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华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南京晓庄学院的创办者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新时代晓庄学院教师教育的本源和初心。南京晓庄学院秉承生活教育理念,传承行知办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品牌发展、自主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品牌,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被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厚植行知情怀:构建师德养成教育体系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南京晓庄学院坚持以培养“行知教育情怀”为内核,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构建“大爱奉献”、“使命担当”的师德养成教育体系。
建立“行知教育”基地。2020年,学校先后被江苏省、南京市授牌“江苏师德教育基地”、“南京市师德教育基地”。基地以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墓、犁宫、行知亭、晓庄创校遗迹等和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亭等组成的行知纪念园和师德教育馆为实践教育平台,注重弘扬陶行知师德思想,参观陶馆、拜谒陶墓、祭奠晓庄英烈、体验乡村教育情境等已成为学生入学的必修课。
设置“行知教育”课程。学校尝试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开设《陶行知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等“行知”特色课程,选用“陶行知研究新视野丛书”等作为校本教材。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校同时构建师德第二课堂体系,通过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和创立“行知讲堂”、“未来教育学堂”、“女子教育学堂”等教师教育论坛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四有”好老师的培养。
打造“行知教育”文化。優秀的教育文化能够直抵人的灵魂,建设教育强国必然要凸显文化育人的作用。学校始终把行知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源泉,与南京市话剧团联系共建,创作编排大型原创话剧《行知先生》,学校陶行知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提供了大量与陶行知相关的素材和文物,深度参与话剧剧本采写、角色表演等的研讨。该话剧于2019年在南京文化馆大剧院首演,驻宁高校师生代表、教育界、新闻界代表等现场观演,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到目前已经演出近百场,数万人观看演出、接受熏陶。
深耕“行知教育”研究。2020年,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之特别论坛在晓庄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南京市基础教育界人士在行知园一起学陶、师陶、研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意涵与实践价值得以广泛传播。2021年,为纪念陶行知诞辰130周年,学校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组织出版了《陶行知年谱长编》《晓庄师生口述史》《陶行知教育思想传播史》《承继与嬗变: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多部著作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校举办了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研讨会等纪念活动,一批教育名家、陶研学者莅会研讨,会议发布了培养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晓庄宣言》,产生了深远的反响。
践行“教学做合一”: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注重实践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真谛。南京晓庄学院紧紧围绕“教学做合一”的校训,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过程实践体系以及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途径,形成具有“晓庄特色”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师范专业是晓庄学院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为参照,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发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目前已经具有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工作、化学、地理信息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等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动力来源。晓庄学院始终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的《“3+3+3”学教交替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建设,持续举办“顶岗实习·置换研修”项目,形成了实践教学与教师研修相结合的特色品牌;英语专业的“德—行—爱—和”、数学专业的全员生活化教育、汉语言文学和音乐教育专业的卓越教师培养等,形成了学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各美其美的发展态势。
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坚持以“直接经验的获取与反思性思维的运用”为基本原则,构建了“五段—台阶递进式”实践性课程体系,更新了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职前教师工作室、高校主导—政府协调—中小学参与(UGS)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区域化教师教育远程互动中心以及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心四大师范生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并在学校所有师范专业进行了实践应用,扎实地提升了师范生的从教能力、科研能力和职场竞争能力。
深化校地协同育人。学校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要求,持续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升级,近年来加强了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间的互动,不断拓宽与政府、企业、区域经济协作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合作渠道,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江苏省教育厅与南京市政府“共建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协议,重点建设“一区两中心两基地”。其中,“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示范区”成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的新平台,先后与南京市69所学校开展深度合作,聘请基础教育名师参与学校的师范生培养,学校各师范专业的育人质效和教师自身成长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扎根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振兴乡村教育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乡村教师则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南京晓庄学院创始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兴办乡村教育的先行者,历代晓庄人始终坚守用教育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信念,将论文写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
扩大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人才培养的工作部署,大力为地方政府开发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技术人才。晓庄学院是江苏省首批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单位,至今已连续6年面向全省招生,投放招生计划的师范专业由最初的4个扩展到10个,共录取学生2651人。目前在籍学生2138人,已经有两届毕业生499人返乡就业,大多在乡村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技工学校和农业技术服务站、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工作,培养质量受到生源所在地充分肯定。
整合乡村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率先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等专业开展了乡村教师教育培养工作,并以教育学学科建设为抓手,有效整合办学外部资源和学校内部资源。同时,学校制定《南京晓庄学院关于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乡村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乡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乡村教师教育特色发展路径。
开展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为逐步缓解因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江蘇省教育厅开展了乡村小学、乡村幼儿园教师“双千人”培训计划。晓庄学院积极承办该项培训,邀请一线名园长、特级教师、教授级园长授课,通过理论讲解、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观摩考察、教学实践和沙龙研讨等丰富的研培环节,全面促进我省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奉行大爱精神:彰显教育担当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精神激励着历代晓庄人奉献教育事业。学校始终践行大爱理念,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地方战略急需,主动服务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彰显学校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服务教育精准扶贫。晓庄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扶贫的号召,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发挥学校师范教育特色优势,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与华东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组团对口支援云南丽江师范专科学校,以小学教育专业的全面对口支援为重点,以“十四五”规划编制、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学研究、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为援建重点,促进丽江师专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服务滇西北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事业。
补齐地区教育短板。学校积极参加部、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选取南京市江宁区为样本,针对该区相对偏远乡村学校体育美育薄弱现状,利用晓庄学院音乐学、美术学、体育学、科学教育等优质专业资源制定行动方案,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乡村师范教育提供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学校建立起“南京教育智库”等平台,全面服务南京各区并辐射苏南苏北和赣东皖南浙北等地,促进了区域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陶老师工作站”是晓庄学院服务社会的重要特色品牌。2010年,“陶老师工作站”获得了中央文明办的肯定,被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该中心成立12年来,在中央和省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围绕指导协调、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三大职能,以贴心服务社会为目标,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开展科学研究和心理咨询服务。利用“金陵微校”平台,开发和传播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96111”热线入选首批“专业可靠的中国心理热线”。在防控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中心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优势投入到防疫战疫工作中,为少年儿童释疑解惑、为政府和家长分忧排忧,为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晓庄学院的新“陶子”们将进一步坚守初心、踔厉奋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以陶育人、以文化人,凝炼彰显学校特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师教育,把晓庄的品牌擦得更亮,早日建成国内外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