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2-06-09 08:21刘志维
关键词:思政育人评价

刘志维

(浙江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再次强调课程思政融入本科教学的重要性。[2]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纷纷开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探索,于歆杰等[3]、王骞等[4]、徐晓艳[5]都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在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作为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英语课(以下简称“基英课”)融入思政元素显得极为必要。该课程开设时间最长,所占学时、学分最多,是英语专业第一、二学年主要课程,是学生接触中西文化,开展语言、思想交流与碰撞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场所,[6]若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思想、中国声音传入学生脑中,对于实现“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人才,提高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意义。[7]笔者根据产出导向法进行了基英课课程思政的教学尝试,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POA)是由文秋芳提出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重要探索成果。[8]截至2016 年,该教学法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为期8 年的试验教学,并得以证实适用于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能为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所采用。

产出导向法主要包括三个假设——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三大理念——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和学用一体说;三个流程——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该理论体系中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为教学流程提供理论支撑,教学流程则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假设的实现手段。[8]POA 所提倡的“学习中心说”强调教学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为目的,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展开合理的教学活动,它主张一切活动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这既能避免学生被动听课,又能确保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另外,该体系“全人教育说”理念与课程思政的目标高度契合。根据此理念设计教学,不仅能传播语言知识,而且可营造“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场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润物细无声地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可避免因过分生硬介入思政元素而遭排斥的尴尬场景。[9]此外,该体系倡导的“学用一体说”主张在依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产出任务,使学生“学完就能用,用中继续学”,以达到“学用无边界 ”的状态。思政元素的导入也在特定情境中自然穿插,即学即用,避免学用分离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教学法理论体系能很好地为基英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供教学依托和手段,达到语言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导入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的效果。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基础英语课程的方式

基础英语教学涵盖语言、文化、哲学等方面,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本课程运用“多元素、多媒介、全方位、多层次”的方法,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融入语言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运用中涵养精神成长,促进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促成有效性”的目的。[10]

“多元素(multi elements)”主要体现在育人元素的多样性。教师从教材话题中挖掘各种育人元素:爱国主义精神,文明道德素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例如,《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课文“Never Give In, Never,Never, Never”摘录的是丘吉尔在二战时期的一则激励人民团结抗敌的演讲。此单元主要挖掘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意识。该教材第四单元“A French Fourth”讲述的是外国文化对于侨民的影响。教师授课时需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是关于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等。

“多媒介(multi media)”主要体现在育人元素通过多种媒介导入,通过各种媒介资料的综合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音视频使用过程中合理利用计算机、收音机、网络资源等;在文本资料引入过程中借助传统书本、杂志、报纸等媒介。例如,《综合教程3》第一单元课文“Fresh Start”讲述的是一个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时遇到的几个尴尬场景及反思后的感悟。授课过程中,教师先导入电影 《律政俏佳人》片段——主人公Elle Woods 入学场景及其最初几日的大学校园生活,再让学生就文中主人公与自己的大学生活展开对比讨论,从而引出关于“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正确开启模式”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纸质文稿引入文本资料:《综合教程2》第四单元“Letter to a B Student”,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如何探索自我、发现自我。

“全方位(omnibearing)”主要体现在育人元素融入单元导入、文本赏析、语言知识讲解等各环节。例如,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将中国思想、文化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和故事。同时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引导学生认同本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例如《综合教程4》第十二单元“Marriage”描述的是婚姻中潜在的种种问题。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在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讨论中西方不同的婚姻观;也可在文本赏析时探讨文中作者的婚姻观,就中西方不同的婚姻观进行比较;还可在语言知识分析过程中就某个语句、观点展开合理分析,适时引入中国古今婚姻观并分析其中的利弊,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中国婚姻观的清晰认识。

“多层次(multi levels)”主要体现在育人元素分层次渗入。课程中有关于树立学生对幸福感认识的微观问题,也有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热爱和平精神的宏观问题,将育人主题和学生的切实感受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同身受,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实现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大国”的精神跨越。例如《综合教程2》第六单元“What is Happiness”探讨的是幸福的含义,即幸福源于个人努力和奋斗。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探索“幸福”的定义,明白幸福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从身边肉眼能见的幸福逐步过渡到宏观意识形态上对幸福的理解——只有集体(国家)兴旺才能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综上所述,基英课可通过“多元素、多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

三、基础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基英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笔者选择《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My Forever Valentines”一文作为教学案例展开阐述。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及其特定的表达方式(A father’s selfless love for his daughter and its special way of expressing love)。刚开始女儿并不理解也不在意父亲的爱,后来她逐渐明白了爱的奥秘,并从心底感激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笔者研究选取的是该课文导入(Lead-in)部分。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Goals)

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明白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传递“Deep love for their children,visionary devisal for their future(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及“Harmony in a family makes everything successful(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同时,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不仅重视国家发展也重视家庭和睦,提倡“齐家治国”。所有人都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己、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

(二)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教师通过引领和设计保证教学流程的有序展开,同时发挥“脚手架(scaffold)”作用,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充分落实。而思政元素通过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融入课程学习过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教学流程(Teaching Procedure)

根据产出导向法理念,本教学案例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语言知识结构为主体水到渠成地融入思政元素的原则。

1.驱动(motivating)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适当运用驱动手段,让学生根据教学场景提前尝试产出,发现语言、知识等不足,营造出“学习的饥饿状态” (Hunger for Learning),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的驱动部分教学包含3 个环节:(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2)学生尝试产出;(3)教师告知教学目标与产出任务。本教案具体设计见表1。

表 1 基础英语课程My Forever Valentines 单元授课驱动部分流程

通过驱动环节,学生会发现自己在新冠疫情方面知识的匮乏与用英语表达中华民族家庭观的困难,出现“饥饿状态”,从而会在促成环节更加用心学习。

2.促成(enabling)

在促成环节中,教师既是辅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中介,也是提供有效学习材料、合理设计丰富活动并开展全面评价的专家。

设计的促成部分教学也包含3 个环节:(1)教师描述产出任务;(2)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开展选择性学习;(3)学生再次尝试产出,教师提供指导。本教案的具体设计见表2。

表 2 基础英语课程My Forever Valentines 单元授课促成部分流程

促成环节教师作为中介和专家,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保证促成任务的渐进性、准确性和多样性,实现“促成有效性”,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爱家、爱国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3.评价(assessing)

所谓“以评督学,以评促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各类评价,评价可以反映教学效果。根据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对产出的评价包括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12]即时评价主要是指在课堂产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语言、内容、结构方面的点评,亦或对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而延时评价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经过课外练习后,再将练习的成果提交给教师评价。鉴于本教学案例爱家和爱国结合统一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倡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国观——家庭和睦促国家发展。点评过程中除评价学生语言准确度、流畅度之外,还需特别强调学生展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大局意识及爱家、爱国情怀。教师在示范点评基础上可邀请学生开展自评或互评,使其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即时评价之后教师布置进一步的产出任务,明确新任务的各项评判标准,完成后进行组内交流,并邀请各组高水平学生代替教师对组内成员进行延时评价,或者由每位同学根据评价要求开展自我延时评价。在生生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再次练习、修改,然后交由教师进行延时评价,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本研究依托POA 理论体系开展的基英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本阶段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按照产出导向法(POA)设计教学,教师若能花足够的时间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导学”,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输出驱动下,教师提供的输入材料也能被更加有效地吸收,达到“有效促成”的效果;此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生评价”环节使学生不仅清楚该怎么输出,而且明白输出的评价标准和达成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于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时政性、育人方式隐蔽性的特点,基础英语教师若不加强政治、文化学习,或者没能在教学中运用巧妙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就很难达到该课程“隐形育人”的目标。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激发教师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