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娟 刘宁宁
摘要: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以及党面临的風险和考验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制度体系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政党理论,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承续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制度建设的探索。它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主轴,按照思想基础、核心要义、关键举措、基本方式、重要抓手、根本保障六个方面的逻辑架构展开其理论体系。与逻辑起点相呼应,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逻辑归宿。
关键词: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3-078-00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把党的领导制度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并摆在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首位,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逻辑视角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继承、逻辑展开、逻辑归宿,有效回答这一制度体系的地位、产生、结构、意义等问题,有助于深化对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中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逻辑起点
(一)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党的领导制度的统领性。其一,党是政治方向的引领者。方向决定命运,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牢记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使命,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二,党是政治体系的统领者。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是领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综合各方利益,协同各方力量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其三,党是重大决策的决断者。离开决策权的领导就是一句空话,党在对国家重大事项做决策时具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各单位、各部门的党组织都要坚决贯彻落实。其四,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组织优势,能够确保社会有序治理和有效运转。总之,“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就决定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1]。
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决定了党的领导制度的统领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为中华民族发展史所证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敝,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不仅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而且还建立起完备的重工业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实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克服了非典、地震、金融危机等重重困难。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事实充分证明,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总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制度居于统领地位的根本前提。
(二)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亟需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来自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是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保证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需要。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面临一些共同难题,诸如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等发展问题;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种族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安全问题;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等。从党内形势看,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历史虚无主义抬头,严重危害党的思想建设;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面对这些挑战,唯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攻坚战。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也是解决党内日益凸显问题的需要。“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2]。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或动摇,对党的忠诚意识、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等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功底薄弱,统筹协调能力不强,政治把关定向能力、决策水平、创新创造能力均有待提高。唯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提高各方面能力素养。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逻辑承继
任何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思想源泉、历史根基。
(一)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政党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理论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理论遵循,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的每一项制度都能在这一理论中找到依据。
第一,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在革命中坚持自身的独立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并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执政地位后,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自己的政府和公职人员从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3],包含了共产党“怎样执政”的思想萌芽。列宁继承并发展了上述思想,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依然要坚持独立领导权,必须加强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
第二,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使命,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始终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始终代表全人类解放的共同利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在《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中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整个运动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4]。
第三,强调团结统一和中央权威,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团结是党的一个基本原则,他们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强调“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6]。在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二人深刻认识到集中统一和领导权威的重要性,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威太少。列宁继承了上述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指出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他认为,党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纪律和行动,这是党组织的根本原则。
第四,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性,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纪律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在1859年致恩格斯的信中提到“我们现在必须要绝对的保持党的纯洁性和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7],恩格斯在《桑维耳耶代表大会和国际》中强调:“如果没有任何党的纪律,那么未来社会的原型会变成什么呢?”[8]二人把坚持党的纪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列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述了严明纪律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它的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统一的铁的纪律。
(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很多理念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渊源。
第一,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有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敬民”、孟子的“爱民”、荀子的“惠民”思想。商代的盘庚告诫王族大臣,摒弃私心,切实为民。西周时期,周公强调只有实行德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战国时期,民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孔子提出“重民、敬民”的治国思想,提出“足食、足兵、民信”,强调了取得民信以及民心所向的重要性。孟子提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阐述了如何执政的道理。之后,荀子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了君与民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民本思想”。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第二,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德法兼济”思想。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德治国的同时并不排斥法治,提倡“以德治国、德法兼济”。孔子奉行“仁政”,以德服人是他一贯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仁政”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境界,施行“德政”的人,“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同时,孔子并不否认法治的重要性,指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主张“礼法结合”“德法兼用”。孟子具有强烈的“行廉政、反暴君”的思想,并意识到法律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可以约束官吏的行为,使其更好地“为政以德”。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将法治的精神推到了最高点,认为法是君主治国之本,主张“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设计和运行,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第三,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明心”思想。“修身为本、明心正己”,中国古代思想家从思想、道德、作风等方面对执政者素养进行了论述。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把“正己”看作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孟子强调了君主端正对国家安定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只要君王仁德、正義、端正,没有谁敢“不仁、不义、不正”,强调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此外,古人还提出“公生明,廉生威”的治国之道,强调了公正和廉洁的重要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确保领导者严以修身、正己化人的制度保障,是对中国古代“修身明心”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三)承续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制度建设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探索党的领导制度建立健全的路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探索领导制度建设之路的承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领导制度从创设到不断完善发展。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发动群众为中心工作任务,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形成了以领导工人和农民为主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形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对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探索进一步深化;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一元化领导体制;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和确立党委制,为党的集体领导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政权的执政党,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索,实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探索一元化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要强调和加强党的领导、领导机构和制度改革、党的团结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初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制度的概念,提出要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四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并且恢复了设立党组的规定,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进入21世纪,党不断推动党的领导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阐明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要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引领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六大制度构成,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覆盖治国理政各领域,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逻辑展开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思想基础、核心要义、关键举措、基本方式、重要抓手、根本保障六个方面的逻辑架构展开其理论体系。
(一)思想基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解决的是党员的思想根基问题,主要体现党的思想建设的制度功能定位,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思想基础。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领导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动力,“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9]。《决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纳入党的制度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是确保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战略之举,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制度化,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党建原则。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旨在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自觉,警醒党员干部切实履行政治承诺,确保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二)核心要义: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解决的是党员的政治站位问题,主要体现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功能定位,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处于中轴地位,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核心要义。能否维护党中央权威、能否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这是历史教训和经验证明的真理。回顾历史,苏联之所以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苏共放弃了集中统一原则;相比之下,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更是证明,“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10]。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是“两个维护”“四个服从”的制度化,旨在通过制度的力量确保党内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使全党上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服从”,杜绝党内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棋”的局面。
(三)关键举措: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地位的制度化、规范化,解决的是党与各组织主体的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功能定位,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关键举措。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创造“中国奇迹”、实现“中国之治”、引领全球治理航向的“密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变化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旨在明确党的领导范围,将党的领导覆盖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四)基本方式: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解决的是党员的政治立场和人民情怀问题,主要体现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功能定位,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方式。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定》将“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加以制度化,实现了群众观点和党的领导制度的有机统一,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构想。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旨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价值,始终树立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五)重要抓手: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解决的是党员的能力素养问题,主要体现党的自身能力建设的制度功能定位,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抓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如何治理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是党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党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尤其进入新时代,人民的需求更加广泛多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党和国家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为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需求,党必须全方位提高自身本领。同时,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关系到治国理政的质效。《决定》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以制度化,诠释了党的領导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路径。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旨在通过制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增强党的本领和能力,推进党执政的有效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六)根本保障: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解决的是党员的工作作风问题,主要体现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功能定位,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根本保障。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意味着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使党永葆先进性、增强凝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建设,就是运用制度的约束力,发挥制度的效力来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依规治党、依法治党,进一步揭示了治国和治党的内在统一关系。勇于自我革命是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党永葆生机的重要法宝。《决定》把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纳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彰显了政党治理的严肃性和整体性,旨在以从严的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有效解决政党自身内部问题,维护党的良好形象的根本之策。
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逻辑归宿
与逻辑起点相呼应,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逻辑归宿。
(一)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领导地位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使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形势深刻变化,风险挑战日趋复杂,党的领导面临新问题、新内容、新挑战。党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否趋利避害,直接决定其政治生命力。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制度来保障,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要靠制度威力来化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其体制、机制、功能和活动方式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制度威力迎接挑战、应对风险,为党提供良好的执政环境。同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永葆斗争精神、提高工作本领。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利于增强党的斗争意识,提高党的战略定力、斗争本领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制度密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巩固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赢得群众鱼得水,失去群众树断根,人民群众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石。回首来时路,中国共产党战胜的一切艰难险阻,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远眺前行路,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攻克各项难关、解决各种矛盾。人心向背是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决定性因素,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本质是保证并体现人民主体地位,整套制度的设计和运行都始终奉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换言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各方面内容,其轴心和指南都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维护和人民主体意志要求的贯彻。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贯穿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各方面,既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本质,也是其归宿。制度带有根本性和强制性,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确保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将民心这一最大的政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夯实人民群众这个执政之基。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完善国家治理结构,协调国家治理关系。合理的治理结构和治理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等六项次级制度下,设有具体的三级制度,如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制度、党领导各类组织的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和正确集中的制度、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等。这些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范围和领导对象,确定了党的领导的制度规范,建构了党的领导组织与工作体系,规范了党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优化了各级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完善了各类主体治理权力的配置,使党的领导权责清晰化,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权力架构。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的运作模式、活动方式等方面与国家治理体系高度契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使国家治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有机统一,形成治理国家的最大合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发力。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党的执政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11],“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12]。由此可见,党的领导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息息相关。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主轴,六方面制度内含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建设,规范了党的领导活动、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重要关系,明确了党的领导的根本目的和方式,规定了党的领导工作与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强调了党执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模式规范。其中,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侧重强调党的民主执政;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侧重强调党的科学执政;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以及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侧重强调党的依法执政;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从整体上强调了党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总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力,推进党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使党的领导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N].人民日报,2021-08-04.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15.
[3] 周敬青.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153.
[4] 列寧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85.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519.
[9]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9-06-24.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8.
[11] 李 晴,刘海军.党的领导制度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分析[J].长白学刊,2021(01).
[12]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5.
A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Upholding and Improve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System
Gao Xiaojuan,Liu Ningning
(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69)
Abstrac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uphold and improve the Party’s leadership system i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the Party’s leadership system in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s well as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arty. The system has inherited Marx,Engels,Lenin’s theories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litical wisdom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and has continue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hip system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takes adhering to and perfect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s its main axis,and develops its theoretic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basis,core essentials,key measures,basic ways,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Echoing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system takes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position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s the logical end rerult.
Keywords: The Party’s Leadership;Institutional System;The Party Building
責任编辑:孟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