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2022-06-09 13:30杨晓平王联仁曹英
山西教育·招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美学文明

杨晓平 王联仁 曹英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生美学”既来源于中华文化传统,也是现代学者美学探索的结果。“生生”一词来源于《周易·易传》,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关键词。蒙培元指出,“中国哲学就是‘生’的哲学,从孔子、老子开始,直到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以至明清时期的主要哲学家,都是在‘生’的观念之中或者围绕‘生’的问题建立其哲学体系并展开其哲学论说的。”“生生”之学,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万物化生”“元亨利贞”四德之生、“日新其德”之生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和”之生,以及“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的仁爱之生等等。道家之“养生”与佛家之“护生”等均包含“生生”之内涵。

“生生之谓易”通过“保合太和,乃利贞”而成为“生生之美”。《周易》以“生生之谓易”为代表的“生生”之学是“生生美学”的根基。《周易·易传》提示了“生生”与“美”的关系的。《周易·文言》提出:“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周易》乾卦《彖》曰:“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的“太和”即“中和”,意味着阴阳各在其位,风调雨顺,万物繁茂,农业丰收。这就是乾所能“以美利利天下”之所在。《礼记·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万物育”就是乾之“以美利利天下”的体现。因此,这种天地各在其位,阴阳相生的状况就是一种美的状况。由此可见,生生之美,是一种天地各在其位的“中和之美”,是特有的中国古典形态之美。

“生生美学”是植根于中国深厚文化土壤之中的哲学与美学话语,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生生美学”的文化根基体现为四个“基本特点”:其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其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其三,“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其四,线性的艺术特征是“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这些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的相异之处。

现代以来,中国学者一直努力以“生生”为出发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与美学。如蒋孔阳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生生之美”进行了论述。他说:“孔丘在《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他用‘生’来解释天地万物,又用‘生’来作为他的音乐思想的哲学基础。”刘纲纪着重阐释了《周易》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生生美学。他说:“如果说‘无为’是道家认识天地的核心观点、硬核之所在,那么‘生’则是《易传》认识天地的核心观点所在。因此,从近代哲学观点来看,我认为《周易》哲学乃是中国古代的生命哲学,这是《周易》哲学最大的特点和贡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生生之美”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接着这个话语继续发展正当其时。

(摘编自曾繁仁《我国自然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出自《周易·易传》,以“生生之谓易”为代表的“生生”之学是“生生美学”的根基。

B.从孔子、老子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在“生”的观念之中,围绕“生”的问题建立其哲学体系并展开其哲学论说,中国哲学就是“生”的哲学。

C.“生生”之学,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周易》的许多哲学思想以及儒家的仁爱之生等。道家与佛家的某些思想,其内涵也是“生生”。

D.“生生美学”是植根于中国深厚文化土壤之中的哲学与美学话语,其文化背景、基本内涵、思维模式以及艺术特性,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生美学’既来源于中华文化传统,也是现代学者美学探索的结果”,论述了“生生美学”的起源和发展,观点明确。

B.选文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从“生生美学”的根基到“生生美学”的形成以及“生生美學”文化根基的特点和现代学者的美学探索,层次清晰,论证严谨。

C.本文论述的重点是“生生美学”,但开始却从“生生”一词的来源谈起,继而谈到“生生之学”的内涵,内容稍显散漫,游离中心。

D.选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和引证法,不仅使论证内容丰富、具体深刻,而且材料翔实、论证严密,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哲学是中国古代的生命哲学,以《周易》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就是“生”的哲学。这不仅是《周易》哲学最大的特点也是作者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所在。

B.“生生之谓易”通过“保合太和,乃利贞”而成为“生生之美”。生生之美,是一种天地各在其位的“中和之美”,是特有的中国古典形态之美。

C.《礼记·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乾之“以美利利天下”的体现。

D.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就体现在文化背景、基本内涵、思维模式、艺术特性这四个方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二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定位于打造我国网络文明的理念宣介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平台。在大会主论坛及相关分论坛上,与会嘉宾汇聚一堂,围绕当前网络文明建设相关话题,共话发展和治理之道。

近年来,面对网络空间发展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面对网络违法犯罪对传统司法办案的巨大挑战,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促进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个人信息保护法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对于保障个人信息权益、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作用引起与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表示,如今我国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对信息时代的个人所予以的保护,构筑起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堤坝。

“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是网络空间治理的支撑,自主可控将赋能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生态治理和文明创建。”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需要全社会、多领域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互联网是网络空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已成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生态治理和文明创建的关键因素。

大会期间,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105家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共同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应用自律公约》。近百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共同签署《互联网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设文明网络生态承诺书》,号召各网站平台携起手来,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履行相关承诺,为维护良好网络生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保驾护航。

(摘编自《弘扬新风正气共话网络文明》2021年11月21日)

材料三

由于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庞大,网络生态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文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极其重视、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要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要主动引领、有所作为,让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成为网民的共识和行为准则。

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不光需要主流媒体引领,还要靠每位网民自觉参与其中,传播正能量、抵制丑恶现象。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成为网络文明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这个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巨大网络空间,就能风清气正、健康明朗。

网络空间纷繁复杂,难免会出现各种丑相、乱象。近几年,网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恶意营销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网络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就要对这些乱象一抓到底,刹住歪风邪气,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尤其需要各大网络企业和平台坚持行业自律,践行社会责任,以切实行动推动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除了行业和网民自律,还要有法律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纵观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几乎已经渗透于社会的每个细胞。在经济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繁荣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本次与会的各大互联网企业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探讨如何让互联网进一步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经济质量提升、创新动能更强,让互联网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实现民族复兴,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缺一不可。这场网络文明领域的盛会将成为一个重要契机,引导全社会大力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焦点访谈《弘扬时代新风共建网络文明》2021年11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3—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了10亿人大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我国离实现全民互联社会又进一步。

B.我国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常年超过98%,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占比99.6%。

C.我国城镇网民占比长期处在60%以上,但農村网民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6月,我国城镇网民占比70.6%,网民规模7.14亿人,农村网民占比29.4%,规模达到2.97亿人。

D.截至2020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3%、20.6%;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7.2%提升至19.3%。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现民族复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B.网络几乎已经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庞大,造成了网络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文明。

C.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对近年来网上出现的各种丑相、乱象一抓到底,刹住歪风邪气,为青少年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D.互联网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繁荣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数字经济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创新动能更加强大,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6.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需要全社会、多领域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应该如何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摆渡老人

叶大春

淤摆渡老人从少年起,就从爷爷手上接过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这条默默流淌的小河结下生死之缘。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这条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只有这条渡船知道;他流过多少汗,只有这根撑篙知道;他唱过多少歌,只有这酒壶知道。

于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摆渡老人都伴随着这条小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伴随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在他的生涯中至少有三次离去的机遇:第一次是年轻时他救过一个被还乡团追杀的区长,解放后那区长当上了县长,要他到县里去吃公家饭穿公家衣,他婉拒了,嗫嚅:“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二次是中年时他救过一个跳河自尽的人,这人原是县煤矿的矿长,住牛棚受迫害而寻短见。后来矿长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就请他去煤矿看守仓库,他仍是那句话:“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三次是老年时他当官的养子要接他进城享福去,他还是执拗地不肯离去,还是那句老话:“我走了,谁来摆渡?”养子说:“您老管那么多干吗?”他很生气,悻悻地说:“你咋这么说话?我不管你那么多,你哪有今天,早喂鳖了!小子记住,你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盂摆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据说他年轻时痴恋的姑娘被恶霸强抢去后,他就断了婚念。中年时他收养了一个弃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养子读到大学,进城当了官。养子很孝敬他,多次要接他进城去住,有一次竟跪下哀求他:“您老该享享福了,还这样辛劳我真于心不忍。再说,知道的是您老不愿进城,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忘恩负义,会指着我的脊梁骂的。就算儿子求您老了。”他才终于吐露了心头的夙愿:“我是想在这小河上造一座桥后再走……”

榆几年后,摆渡老人捐献出一辈子摆渡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小桥竣工剪彩那天,养子闻讯赶回来接他进城。他仍然摇头。养子困惑地问:“往年您老不肯离开,是要替人摆渡,是想造一座桥,如今您老的心愿实现了,咋还不愿离开?”他痴迷地说:“我离不开这河这船……”

虞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愚后来,孩子们也不坐他的渡船了,一是孩子们坐厌了,二是怕耽误了回家做作业,三是家长担心不安全。摆渡老人无奈,抱着酒壶喝闷酒。喝得醉醺醺时就唱歌,常常把自己喝得泪洒襟怀。

舆摆渡老人忽然养起一群羊来,人们感到蹊跷:怎么突然养羊呢?养羊又不赚钱,好多养过羊的人家都亏本了,他不是不知道。人们观察了多日,才恍然大悟:这古怪老头哪里是养羊,纯粹是他把羊当他的义务摆渡对象,他把一群羊分成两拨,把这一拨儿摆渡到小河彼岸放牧,接着把那一群羊摆到此岸来吃草,从早到晚,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优哉游哉。这老头,亏他想出这么一个傻到家的点子,真是吃饱了撑的。人们笑过之后,细细咀嚼:傻点子中也有精明之处,自己找活儿干,免得闹出病来嘛!这哪里是在摆渡羊,分明是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小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摆渡老人一生厮守家乡小河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农民形象。

B.小说写摆渡老人修桥后人们对他的讥笑,一方面以人们的世俗和冷漠来衬托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C.摆渡老人喜好饮酒,经常抱着酒壶喝闷酒。喝醉后就唱歌、哭泣,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和生活的环境有关,饮酒是为了消除摆渡造成的身体疲劳和儿子不在身边带来的孤独寂寞,以及人们对他行为不解的苦闷,借酒浇愁。

D.小说《摆渡老人》开头写道他从少年起,接过爷爷手上的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默默流淌的小河结下生死之缘。既是开篇点题,又为后文的故事展开做了铺垫,也与后文写摆渡时光与心灵相呼应。

8.从常人的角度看,摆渡老人的行为无疑是“傻”的,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摆渡老人的“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9.小说中的“摆渡”,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耀13题。

初,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楙尚太祖女清河公主,文帝少与之亲善,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长安。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未知计所出。帝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賊,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B.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C.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D.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B.裨将军,相对主将而言,裨将军指副将,后成为低级将军名号。这里是指副将,诸葛亮在街亭命将时,让马谡担任主将,王平为副将。

C.鸣鼓,即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此处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独自向魏军发起进攻。

D.行丞相事,以高阶行低职是为“行”,以卑官行尊职。街亭失守,诸葛亮上疏后主,请求自贬三级,汉后主贬诸葛亮为右将军,但仍然兼理丞相的职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与部下商量攻打魏国的对策时,魏延请求自带五千精兵,从子午道进兵;让诸葛亮从斜谷出兵接应,这样可以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冒险,没有采纳。

B.越巂太守马谡,才能和抱负超过常人,喜好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委以大事,并要诸葛亮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

C.同样是战败,诸葛亮赏罚分明,杀掉街亭失守负有主要责任的马谡,而对坚守营地损失不大的将领王平、赵云、邓芝,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加官进爵,大肆奖赏。

D.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上疏后主,请求自贬三阶。他认为取胜的关键不在军队的多少,而在于将帅,经常反思,引过自责,要求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并在境内公开宣布自己的过失,练兵讲武,积极备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5分)

(2)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淤水开。

春雨断桥于人不度盂,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淤蘸(zh伽n)水:贴着水面开放。于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盂度:与“渡”通用,走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通过燕子双飞、桃花盛开、春雨断桥、柳荫迷蒙这些具有鲜明季节特征的意象,写出了早春时节西湖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景象。

B.前人认为“蘸”字用得清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的状态。春天多雨,湖水上升,岸边桃树半浸水中,岸上的桃花和水中的倒影连成一片,远处望去,仿佛贴着水面怒放,景色优美。

C.“春雨斷桥人不度”一句,不仅暗示了这天是绵绵春雨之后的晴天,而且和前一诗句的“蘸”字相照应。

D.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只是诗题《春游湖》中的“游”字,在诗中没有着落,全诗未能很好地表现出“游”迹,稍显美中不足。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两句也运用了“手可摘星辰”的夸张手法写蜀道之高。

(2)《赤壁赋》中“,”两句侧面写出洞箫声凄切委婉,感人至深。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博大的济世情怀和旷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甲蓘蓡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于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所以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是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鳟鱼”主题和它的的变奏。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地游来游去,从而使你“知鱼之乐”。乙蓘蓡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的匠心所在。丙蓘蓡这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也有很好的体现: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在不同部位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也都是一个个。丁蓘蓡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B.但是由作品或者观赏者逐步在一个空间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持续的综合。

C.但是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持续的综合。

D.但是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于逐步从一个空间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层出不穷悠然自得惨淡经营依样葫芦

B.層出不穷自得其乐苦心经营照猫画虎

C.层出叠见悠然自得苦心经营依样葫芦

D.层出叠见自得其乐惨淡经营照猫画虎

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蓘蓡B.乙蓘蓡C.丙蓘蓡D.丁蓘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虽然进化确实需要超过一代的时间,但不一定需要极长的时间。淤,比如细菌或者果蝇,他们的繁殖相对较快,可能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于。此外,即使在相对复杂的生物中,盂:在地球的化石记录中,我们找到过许多缓慢而稳定进化的例子,在某些地质历史时期,同样出现过相对快速的进化。

21.为下图拟写一个标题,并写一句宣传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世界,人文学科的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个全球性现象。世界不少大学在面对财政困难时就首先向人文学科开刀,将之关门大吉。

文化学者陈丹青忧心忡忡地说:“文化断层比肉体破裂可怕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

《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把社会人伦中的规律道理化入人心、推行天下,这就是“文化”的意义,是为了实现“以文化人”的作用。

“学而不化,非学也”,这句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庸言》,曾被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美学文明
盘中的意式美学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纯白美学
对不文明说“不”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