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2022-06-09 13:30刘勇翟琳
山西教育·招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刘勇 翟琳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由多种学科交叉综合(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神经学、心理学等)研究发展而形成的独立学科。在学术界,每一门类不同,研究内容方法不同,因此时至今日并没有对人工智能有统一定义。总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动态行为主要包括了感知、学习、逻辑、交流,并且具有能分辨复杂突发情况的能力。人工智能通过对机器的设定,使之具有类人智慧,并拥有类人行为,譬如对问题的求解、规划、求证、判断等。其迅速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或许会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掀起科技革新的热潮。

在人工智能中,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及超人工智能是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分类。弱人工智能,即为只擅长于单方面的人工智能。如AlphaGo是能战胜世界象棋冠军李世石的单一人工智能,因为它只会下象棋,如果命令它去操作电脑,那么它就不知该如何行动了。弱人工智能形似智能而非智能,也不会产生自主意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使用的工具。

强人工智能,即为人类级别的智能。人类的体力活动,强人工智能可以轻松完成,人类能做的脑力活动,它也可以完成。此处的“智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包括解决问题、理解情绪、思考计划、逻辑推理等。在创造时,会分为两种不同的“强”类别,其一是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工智能,即拥有思维和推理,但不具备认知能力;另一种是类人型,即表现形式与人类社会活动类似,拥有类似的思维与逻辑推理,它们被认为是有知觉意识的,拥有自己的世界观体系,如1982年上映的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银翼杀手》,便是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一种新的文明。

超人工智能,即在科学创新、社交通识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强于人类,其能力程度可超过强人工智能千百倍。若达到超人工智能,可复活去世的人、可复刻想要存留的片段人类、给自己设定某项特殊技能或达到永生状态,就像科幻电影中的隐形人、超能力者。对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而言,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难事,通过“弱”到“强”,最后踏上超人工智能的大陆,整个世界将焕然一新。

从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到智能电话,从钥匙开锁到指纹解锁,从用现金购物到“扫脸付款”,从外科医学到基因编辑重组,人们迅速进入了高科技AI时代,带动着众多交叉学科进入研究的热点。但事物都有两面性,AI技术不仅使得就业岗位迅速减少,很多劳动者丧失工作机会,从而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也会对人类依赖程度及感知程度产生影响,最后AI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所有权问题现阶段依旧模糊,因此“两面性”的AI需要引起每一位社会公民的重视,除了正确分辨其带来的好处与害处,也要正确认识AI技术产生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摘编自杨索菲娅《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因其多学科综合交叉性,难以形成统一定义,至今未具备独立的学科地位。

B.以机器为载体实现类人智慧化行为的人工智能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

C.《银翼杀手》上映意味着强人工智能登场,有独立知觉和世界观的新文明由此诞生。

D.人类已进入高科技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受益于AI技术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还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B.本文对AI技术分类明确,论证脉络清晰,旨在证明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密不可分。

C.本文以一分为二的思辨态度全面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和带来的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D.本文陈说观点时使用“主要”“在某种意义上”等说法,体现了语言表述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调、微波炉等家电属弱人工智能,受程序调节,没有意识形态,由人类完全控制。

B.按照作者的预测,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階段,机器有可能拥有独立意识,摆脱人类控制。

C.人类已实现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但解决超人工智能的问题目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D.保持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类必须正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持续多年实测表明,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每秒7.5米以上,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到3000耀3300小时,适宜发展海上风电。站上如东海堤朝着南黄海眺望,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风车屹立于海天之间,迎风摇曳,转出壮美风景线。吸风吐电,日夜不歇。2021年1到11月,如东风电上网电量78.49亿千瓦时,累计达到342.88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减排二氧化碳4,114.56万吨,居全国第一。“争当助力全国实现‘双碳’的先锋,我们追风逐电,不仅建成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更为可喜的是依靠自主创新,拉出了全产业链的风电装备产业,今年1到11月实现应税销售616.9亿元,同比增长87.6%。”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说。打造全国“双碳”第一县,如东铆足牛劲,厚植绿色能源产业体系,焚烧秸秆和生活垃圾,年上网电量3亿千瓦时;渔光一体化,年发电2.6亿千瓦时;吞吐世界天然气的洋口港能源岛年接卸周转能力1000万吨,满足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用气需求。

(摘编自杨新明《南通如东:吸风生电崛起千亿低碳产业》,人民网2021年12月28日)

材料三

荒漠戈壁和高海拔的超长日照,是光伏发电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青海在海南州共和县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占地609平方千米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原来这里土地沙化严重,自打建了电站以后,草长起来可以养羊,收入也提高了。”提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牧民向占奎感慨。有了光伏板的覆盖,地表蒸发量大幅度减少,水分留住了,植被也得到逐步恢复。可是,杂草越长越好,就会遮挡光伏板影响发电效率,还会在冬季存在火灾隐患,于是电站就动员周边村民在这里养起了“光伏羊”。此外,由村民们承担清洗光伏组件、割草等工作,也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渠道。一座电站,能发电,有肉吃,治风沙,济贫困,解难题……这种牧光互补的模式,不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美丽”,而且赋予了清洁能源产业更丰富的内涵。

(摘编自张蕾《稳健前行开新局》,《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2年算起,我国在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0%左右。

B. 2011耀2020年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C. 2011耀2020年间,与核电和水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增长速度相比,光电和风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明显更快。

D. 2011耀2020年间,我国严控煤炭消费,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这是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有力举措。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和县海拔高、土地沙化严重,这些因素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B.在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时,如东县主要是建设海上风电场,共和县则着力建设光伏发电基地。

C.如东县“海域面积广、百米年平均风速高”,共和县“荒漠戈壁面积大、日照时间超长”。

D.共和县养“光伏羊”,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解决了电站的现实难题,实现了牧光互补。

6.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如东县与共和县有哪些相同经验,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月牙儿

老舍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地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月牙儿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小姑娘。戴着妈妈给我缝的一顶小帽儿,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我倚着那间小屋的门垛,看着月牙儿。屋里是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爸爸的病;我独自在台阶上看着月牙,没人招呼我,没人顾得给我做晚饭。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声被妈妈的压下去;妈妈穿上白衣,我的红袄上也罩了个没缝襟边的白袍,我记得,因为不断地撕扯襟边上的白丝儿。大家都很忙,嚷嚷的声儿很高,哭得很恸,可是事情并不多,也似乎值不得嚷:爸爸就装入那么一个四块薄板的棺材里,到处都是缝子。然后,五六个人把他抬了走。妈和我在后边哭。

我记得爸,记得爸的木匣。那个木匣结束了爸的一切:每逢我想起爸来,我就想到非打开那个木匣不能见着他。但是,那木匣是深深地埋在地里,我明知在城外哪个地方埋着它,可又像落在地上的一个雨点,似乎永难找到。

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那是个冷天,妈妈带我出城去看爸的坟。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罗儿纸。妈那天对我特别的好,我走不动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还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只是我们娘儿俩,妈不说话,我也懒得出声,什么都是静寂的;那些黄土路静寂得没有头儿。天是短的,我记得那个坟:小小的一堆儿土,远处有一些高土岗儿,太阳在黄土岗儿上头斜着。妈妈似乎顾不得我了,把我放在一旁,抱着坟头儿去哭。我坐在坟头的旁边,弄着手里那几个栗子。妈哭了一阵,把那点纸焚化了,一些纸灰在我眼前卷成一两个旋儿,而后懒懒地落在地上;风很小,可是很够冷的。妈妈又哭起来。我也想爸,可是我不想哭他;我倒是为妈妈哭得可怜而也落了泪。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妈妈哭得更恸了。她把我搂在怀里。眼看太阳就落下去,四外没有一个人,只有我们娘儿俩。妈似乎也有点怕了,含着泪,扯起我就走,走出老远,她回头看了看,我也转过身去:爸的坟已经辨不清了;土岗的这边都是坟头,一小堆一小堆,一直摆到土岗底下。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

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我知道,若是当不来钱,我们娘儿俩就不要吃晚饭;因为妈妈但凡有点主意,也不肯叫我去。我准知道她每逢交给我个小包,锅里必是连一点粥底儿也看不见了。我们的锅有时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

妈妈整天地给人家洗衣裳。我老想帮助妈妈,可是插不上手。我只好等著妈妈,非到她完了事,我不去睡。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我坐在她旁边,看着月牙,蝙蝠专会在那条光儿底下穿过来穿过去,像银线上穿着个大菱角,极快地又掉到暗处去。我越可怜妈妈,便越爱这个月牙,因为看着它,使我心中痛快一点。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我知道妈妈要想主意了,我知道。她常把衣裳推到一边,愣着。她和自己说话。她想什么主意呢?我可是猜不着。

妈妈又给我找到一个爸。这是另一个爸,我知道,因为坟里已经埋好一个爸了。妈含着泪说:“不能叫你饿死!”哦,是因为不饿死我,妈才另给我找了个爸!我不明白多少事,我有点怕,又有点希望———果然不再挨饿的话。多么凑巧呢,离开我们那间小屋的时候,天上又挂着月牙。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我是要离开这住惯了的小屋了。妈坐了一乘红轿,前面还有几个鼓手,吹打得一点也不好听。轿在前边走,我和一个男人在后边跟着,他拉着我的手。那可怕的月牙放着一点光,仿佛在凉风里颤动。

爸死时那个月牙,妈轿子前面那个月牙,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点点光,那一点寒气,老在我心中,比什么都亮,都清凉,像块玉似的,有时候想起来仿佛能用手摸到似的。

1935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断撕扯襟边上的白丝儿”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儿时的“我”对父亲的死感到刻骨的哀伤,当时既理解、同情母亲,又预感到生活的无望。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述,意境幽辽隽永,格调深沉凄婉,如同一首极具感染力的抒情散文诗。

C.本文人物关系简单,故事凝练简洁,对“我”的生活经历没有大肆铺陈,而是极力渲染了“我”的内心情感。

D.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充满悲悯和同情,无奈于母亲对现实的妥协,体现出对女性解放的深沉思考。

8.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9.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题目“月牙儿”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耀13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B.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C.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D.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B.燕,这里指前燕,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贵族首领皝慕容所建立的国家,国号“燕”。

C.庚戌,庚为天干第八位,戌为地支第十一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D.褐,古代一种用兽毛或粗麻编织而成的粗劣的襦,或称袄,一般为贫苦人所穿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温亲率步、骑军从兖州攻燕。刺史郗愔的儿子郗超从实际情况出发两次劝说桓温,桓温都没有听取郗超的意见。

B.征燕作战初期,桓温的军队频频获胜。接连取得攻占湖陆、击败燕下邳王厉、使燕乐安王臧无法抗衡的辉煌战果。

C.燕主慕容暐对抗桓温的意志坚定。虽然一开始作战失利,但他却能很快调整部署,换将、联秦,最终扭转了战局。

D.在燕、秦联军的打击下,桓温的军队遭受重创,不得不逃回。但桓温却不主动担责,而是将失败的罪责推给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寇不战,运道又绝,因敌为资,复无所得,此危道也。(5分)

(2)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耀15题。

送谭孝廉赴举①

李咸用②

鼓鼙盂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榆。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淤赴举: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于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盂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榆镐京: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明谭孝廉赴举的途中遍地烽烟、危机四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意。

B.颔联、颈联既有对谭孝廉积极仕进的勉励,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C.尾聯诗人感慨儒学之士近来缺少长进,希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回答公卿提问。

D.全诗文辞通俗、内蕴深沉,虽无盛唐雄浑明秀的气象,但也易于为人接受。

15.诗中蕴含青少年成才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进行概括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两句形象描绘大鹏在高空畅通无阻的飞翔状态。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一句叙述了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前,峰峦耸立;用“”一句则通过湖水与白云勾勒出了湖边早春的轮廓。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阿房宫中走廊回环曲折、房檐高高翘起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耀19题。

青铜器曾是重要的礼器,彰显着身份、等级与。世界许多地区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中国的青铜器带有铭文,这是与其他文明的地方。相传大禹以铜铸造九鼎,后来秦昭王在转移过程中将其掉落在黄河里。九鼎真的存在并不可考,不过《左传》中记载有楚庄王“问鼎中原”,通过他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来表达觊觎政权的野心。

玉器也是礼器的一种。无论是商纣王“蒙衣其珠玉”鹿台自焚的传说,还是商高宗王后墓出土的755件玉器,都说明了皇室对玉器的大规模占有。孔子用玉器来比拟君子的德行,后世尊奉儒家思想进行统治的帝王,借玉器收藏来践行“君子比德于玉”,精美的玉器逐渐以传世的方式流传下来。

有泥料烧制的陶器首先是被当成实用器物登场的。中国先民在东汉晚期率先实现了由陶器到瓷器的飞跃,正是受到了尚玉观念的驱使,陶器类似玉器的效果。瓷器具有细腻光洁的外表,()。宋代瓷器手工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后世被列为“五大名窑”的瓷器在当时就已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权力截然不同孜孜以求弥足珍贵

B.权利截然不同锲而不舍弥足珍贵

C.权利泾渭分明孜孜以求吉光片羽

D.权力泾渭分明锲而不舍吉光片羽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并不可考,不过《左传》中记载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他通过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来表达觊觎政权的野心。

B.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并不可考,但《左传》中记载有楚庄王“问鼎中原”,通过他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来表达觊觎政权的野心。

C.九鼎是真的存在并不可考,不过《左传》中记载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通过他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来表现觊觎政权的野心。

D.九鼎是真的存在并不可考,但《左传》中记载有楚庄王“问鼎中原”,他通过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来表现觊觎政权的野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不单将瓷器当作生活器皿,还看成艺术品来鉴赏、收藏

B.不单被当作生活器皿,还被看成艺术品来鉴赏、收藏

C.人们不单将瓷器当作艺术品来鉴赏、收藏,还看成生活器皿使用

D.不单被看成艺术品来鉴赏、收藏,还被当作生活器皿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耀21题。

我们现在对建筑的理解,多是西方思维。如缺乏自觉,很容易用西方话语体系去看待中国传统建筑。比如看一座建筑,要分析立面、平面和剖面,①。用这套思维来看故宫会发现,故宫没有立面,从整体建筑的外立面看,故宫就是一道墙,完全不在西方话语体系里;如果看平面,故宫是一堆内容简单的空间组合,更适合从“总平面”欣赏;②,故宫里任何单体建筑内部若画成剖面图,也都极其简单。只有把单独房屋连起来作为整体看,其复杂性才能体现出来。如此,西方的话语体系就完全失效了。那么,③?一个建筑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形体表达,更是整体气氛的感受,是高级复杂的文化形态。

比如,从金水桥走进故宫,每打开一扇门,你就会发现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会通过各种辦法一层一层邀请你进去。中国建筑的核心概念是层次,每一层都是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每一层都有变化,剥洋葱一般给人惊喜。不像西方建筑,一旦走进去,就是一个很大的内部空间,涉及到各种结构上的平面和剖面问题。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汉语盘点2021”是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等联合主办的活动。活动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2021年12月13日,“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

建党百年、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航天、双碳、疫苗接种、双减、北交所、“清朗”行动、疫苗援助、《生物多样性公约》。

请你以其中的两三个流行语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并结合你对所处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6月大事件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