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运用社会结构分析法于20世纪40年代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结构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当代乡土社会何去何从的困境。
费孝通认为,不论从历史进程上,还是自然条件上看,中国社会是重视乡土的,泥土与乡村是不可分割的。既然中国乡土是农耕的社会,是依靠血缘与地缘维持关系的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把根深深地插在土地中,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所谓“差序格局”就像是石子一般投入水中,溅起一层一层的水波纹,涟漪式地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其中差就是差额,序就是序列,比如说中国的君臣父子就是差,亲戚之间构成的亲疏网就是序。中国儒家孔孟也非常注重“推”字,推己及人,克己修身,均因为涟漪可以向外扩张,这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约而同。
传统乡土的“差序格局”既然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那么所奉行的处事方式为“对人不对事”。差序格局是由以个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无数社会关系,它是动态伸缩的,正是动态伸缩的,所以在对一件事或人的态度上会根据它的背景、关系者、亲密度做出不同反应,既然亲疏有别,那么对人对事的行为准则就不相同,这就是特殊的准则,并不仅仅在家里而且在社会公共领域也是不同。因为对人与对事的态度不一样,所以在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人们采取的是无讼和礼治秩序,维持中国乡土社会秩序的不是“法”而是“礼治秩序”。“差序格局”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差序格局”的社会必然是“礼治”的社会。礼与法都是行为规范,两者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其依靠的力量来源,法依靠的是国家政府的权力,礼则是当地人民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礼是要求或倡导人们去做什么,乡土社会的礼也是如此,如果遵循礼就有好处或相安无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在固定不变的自然人文环境里,有一套“灵验”的经验,人们对其产生出信任与依赖,但也对其敬畏,克己复礼,用情礼来判断是非,以礼来调解矛盾,强调教化,崇尚无讼,而“法”是警告,阻止大家不要去做什么,是行为和安全的底线。
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結构有所不同,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将西方社会结构概括“团体格局”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方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社会结构不是一捆捆扎得清楚的柴,而是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的波纹。”一捆一扎的柴是固定不变的,水面上一层层的波纹却会不断地向外蔓延。西方社会倾向于一种理性社会,因此他们的团体一定要有界限,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而中国社会则更多的是人情社会。人情社会是分不清的,可大可小,可近可远,像橡皮筋一样可以伸缩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能伸能缩,收放自如,在差序格局中,公和私是相对的,站在任何一个圈子里,为了自我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既想要家又想要国,是不行的,家和国必须得舍弃一样,自古忠孝两难全,大抵是这个意思。
(摘编自辛勇亨《浅析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是其社会结构分析法这一学术方法的理论成果。
B.“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儒家的“推己及人”思想作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果。
C.传统中国社会根据人的背景、关系者与紧密度而形成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D.在差序格局中,公与私的矛盾难以得到完美调和,可以为自我牺牲家,反之不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学术来源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点指出了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的学术依据。
B.文章对“差序格局”的概念与内涵等诸多方面的论证逻辑严密,学术气息浓郁,缺乏形象直观的说明。
C.文章整体上是对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的分析与解读,作者本身并没有提出自己的创见。
D.文章后半部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礼治”与“法治”对比,“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中的“差”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身份之别,“序”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轻重之别。
B.中国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护靠的是无讼和礼治秩序,说明依靠国家权力的法治作用在乡土中国是不存在的。
C.“团体格局”的西方社会强调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明确分割,比“差序格局”的乡土社会更富理性精神。
D.中国社会更多的是人情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缺乏理性与契约精神的“人情”有必要弱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一直受大众关注,导致的休息时间不足、心理状态不稳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让家长们也叫苦不迭。部分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补课,但是在别家孩子选择了补课的压力下,“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让家长们只能也给孩子报补课班。除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使得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也增多了。由于孩子的作业量与学习时长的增加,家长不得不承担了部分辅导作业的职能,而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不易控制情绪,还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紧张。但教育“减负”不是仅靠“减少作业”就能一步到位的,还是应该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根源问题。
教育负担重的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与应试评价机制的单一,此次“双减”文件多条并举,校内校外全面治理,为教育切实减负指明了方向。比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樣化需求,既考虑到了有补课需求的学生,又提供了学生托管服务,切实消除家长们的焦虑。此外,坚持素质教育,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家长和学生也才能真正地从重担中解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小学生教育“减负”问题不仅事关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更是青少年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以“双减”为契机,相信教育“减负”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中小学生将轻装上阵,走向快乐学习的明天。
(摘编自《未来网评:教育减负需标本兼治》2021年8月4日)
材料二
“双减”新政引发教培行业大变局,但是细观“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比如上海、北京等地率先推行大学区改革,在中考招生中大幅扩大分配到校名额,有力遏制学区房价格非理性上涨,逐步推进房产与教育脱钩。又上海、北京和深圳纷纷推出教师全面轮岗制度,优质教师将通过有序的轮岗制度进行规范化流动,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事实上,此次“双减”新政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此次“双减”新政及其系列政策的出台,事实上就是一种高度观照到影响教育的外部要素的思维,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典型,颇有深化教育改革再发力之意味。
(摘编自《“双减”:中国教育改革新起点》2021年9月28日)
材料三
对于教育改革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再好的想法、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磨合适应成熟的过程,任何细微调整,都影响着千家万户,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都像“拨动一堆算盘珠”。“双减”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地遭遇众口难调的问题。比如,围绕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期末笔试,有人举双手赞成,也有人质疑这是在快乐中“制造学渣”;针对课后服务怎么搞,有人希望孩子多锻炼,有人则想让孩子“充充电”;乃至几点接送、学校几点开门关门,家长们都会有各自的考虑和顾虑。大家基于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立场,出现一些意见分歧其实十分正常,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双减”落地,是一场渐进式改革,全社会都要拿出耐心和信心,学校和家长都要做出一些辅助和努力,千方百计去寻找去推动“最优解”。
孩子的教育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大事,盼着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前途,是为人父母者最朴素的期盼。而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孩子成长也有其自身的节律,“双减”在为孩子减负的同时,其实更多是在为广大家长卸下身心重负,这是教育领域的新开始,也是社会心理层面打破焦虑漩涡的一个新开始。当此之时,相关各方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是家长们应该多一点理性和定力,不要听风就是雨,被一些流言传言带到新的焦虑之中。要看到,“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与分数相比,健全的人格才是赢得未来的保障;相较于排名,更加丰满的心灵才是惠泽一生的富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体魄,尊重和发现孩子的禀赋、才能、爱好,都是在“减”去无谓负担的同时,应当重点“加”上的内容。
(摘编自《让“双减”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协力》2021年9月2日)
4援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家长其实并不愿意给孩子补课,但是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让家长们不得不给孩子报补课班。
B援只有着力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同时坚持素质教育,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家长和学生才可能真正地从重担中解放。
C援教育领域的任何细微调整,都影响着千家万户,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教育改革必须慎重,必然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D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分数与排名远不如健全的人格与丰满的心灵来得重要,落实双减政策,“减”去无谓负担,赢得美好未来。
5援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中小学生教育“减负”问题事关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双减”政策落实后,教育“减负”问题会很快得到彻底解决。
B援“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央和全国大多数的城市针对教育领域的痼疾,出台了系列组合拳式政策,喻示此次改革非同寻常。
C援京沪等地教育领域内部大学区改革、教师全面轮岗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正是基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部要素的观照。
D援“双减”的本质是为孩子减负,而不是为广大家长卸下身心负担。“双减”是教育领域的新开始,也是社会心理层面打破焦虑漩涡的一个新开始。
6援“双减”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协力,尝试从政府、学校、家长、学生角度概括说明分别需要付出哪些努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蝈蝈为什么鸣叫
海飞
天乐在地里扑到了一只蝈蝈,他把蝈蝈和蝈蝈身上的阳光露水一起装进了笼子。阳光很稀薄,穿着单衫的天乐觉得阳光像风一样钻进了他小小的身体。他的血液和骨头都欢叫了一下。在欢叫声中许老师穿着茄克衫的瘦小身影在脑子里一掠而过。
许老师说,天乐,把钱交上来吧,你都欠了那么久了。许老师狠狠地摔了一下课本,课本尖叫一声,在桌子上扬起了粉笔的灰尘。许老师的城里女朋友站在了不远的光影下,她在淡淡的阳光下很轻地笑了,说,你发什么火呀,有本事你别在这儿教书。许老师挤出一个笑容,他的脸被阳光下的灰尘包围着。许老师的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看上去他顶多就是一个大孩子。许老师搓着手说,你来了。你来了。你来了。许老师的意思是你终于来了。天乐知道,许老师的女朋友很久没来了,听说在闹分手。
天乐又扑到了一只蝈蝈。蝈蝈的叫声穿透了阳光,在田野里穿梭着。天乐扑了无数只蝈蝈,天乐搞不懂的是,蝈蝈为什么一天到晚老是鸣叫。
天乐把蝈蝈带回了家,装进了一只又一只的小笼子。天乐看着爷爷挑起了两大笼子的蝈蝈。爷爷走的时候回过头来,望着天乐。爷爷望了很久,微笑着,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天乐也没说。他抬起头望着爷爷慈爱的目光。爷爷走了,爷爷要去城里把蝈蝈卖给城里的孩子们玩。天乐望着爷爷的背影,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九岁,是一个孤单的九岁。天乐失去了父母,和爷爷相依为命。天乐想,等爷爷从城里卖蝈蝈回来,就有钱了,就可以交上学费了。天乐不想让许老师太为难。
蝈蝈们和爷爷一起进了城。蝈蝈们的一部分被卖了出去,卖出去的时候,它们一如既往地兴奋地鸣叫着。蝈蝈们后来看到了城里的穿制服的人,他们是市容监察。蝈蝈们听不懂爷爷和穿制服的人在争什么,只看到笼子被监察没收了,被扔在地上,踩烂。然后,爷爷慢慢地蹲下身去,他的目光里只剩下绝望。阳光照着爷爷的头发,像一丛出没在城市丛林里的秋菊。爷爷不知道天乐正坐在门槛上,一言不发地等待着爷爷带着钱归来。他的目光里,含着这个春天的希望。
爺爷后来走到了天桥,他在天桥上站了好久。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年轻的扎了头发的男人在弹吉他,有许多人在往吉他男人的身边扔着零钱。爷爷慢慢地跪了下去。他听到膝盖的骨头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他慢慢地把花白的头低了下去。没有人明白他是为什么要钱,他只是在手里紧紧地抓着那一把零票。终于,一个个硬币落在了他的面前。然后,阳光西斜,一幢数十层的高楼上涂着金辉,夕阳在一寸寸逼近着爷爷。吉他男人站起了身子。他走到了爷爷的面前,他说,你怎么回事?爷爷说,我孙子要上学。吉他男人把一把零钱扔在了地上,一言不发地背着吉他走了。爷爷呆呆地望着吉他男人远去,他不小心流下的涎水和眼泪,一起在这个城市的黄昏,显得无比绵长。
天乐家昏暗的灯光下,爷爷和天乐兴奋地数着零票。那些蝈蝈的叫声,仍然在他们暗淡的记忆里激荡着。爷爷说,咱们有钱了。天乐说,咱们有钱了。天乐说,我不会再让许老师为难了。
清晨,是清的晨。明明灭灭的光线在教室里和朗读课文的声音一起缠绕。许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他刚刚把城里女朋友送下山。因为赶路急,他的身上冒着蒸腾的热气。天乐慢慢站起身子,一步步走向教室门口。天乐很轻地说,许老师,我可以交学费了。
在教室门口的泥操场上,天乐把钱塞到了许老师手里。许老师笑了,他蹲下身子,目光刚好能和天乐平视。许老师捧住了天乐小小的脸,轻声地说,天乐,老师其实已经替你交上学费了。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天乐说,是我逮蝈蝈,让爷爷到城里去卖得来的钱。许老师笑了,一边笑一边有眼泪流下来,他慢慢地揽过天乐的身子。
同学们都挤到教室门口,他们一言不发地看着许老师奇怪地蹲着身子揽着天乐。他们看到许老师笑着流眼泪。他们不知道的是,许老师和女朋友分手了,因为女朋友劝许老师离开乡村破学校,而许老师不肯。许老师不肯,是因为他向当年曾经一直资助他上学的老教师有过承诺,像老教师一样,把根扎到这块山上的泥土里。
许老师站在讲台上,阳光斜斜地照在了许老师的半张年轻的娃娃脸上。许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蝈蝈为什么鸣叫吗?大家都答不出来,只有天乐站了起来。他说,因为蝈蝈想要上学。蝈蝈鸣叫,是它在朗读课文。许老师点了一下头,说,答对了,请坐下。远处的田野上。蝈蝈们又开始鸣叫……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小说开篇天乐捉蝈蝈的画面描写富有诗意,既表现了乡村生活里天乐的天真与单纯,也反衬了天乐因其家境困难而带来的生活沉重。
B援小说第二段中许老师见到女朋友后连说三个“你来了”,情绪内涵丰富,欣喜之外,更体现了许老师难以答应女友离开乡村时的不安。
C援小说中的市容监察对天乐爷爷的不文明执法举动,极具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与小说表现吉他艺人与许老师人性之美形成鲜明的对比。
D援小说多以描写与叙述展开情节,少人物的对话。特别是描写部分极富抒情意味,体现了作者对天乐的深切关怀。
8援这篇微型小说是采用了一个“作品人物不知道,而读者全知道”的“第三人称”来展开故事的叙述,结合小说,简析这种写法的作用。(6分)
9援小说题为“蝈蝈为什么鸣叫”,结合全文,简析小说题目的内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史·列传》卷八十七,有删减)
10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郑侠事起/璪媚吕惠卿/劾冯京与侠/交通有迹深/其辞致京等于罪/判司农寺/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
B援郑侠事起璪媚/吕惠卿劾冯京与侠/交通有迹/深其辞/致京等于罪/判司农寺/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
C援郑侠事起/璪媚吕惠卿/劾冯京与侠交通有迹/深其辞/致京等于罪/判司农寺/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
D.郑侠事起璪/媚吕惠卿/劾冯京与侠交通有迹/深其辞/致京等于罪/判司农寺/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未冠,意为尚未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B援助役,即助役钱,王安石变法重要措施之一。北宋熙宁三年初行免役法,助役钱是向原不应役户征收的补助雇役经费的钱。
C援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成为我国的专称。
D援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职名称。始于先秦,职责一直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张璪具有主见,不做违心之事。朝臣杨绘、刘挚议论实行助役之事,当权重臣王安石授意他作文进行反驳,他不惜得罪王安石,拒绝此事。
B援张璪为官尽责,敢于建言献策。有人建议于太学之外另设武学,他对此持否定意见;朝廷准备平定夔、蜀诸夷,他认为此时条件尚不具备。
C援张璪体察民情,行事关爱百姓。卢秉在东南地区推行盐法时,施政过于苛刻,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张璪一人抵制,并罗列他的罪状上奏朝廷。
D援张璪功过兼有,受人颇多非议。哲宗即位后,谏官和御史一起攻诘他,认为他为人奸佞,见风使舵,德不配位,刘挚更是直言他恶行彰著。
13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早孤,鞠于兄环,欲任以官,辞不就。(5分)
(2)苏轼下台狱,璪与李定杂治,谋傅致轼于死,卒不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B.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夸张中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C.“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拟人,“吞”与“掩”充满力量感,生动地表现了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
D.整首诗既有静态描摹,又有动态刻画;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层次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送别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酒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关系密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杜甫《登高》中的“”写诗人因病断酒,满腔愁绪无法排遣。
(2)大力建设特色美丽乡村,需要我们传承乡土民俗文化。从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古时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
(3)韩愈的《师说》中,“,”两句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唯美、雅致、清幽、舒缓,歌词中流淌着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旋律中着清新的时代气息。近年来,从线上到线下,国风音乐渐渐走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谓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其在作词、编曲、旋律、配器等方面都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如小桥、流水、冷月、红烛、青山、鹧鸪,当音乐响起时,美妙的乐声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欣赏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代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国风音乐的旋律都十分好听,有的如泣如诉,带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有的婉转悠扬,韵味十足,声音犹如天籁。之所以如此动听,是因为国风音乐的旋律多以宫、商、角、徵、羽五音阶为基础而谱就。还有一些国风音乐的旋律吸收了京腔元素,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
不管是歌词借用诗词文赋,还是旋律吸收传统戏曲元素,国风音乐的底色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吟唱国风音乐,其实是一种打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随着粉丝越来越多,使得国风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兼具现代流行音乐形式与古典文化底蕴的音乐,正在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17援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援散发身临其境千回百转聆听
B援蕴含置身其中百折千回倾听
C援蕴含身临其境千回百转倾听
D援散发置身其中百折千回聆听
18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援粉丝越来越多,使得国风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兼具现代流行音乐形式与古典文化底蕴的音乐,正在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B援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国风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兼具现代流行音乐形式与古典文化底蕴的音乐,正在成为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C援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国风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具有现代流行音乐形式与古典文化底蕴的音乐,正在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D援随着粉丝越来越多,使得国风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具有现代流行音乐形式与古典文化底蕴的音乐,正在成为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19.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C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援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2021年12月27日00时55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即将在太空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
淤,航天员出舱时须穿舱外航天服,以便把身体与太空恶劣环境隔离开来,为航天员提供安全有效的环境防护与生命保障。此次任务进行了航天员“太空运货”的新试验。于,本次试验则是为了应对机械臂有其他任务,必须由航天员亲自运货等情况。关于该任务的难度,中国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表示,航天员在舱外既要用手爬行,又要用手固定挂钩,如何携带物品是一个问题;另外,物品过重过大等情况也需要考虑,比如,携带的物品飘浮在太空,会对周围的舱壁设施構成安全风险,物品过大时则需要双人协作稳定转移。
“通过这次试验,可以知道双人携物应该如何配合,既保证物品安全带到,盂。”王春慧说。
21援《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将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引荐给内兄贾政,并在辞别之前和贾雨村有一番交谈。下面是某学生对林如海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雨村兄,因为拙荆去世,岳母念及令爱黛玉无人照顾,早先已经派了仆人和船只来接,此前因黛玉身体不大康健,一直未能成行,如今我将她托付给雨村兄带她一起进京。她一向蒙受先生赐教,不曾报答恩师,刚好贤弟我知道雨村兄的抱负,所以鼎力相助,已经写下一封荐书,惠赠内兄贾政,希望他能将一切安排妥当。雨村兄这一路辛苦,愚弟感激不尽,特地备下盛筵为您饯行,望一路顺遂,有缘再会。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围绕漫画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