信群告诉幼儿这个消息。由此,他们展开了讨论,并且提出了问题:孔雀的蛋是什么样子的?大小是什么样的?孔雀蛋到底能不能孵出孔雀宝宝呢?多久才能孵出来?
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在线上开展了活动,如《蛋的保存》、《蛋的营养》、《蛋壳小实验》等。当幼儿得知孔雀宝宝孵化出来了,他们更是惊喜不已,纷纷说想要看看视频。看了视频之后,都露出了惊讶的眼神,并说道:“这只小孔雀叫什么名字呢?”、“小孔雀喜欢吃什么?”、“怎么样照顾小孔雀呢?”虽然幼儿不能亲眼看到小孔雀的样子,也没有亲眼见证小孔雀孵化的过程,但是我们通过“线上沟通”的形式,根据他们的兴趣一起提出问题、找到答案,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个奇妙有趣的过程。
3.结合班本主题开展活动。
筷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用餐必备的饮食工具,也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幼儿对于筷子并不陌生,有的幼儿已经学会使用了筷子,但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个难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中班幼儿要“学会用筷子吃饭”。为了让幼儿顺利过渡、愉快用餐,了解筷子的知识,对筷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在幼儿在家的这段日子里,通过线上的活动与交流,我们开启了《筷子》的班本主题,带领幼儿开启了一段“筷”乐之旅。
幼儿通过线上活动了解了筷子的文化,认识了不同种类的筷子,尝试了用筷子制作的玩具和游戏,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方法……原來一根小小的筷子蕴含着这么多的教育价值。在本次开展的线上班本主题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筷子,达到了《指南》中“会用筷子吃饭”这一目标,充分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4.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方言教育。
随着幼儿普通话掌握水平的提高,方言教育的渗透也非常必要。借此机会,我们结合“元宵节”,开展了用方言录制祝福语的活动。家长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方言,并录制了视频。有的幼儿能把祝福语用方言说得非常顺溜,有模有样;有的幼儿虽然说得不太熟练,但也有了说方言的腔调,感受到了方言的独特韵味。“教育来源于生活”,方言教育在疫情期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内容。
(二)注重体育、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对幼儿体育的培养。
为了帮助家长在家带领幼儿开展有趣的体育活动,我们选择了几个有挑战性、需要亲子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比如《层层高》、《百变身体》。令我惊喜的是,家长和幼儿参与的积极程度非常高,很多还为我们呈现了高难度的动作。在这样的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促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2.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培养。
我们在线上沟通的过程中,还结合了劳动教育的内容,旨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比如,我们开展了“家务小打卡”的活动,请幼儿每天参与做一件家务。扫地、洗碗、叠衣服、做蛋糕……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家中能干的小帮手,令我们称赞不已。
(三)注重活动评价,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不能面对面地指导幼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就无法解决。这对教师线上的指导评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对于每次幼儿参与的活动对及时地进行评价,一方面是表扬鼓励,提高幼儿及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是提出材料、操作技能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家长指导幼儿。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但是家长们都反馈说,听了我们的评价,幼儿特别高兴,每次一看到有老师发布的活动,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了。
(四)关注每位幼儿,符合个性化发展需求。
线上沟通对于老师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有时会忽视个别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我们要关注到所有幼儿、所有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
对于平时动手能力发展较差的幼儿,我们提醒家长多鼓励幼儿做手工、做家务;对于语言表达不清晰的幼儿,我们提醒家长鼓励幼儿多念儿歌、讲故事;对于父母在抗疫一线的幼儿,我们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伴随着线上沟通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线上沟通,既能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也能促进家园合作。面对疫情,我们的幼教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也面临着新机遇。作为一线的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坚信阴霾终将会散去,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探索家园沟通的新策略。让我们的幼教之路铺满阳光,让每个幼儿都向阳生长。
参考文献
[1]李瑜.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 [J].西部素质教育.2015(02).
[2]索玉莎.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