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英龙,杨青山,方成武
(1.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败酱草是常用中草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中品。其为清热解毒类中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经本草考证[2]发现,古代本草中较早作败酱药用的系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和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unge)。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Juss.)作败酱药用始于明代《本草纲目》[3],且又名“苦菜”。目前,败酱药用基源植物在各地应用较为混杂,除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记载的品种外,民间习用且常用的种类还有6个[5],如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以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brachyotusDC.)应用居多,习称“北败酱”[6];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流域等地以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应用者多,习称“南败酱”或“苏败酱”[6];而有些地区还将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P.scabiosaefoliaFisch.)、白花败酱(P.villosaJuss.)以及异叶败酱(P.heterophyllaBunge)等具腐臭味的败酱属植物作败酱药用,习称“臭败酱”。
笔者通过深入野外与市场调查,共得到败酱药材6种,其中从亳州市场收集的来源于菊科的“北败酱”,可明显观察到其药材性状是单叶、互生、抱茎,具头状花序;来源于十字花科的“南败酱”,可见其性状特征为光滑无毛,叶多脱落,总状果序顶生,短角果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宽翘。根据以上性状特征,可准确地将“北败酱”“南败酱”与其他4种败酱药材加以区分。但其他4种败酱药材均具腐臭味,且其药材性状差异不明显,因此,探索显微鉴别是否能够准确地将其区分则显得很有必要。
PH50-3a43L-A生物显微镜:江西凤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Mc-D500U高清数字摄像机:江西凤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SZ780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蒸馏水、稀甘油。
所收集4种样品经鉴定分别为败酱科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Juss.)、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unge)、斑花败酱(PatriniapunctifloraHsu et S.J.Wang),样品采集信息见表1。以上样品分别打粉,过3号筛。
表1 4种败酱药材采集信息表
水合氯醛装片(主要观察纤维、晶体、石细胞等):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上,滴1~2滴水合氯醛,置酒精灯上加热,反复此步骤2~3次,放冷,滴1~2滴稀甘油,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水装片(主要观察淀粉粒):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上,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4种不同基原败酱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主要体现在木栓细胞的颜色和细胞内是否含有分泌物、导管的类型、草酸钙簇晶的大小与形状、非腺毛的直径与长短以及淀粉粒的形状,淀粉粒的大小,单粒和复粒等方面。见表2。4种败酱药材显微特征分种检索表见表3,4种败酱药材显微特征见图1。
表2 4种败酱药材粉末显微特征
表3 4种败酱药材显微特征分种检索表
5.1 非腺毛特征差异 通过腺毛、非腺毛显微特征可以发现,黄花败酱和斑花败酱非腺毛细胞壁上具有疣状突起,且非腺毛相对较长。而白花败酱和异叶败酱非腺毛细胞壁上不具有疣状突起,且非腺毛相对较短。因此,通过比较非腺毛显微特征可快速区分黄花败酱、斑花败酱与白花败酱、异叶败酱药材。
5.2 淀粉粒特征差异 通过淀粉粒显微特征还可发现只有黄花败酱粉末中同时含有复粒淀粉和单粒淀粉,直径5~40 μm,脐点明显,层纹不明显。其他3种败酱均不具有复粒淀粉。因此,根据淀粉粒特征可以准确区分黄花败酱与其他3种败酱药材。
注:A.非腺毛(10×10倍);B.木栓细胞(10×10倍);C.复粒淀粉(10×40倍);D.单粒淀粉(10×40倍);E.孔纹导管(10×40倍);F.螺纹导管(10×40倍);G.网纹导管(10×40倍);H.梯纹导管(10×40倍);I.草酸钙簇晶(10×40倍)
5.3 木栓细胞内含物特征差异 异叶败酱木栓细胞显微特征与其他3种存在显著差异,异叶败酱木栓细胞中含有黄棕色分泌物质,而这一特征是其他3种所不具备的。因此,根据木栓细胞内含物这一特征可进一步准确鉴别异叶败酱与其他3种败酱药材。
5.4 导管特征差异 通过导管显微特征可以发现,白花败酱中含有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而其他3种败酱药材中含有梯纹导管、孔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因此,通过导管类型可准确地将白花败酱和其他3种败酱药材进行区分。
综上所述,显微鉴别可快速、经济、准确地区分4种败酱科药材,对于败酱药材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