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凤
在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比较关注,注重课堂翻译,而忽视对文言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把好好的一篇文言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只见字词,不见文章。这般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也只会停留在浅层,很难深入下去,更不用谈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了。那么,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文言文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言语实践兴趣的激发。教师可结合文言文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等创设出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学习情境,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言语实践。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按照课后练习完成讲故事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兴趣不会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好儿童评选活动”,让学生推荐一位我国古代的好儿童,并说说理由。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以“好儿童评选活动”为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言语实践兴趣,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言语实践与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不仅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二、发挥学生想象,拓宽学生言语实践的空间
文言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有许多言外之意都需要读者去揣摩体会,这就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环境、语言、神态、动作、人物的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可以拓宽学生言语实践的角度,丰富言语实践的内容,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在“宋人有耕者”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个宋人会是多大年龄?身材如何?”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宋人的高低胖瘦。在“兔走触株”处启发学生想象这个树桩的样子。这两处的想象只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画面即可,然后把想象的重点放在“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让学生想象一下后面发生的事情。在想象表达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寓意,言语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关键处想象,可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言语实践内容更加丰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三、品味关键词句,提升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对语言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
言文在字词方面的表达效果,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
一些关键字词进行比较推敲,品
味涵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
习惯。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中大都可以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但对于这一课来说,还应让学生感受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从文本语言来看,孔君平“此乃君家果”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而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视角进行教学,可以有效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等现象的发生。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云浮市罗定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