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常有优学”名片擦得更亮

2022-06-10 00:45完利梅
群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常州市育人建设

完利梅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常州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紧紧围绕“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奋斗指向,大力推进更优的教育治理、更优的学校发展、更优的师资提振、更优的课堂教学、更优的学生培养、更优的教育服务,全面构建“基础教育更高質量、职业教育更高水平、高等教育更有特色、终身教育更有成效”的新格局,全力擦亮“常有优学”民生名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为推进“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走在前列,谱写了人民满意的新篇章。

聚力更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让“常有优学”的底色更清。常有优学,生态为先。常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依法治教改革试点区建设,努力让“常有优学”的底色更加清朗。强党建。大力实施“龙城教育先锋”点亮工程,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促进全市教育党建一体联动、一体发展。启动实施“秋白党支部”建设行动,开展“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党建文化项目培育活动。固阵地。持续加强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组建首批5个教育新媒体名师工作室,锻造一支站位高、业务精、活力强的教育宣传队伍。组建8个“1+N”跨学段、一体化思政课建设联盟,积极构建“党史+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减负担。建立“双减”工作市级联席会议机制,以作业管理为核心,坚持中小学“一校一案”原则,统筹实施“五项管理”,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5+2+1”模式,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管理。率先试点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面开展46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阶段性治理成效显著。

聚力更有力度的保障水平,让“常有优学”的基色更厚。常有优学,保障为基。常州市始终紧扣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前列要求,持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力度,不断提升教育装备应用能力,全面强化更为安全的育人环境,努力让“常有优学”的办学基色更加厚实。学位资源增幅大。将加大学位资源供给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形成“市级统筹、县区为主”的责任机制,加快实施“更好的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更好地满足学龄人口的入学需求。智能应用水平高。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学校建设与装备应用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学校智慧照明提升工程。探索使用智能化管理平台,率先建成市级学校食材采购及资金监管平台。校园安全防线牢。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教育领域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体系,不断加强全国安全教育实验区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学有所安”的内心期盼。

聚力更富成效的综合改革,让“常有优学”的成色更足。常有优学,改革为要。常州市紧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心任务,以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样板区”为契机,在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上先行先试,努力让“常有优学”的品牌成色更加富足。围绕“促”,对标优质普惠深化改革。全面加强幼儿园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持续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加快省市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围绕“创”,对标优质均衡深化改革。全面支持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均衡发展,着力推动区域教育提质增速。推进优质学校建设,4个区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围绕“提”,对标优质多样深化改革。启动实施全市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导师制、免修制、学长制等培养制度,构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一体化协同培养机制。围绕“融”,对标优质高位深化改革。成立市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专班,深度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聚力更强素质的队伍建设,让“常有优学”的亮色更显。常有优学,强师为重。常州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常有优师”行动计划,持续探索高水平教师发展机制,奋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让“常有优学”的中坚力量更加强大。引力赋能有方。优化领导干部“双培养”机制,建立由教育高层次管理人才、“双培养”对象、学校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和青年人才构成的干部培养梯队,培养造就一批有引领力、有影响力的教育管理人才。教力增强有为。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试点跨校、跨学科任教方式,编制使用效能不断提高。优化“龙城教育英才”引育实施办法,启动优秀师范生定向委培机制,畅通紧缺学科教师、特需领域教师、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渠道。能力提升有力。实施“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培养模式,推进分层培养“五级梯队”建设,分批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占比持续提高。活力激发有效。持续深化“县管校聘”“局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师编制管理、教师招聘引进、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分配“四个统筹”,促进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

聚力更显特色的立德树人,让“常有优学”的本色更亮。常有优学,育人为本。常州市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推进“五育并举”,全面实施“常有优生”培育计划,努力让“常有优学”的育人本色更加闪亮。建成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以金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黄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蓝色心理健康教育、橙色法治教育、紫色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七彩德育”体系。形成更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五大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打造“校医共建”转介通道,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更高品质的体教融合。全面加快学校“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系统推进体育“六一”工程,率先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私人订制”,优化名校办名队促进机制,加快优秀体育人才贯通培养。推进更高成效的劳动教育。统筹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整体格局,创成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建立市区两级劳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全面形成。

聚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常有优学”的特色更明。常有优学,服务为上。常州市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让“常有优学”的服务特色更加鲜明。在“资助育人”上持续提优。进一步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形成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老年教育”上持续提优。出台《常州市老年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研制在老年教育培养方案指导下的课程框架体系,持续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广泛开展老年人数字化应用普及培训。在“社会公益”上持续提优。推进“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实验区”建设,实施“真爱护航”家庭教育系列公益培训课程和七大系列“父母学堂”培训课程。在全省率先成立“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在“服务发展”上持续提优。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跨界合作,职业教育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

(作者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张宁E5787314-7492-4389-B566-4A8809DEA7D0

猜你喜欢
常州市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常州市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