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
摘 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加强音乐专业与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这样可以体现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强度与学科优越价值。从现阶段的状况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并未加强专业的技能化训练,亦未能满足交叉融合的教育要求,主要原因是在教育观念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对此,高校需要对音乐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此构建出交叉融合型音乐专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 高校 音乐教育 交叉融合
加强对高校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能优化建设高校学科结构。结合高校音乐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积极加强对音乐专业学科的建设,可以增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内生动力。
一、新文科建设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交叉融合需求
《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布之后,文科的学科交叉融合问题再次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宣言》指出,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现阶段,高校的音乐教育需要积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尤其是音乐学科作为高校重点教育学科类型之一,需要帮助学生完成音乐专业的学习,成为优秀专业人才,能够做好创作以及表演等专业化工作。[1]这种专业化的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以表演职业化为主的音乐专业教育和以师资培养为主的音乐专业教育。后者的培养模式往往受到前者培养模式的影响,实践中,师生往往只对音乐技能课较为重视,常常存在“以技能引領教法”“重音乐、轻教育”等观念。在这种传统体制下,学生的培养仅仅以技能而论优劣,大部分学生缺乏教育理论基础。这需要积极加强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培训的力度,并优化创新新文科建设下的教育理念,以此实现交叉融合的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目标。另外,音乐学科当中经常出现多类学科内容,如心理学、编辑学等内容,但是交叉融合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加强。与此同时,高校音乐专业学科需要发挥出交叉融合的价值作用,并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交叉融合教学方法的优势,有效解决音乐专业教育出现的问题。[2]
二、新文科建设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宗旨
(一)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和谐人、全面人的培养
音乐文化是高校教育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同时也是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国传播软实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有着传承历史的重要使命。
(二)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创新性、开拓性人才的培养
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开拓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做好准备。高校教师需要对各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内容进行深度研究,但目前许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科方面存在教师队伍落后的情况,大部分的教师会局限在专业知识领域的研究当中。因此,要实现新文科建设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宗旨,必须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为方向,积极构建开放、合理的教师素质结构,以此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目标。
三、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交叉融合中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在新文科建设下,各高校不断优化教育管理模式,这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专业化的教育观念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整,这为优化改变高校音乐教师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其落实程度并不理想。不仅如此,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找准自己的特色与长处,专业设置趋同,大多参照中央音乐学院等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课教学方面,并没有加强相应理论教育内容,忽视了以表演型为主的音乐专业教育与以师资型为主的音乐专业教育的不同,存在音乐技能好才是“专业”的标志这一认识偏差。[3]
(二)教育组织有待完善
诸多高校经常以学院或系等组织结构为单位进行教育活动,因此,交叉融合信息的互通、活动的组织等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分割。在目前的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师资大多以专业教师为主,少有专门研究教育理论、教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这使得在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时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专业,共同建立一个团队。此时如何跨院系调动师生积极性、跨院系配备学术资源、跨院系进行学术活动等,就会成为一大难题。而个体与个体的融合式研究,又会缺乏制度性保障与督促,实施起来难度较大。[4]
(三)机制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交叉融合往往意味着合作,但在职称评定、教师考核、学术成果计算等方面,文科面临着一般仅仅计算第一作者成果的情况,业绩归属也通常以第一完成单位为归属,这极大降低了平等主体间交叉研究的可能性。艺术属于广义上的文科,文科目前评价体系的不足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皆有所体现。例如,刊发具有深度融合特质的音乐专业教育类学术成果较难,在成果归属于第一作者的背景下,第二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打折扣。[5]
(四)未能落实人性化管理
从目前音乐学与教育学发文倾向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实质上在走两个极端。音乐学论文大多以技术性操作为主,以对旋律、节奏等进行实例分析为重要内容,很少涉及教法;教育学论文,虽然有以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为题目的,但多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等大而广的论题为主,少有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这一现象有其背后的原因。从各自专业来看,写自己熟悉的学术成果简单易行,但将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方法融入具体实例,需要教师有横跨学科的能力以及团队的紧密配合。然而,走出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追寻专业技能传递下去的教育学理论,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耐力。[6]
四、解决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交叉融合中问题的对策
(一)守正是创新的基石
守正为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亦是创新的底气;创新的同时不能丢弃守正,要防止既未能创新又未能守正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音乐专业教育应在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提下,坚持音乐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音乐专业技能包括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视唱、演奏能力,合唱与合奏的组织和指挥能力等音乐素养,这是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因此,要通过音乐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技能训练、慕课(MOOC)培训、讲座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通过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校园歌手大赛、演出、角色扮演和各类音乐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等。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对音乐专业能力及其培养的节点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指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改正完善。[7]
(二)以科研带动教学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对音乐专业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自觉进行音乐学与教育学、音乐学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同时,可以探索“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管理”等跨学科课题与课程,并逐步探讨音乐专业与文学、美术、历史、地理、民俗学、戏剧、舞蹈等相关领域的关联,也可以邀请理工科教师、实务人员就最新科技发展前沿、实用工具型软硬件使用等进行讲授,丰富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真正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音乐人才的目的。此外,从体制机制的配套而言,学校还应鼓励交叉学科的论文发表,加大对教学类论文的评价系数,鼓励音樂专业硕士学位教师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选聘教师时适当考虑本硕博不同专业的人才,等等。[8]
(三)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
音乐教育学科交叉融合不能一蹴而就,要多以问题的多学科融通解决等来不断推动这一进程。从交叉融合活动到项目培育,从中心建立到学科的实质融通,要有耐心与探索力。高校应在多个层面通过多种形式鼓励音乐教育学科交叉融合,从体制机制方面引领、创造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氛围和动力,为交叉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论坛、项目、中心等对接各学科的交叉需求资源。学院层面,可以设立若干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的项目选题,鼓励教师申报并以实际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跨学科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探索学科间的内在联系。[9]
(四)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批知名大学积极响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审视学科专业自身发展规律,将跨学科作为实现办学理念、打造学校特色的一种教育模式和重要抓手,通过打造优势学科群、重点学科群、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促进学科发展、优化人才培养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体系、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结构合理和协调发展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通过学科内部外部、同类跨类、同级跨级、双向多向等类型的学科交叉,基于“信息+”“人文艺术+”等学科模式,建设一批高精尖、世界前沿、响应国家战略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交叉学科、新兴专业。要改变西方音乐长期占据音乐专业课程教学重心这一不良现象,打破“重西轻本”的教学怪圈,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升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民歌艺术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课程占比,将奥尔夫教学法等与本土素材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融合全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和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高度重视和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学科交叉融合中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健康等重大战略导向,为党和国家培养特色显著、专业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音乐教育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凝薇.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探讨[J].音乐创作,2018(12):151-152.
[2] 朱国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体育学学科交叉融合之构想[J].拳击与格斗,2021(4):27.
[3] 林春水.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策略研究[J].艺术工作,2021(4):112-114.
[4] 李英.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新文科建设引领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构思[J].文教资料,2021(18):155-157.
[5] 董占军,张运春.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发展问题[J].民族艺术研究,2021(1):134-144.
[6] 关佳征.新文科下综合性大学设计学跨学科培养模式融合研究——以沈阳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设计,2021(19):104-106.
[7] 许馨天.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探析[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3):117-118.
[8] 曹玉洁.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索[J].林区教学,2021(3):67-70.
[9] 邓玉芝.新文科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研究[J].时代人物,2021(21):271.
[10] 许桂敏.新文科视域下高校法学交叉融合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