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应试化”与“实用化”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09 07:25张丹霞
民族文汇 2022年26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应试教学

摘 要:英语的“听说”是为了达成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而进行的区别于应试教育的目标指向性教学。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育部门逐渐的意识到应试化教育所带来“成就”正在背离英语教学的初衷。因此,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正在从“翻译式”的教学过渡到“听说”教学。在教学偏向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实用化”教学的设计。“听说”教学目前有情境创设,听说具象化,个人展示等。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表达心理的创建。

关键词:应试;教学;听说;课堂设计

中国的英语教学造端于19世纪60年代,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在留学时可以突破语言的壁垒,从而学习西方实学的知识。其后,新中国成立后的特定时期,俄语成为了新生中国的主要学习外语,直到中苏交恶,中美建交英语教学再次成为中国外语学习的主流。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成几何式增长。不仅接受英语教学的学生的学力以及教育背景良莠不齐,而且作为教学者,其教学水平与英语能力也是差异明显。有基于此,英语教学上出现为了升学而进行的“八股文”式的写作,烂熟于心的题目变形,种种的语法口诀竟然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更有甚者,英语口语教学只是中文讲解教学的一种不得而使用的一种表达。这必然割裂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与学习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取而代之的是哑巴英语式的做题目标。目前,随着英语教学的继续深入教学策略也逐渐从从翻译教学到听说模拟。这是英语“应试化”到“实用化”必然的转变。

一、听说的兼顾教学与方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要落脚到“听说读写”四个点。在中国的应试化教学中主要是对读写作出较高的要求。随着对英语教学目的的确定英语的听力也纳入到应试的考察范围。而且对于听力的考察明显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如贵州省直到本世纪10年代后才开始在高考中进行听力测试,而沿海地区远远早于这个时间点。除此之外,对于口语表达的忽视,到目前为止都是中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英语口语的测试也会慢慢的进入中国的中学语言能力的考察范围。这要求从事英语启蒙的低龄学童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初高中英语能力提升的教学工作者,改变单一的应试教学方案,在教学上尽可能加入听说教学的部分,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不过,基于对听说教学重要性的肯定下,是否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案?

施志红主编《关于听说那些事儿》[1]是近几年中国大陆较为优秀的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实践化的成果总结。这本书分三个部分展开,分别是听力、口语、听说。 这是听说教学上一种分解与结合的总体教学思路。这也是本文首先要探讨的三个主要的教学点。

第1,听力部分的教学。听力教学上目前主要是依托于录音或教师口语来表达内容,学生对其关键词进行捕捉,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语意理解。基本上是通过对话或自述的方式进行考察。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快速的定位到考试点,但是其实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中容易造成对对方语义的误解,或听一半的尴尬处境。且不同语境之下,同样的单词或词组显示出不同的意思。此处举例一个关于英语单词的笑话。如与叫Jack的人打招呼,大家习惯性的说:“Hi,Jack!”,但是,该问候如果离开平时的语境发生在飞机上就容易误听成“hijack(劫持)”,同样“hijack”也容易听成“Hi,Jack!”这岂不是闹了严重的误会。所以,语境对听力至关重要,那如何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语境意思呢?作图,对初学者是很好的引导和兴趣提升的方式。

“作图”的方式对听力的内容数据化和具象化的做法。王蕊老师认为:“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看一张图,表格或曲线图,为学生的听力活动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图标预测相关信息或将图表信息与听力信息串联。”[1]另外一位史佳雯老师也同样认为图表在听力中具有较好的作用,不同的是该老师认为图表的利用着重“表”的思维呈现或是信息接收中与接收后的处理。因此,该教师对图表的使用分为:听前准备、听中记录、听后巩固三个部分。在听说教学上加入图表辅助。可以用的图标除了艺术感的绘画,自然也可以用到思维导图、韦恩图等等。

在教学上更为复杂与困难的应该是第二点的口语表达。笔者认为口语篇之所以难,原因在于口语不像听力教学上达到听懂就可以的目标。口语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发音以及口语适用人群和场景进行指导。因此在心理层面上张倩老师和秦希婷老师给出了相应的方法论:如何日常组织一分钟英语演讲活动?如何利用角色扮演鼓励学生表达?[1]但是在这种机制下,勇敢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越来越好,而相对口语基础较差且害羞的孩子就会在这种机制下变得越来越畏惧表达,这也为下一步对孩子的口语纠错带来困难。钱勇老师就提出了如何培养基础薄弱生口开说英语的勇气的问题。首先,营造学习语言的氛围;其次,创造运用语言的条件;再次,提供运用语言的计划;最后是激发学习语言的愿望。[1]几位老师都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长期坚持的问题。第二,学生兴趣减弱。英语口语的提升必然需要口语环境的长期存在,如果教师无法保证口语环境的持续性,这样的口语活动效果可能并不会太明显。第二,将教学活动模式化,板块化,学生长期以来会存在兴趣减弱的问题,课堂活动随即也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累。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希望在阅读更多的教学实例中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点是听说结合的教学。这部分是基于前兩个部分的教学提出的更高的教学要求。虽然是更高的要求,但是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其中李晶晶老师的3a模式激活听写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所谓的3a是指激活背景(arouse),解构文本(analyze),运用迁移(apply)。[1]也正如李老师所言,此法目的就是创设更多的听说融合与交互教学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本书的最后给予了听说课程的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案,也值得借鉴,稍有不足就是困于集锦式的文章集对于教学类型与广度稍有不足。

另外,在实践中情景创设是最为重要且最见效果的。不过,许多教师在情景创设的设置中呈现出的不连续,规模小,不重视等弊端。所以,在教学方法中引入定期的课本短剧表演是极其有意义的。试举例: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 What’s the matter?”[2]听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分组教学与情景短剧相融合,实现英语情景短剧的拓展表演。如,将班级学生平均分成6组,以“校医院”为背景,围绕“Health problems and advice”主题进行情景短剧表演。在一组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组以及教师可以从情节设置、语法准确度、动作表情等环节对其进行打分。在所有小组表演完毕后,全体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编剧小组”“最佳导演小组”“最佳演员”等荣誉称号。

这样的短剧表演可以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亮点。但是不是一演了之,需要更好的课文,且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更好的改编。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参与的学生在主动中学习英语的写作与表达,效果更佳的好。当然,也面临着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可以设置投稿,选角这样的环节,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听说实践的学生心理关照

正如前文所言在聽说实践中,学生的实践效果大致会呈现两极化。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且敢于表达的学生在短剧,课堂对话中会变大的越来越自信。但是,本来就羞于表达的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下会变的越来越害怕,这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来说无疑是一种桎梏。所以,如何在听说活动中顾及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建设,至关重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自己抱积极看法赋予一个人应付生活的巨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巨大的个人力量的基础。”因此,对于心理较为怯弱的学生进行更为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是必要的。下文将列出几种鼓励措施:

首先,活动设置上的倾向。活动设置上除了前文所说的具有台前表演性质的短剧外。其实可以设置课后,且较为自主逇活动。比如这些年较为流行的“英语趣配音”这类活动。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影视作品,并且不管是自信的还是心理自卑的学生在拥有喜爱的影视作品后都希望与人分享,且希望被分享人会喜欢。教师可以对自卑学生所选得影视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与鼓励。二来,课后完成的配音比赛,自卑心理的学生也可以在没有任何干涉下,甚至不用露脸就可以展示自己。给予这一类学生较好的安全感。往往这一类学生在这一方面可能会展示出让人称赞的惊喜。最后,配音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会让学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进入情景,悄悄地对于自己的语调,口音进行改变以及对电影语言语调进行模仿。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活动从作业提交到现场配音进阶,也能让自卑心理的学生被同学看见其闪光点。

其次,在课堂对话中设置鼓励话语。这个设置不需要直接对话怯弱自卑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话其他学生,提示对话学生对某位同学进行夸赞与鼓励。查尔斯· 霍顿· 库利在镜中我理论中认为人的行为受到自我认识的影响,而在与他人评价自我的社会互动中又形成自我认识,也就是人的自我是在互动中形成的。[3]因此,通过他人对自我的描述来辅助自我认知,发现自我的优点。

最后,书面鼓励措施。学生在学业生涯中很在意同学对自我的评价,同时更在意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对学生的鼓励,可以通过平时作业的评语进行传达。比如在听力具象化的英语作业对于完成较不错的学生进行鼓励,且表示很期待可以看到他参与听说综合活动等。

三 、余论

总体而言,目前的英语教学一开始真正的关注听、说、读、写四大目标,尤其是在日常更加实用化的听说上。这算是教学上的回归。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困难重重。既要考虑公平与质量,又要对现有考核机制作出一定的调整,这都不是纸上谈兵可以做到的。不过,语境的创设,更加灵活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表达心理的关注仍旧是教学目的达成的重要部分。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只是通过一些教学上改动也必然无法应付教学上更多的变量,唯有将万卷书与千里路结合方可以在这条路上看到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施志红等.关于听说那些事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2]刘道义等:八年级英语(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美]查尔斯· 霍顿· 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一凡,王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丹霞,1993年,女,广东韶关人,贵阳一中新世界学校二级英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英语听说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应试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错别字先生
教育教学
应试良方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