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中的“结构化解读”
——以《草房子》为例

2022-06-08 07:24王长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油麻草房子结构化

文|王长涛 于 雪

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更加强调课外阅读。而学生读书不少,却只喜欢读,不喜欢写,不会写作文,这也是众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困惑。笔者认为,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结构化解读”模式,会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所谓“结构化解读”,即从文章或整本书的整体入手,理解它的结构特点、表达手法等,从而将阅读和习作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提升其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构建学生的写作训练系统,让学生从阅读中习得方法,并加以运用,从而爱上阅读和写作。正如吴晗在《谈写文章》中说的:“学习作家书中的写作方法,结构布局,遣词造句,对写好文章会有很大帮助。”下面,笔者以长篇小说阅读为例,谈一下“结构化解读”在读写结合中的应用策略。

一、目录结构化,梳理主线

一般长篇小说前面都会有目录,而通过目录,基本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主线。写作重在构思。好的文章一定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主线。阅读优秀的课外阅读书时,对目录进行结构化解读,找寻作家构思整本书的秘妙,并且学习运用到习作中,事半功倍。

1.了解结构特点

长篇小说一般都会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事件为主线串起整本书,分章回叙事,因此也称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有些现代小说,包括国外小说,同样是以这种方式构成,如英国女作家J.K. 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等。也有的是以人物为主线串起整本书,这些人物互相关联,在各自事件中又彼此交叉,曹文轩的《草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尝试迁移运用

整本书的目录是作家写作的提纲,虽然构成方式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阅读指导课要教会学生阅读书中目录,总结构思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尤其是列提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构思,学以致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读目录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写作前,先布局谋篇,想好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恰当,首尾是否呼应,详略是否得当等。同时,在不断修改中教会学生列提纲,使文章结构严谨。

二、人物结构化,理清脉络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长篇小说中,一般人物众多,而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尽快了解小说的情节。梳理人物关系结构可以采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梳理清楚了人物关系结构,小说整体思路就会清晰起来,也会给阅读带来诸多方便。同时,将这种人物结构化的方法运用到课文脉络梳理上,尤其是人物繁多的文章中,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得心应手(如图1)。

图1

三、情节结构化,揣摩表达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通常由若干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线索的统领下,由许许多多的细节构成。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人物的特点也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凸显出来的。

1.细节刻画塑造人物

(1)领悟表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靠细节刻画出来的。如《草房子》中的秦大奶奶,她因为油麻地小学占了她的地而百般阻挠。

阻挠不成功,她便开始带领她的“战士”(她的鸡、鸭、鹅)与她最大的“敌人”(油麻地小学)作战。桑乔派一个老师去对秦大奶奶说不要让那些鸡、鸭、鹅到处乱走,秦大奶奶说:“鸡、鸭、鹅不是人,它往哪里跑,我怎能管住?”

至此,一个蛮不讲理、不顾大局的老太太形象跃然纸上,以至于包括桑乔校长在内的很多人都对她厌恶至极。细节刻画塑造人物,这是小说经常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读出人物的特点,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把人物写得如此活灵活现。

(2)习得方法。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发现,作家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刻画人物,这样人物就跃然纸上了。在长篇小说中,这样的细节描写非常多,要逐步引导学生揣摩理解。

(3)借鉴运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感受细节描写这种方法的妙处,再在理解中加以深化,最终适用于自己的表达,精雕细琢,就能让习作中的人物活灵活现。

2.典型事件改变人物

秦大奶奶为了救小姑娘乔乔差点丢了性命,从此人们对她的认识发生了巨变。以至于当她为了拯救一个油麻地小学的南瓜去世后,“给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典型事件改变人物,这是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手法,是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课标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表达力求有创意。如何创意表达?要学会从众多的素材中,观察筛选,去粗取精,抓住典型事件,优化文章选材。

3.前后对比深化人物

(1)发现“对比”。在《草房子》中,一个人人厌恶的老太太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老太太,这种前后对比,反差极大。

这还是那个向油麻地小学宣战的秦大奶奶吗?还是那个桑乔校长和老师们厌恶至极的秦大奶奶吗?到底是救乔乔事件改变了秦大奶奶,还是秦大奶奶改变了大家?作家曹文轩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化了秦大奶奶这一人物形象,让人物丰满立体,寓意深远。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他们发现表达的奥秘,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上,或者是情感上,这样才能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拓展“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屡见不鲜,在理解这类文章时,抓住前后对比,体会其中妙处,能够更深层次地揣摩文章要义。

比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没有看到百万英镑前,托德对“我”态度恶劣、傲慢;当“我”拿出百万英镑后,托德马上换了一副嘴脸,对“我”毕恭毕敬。马克·吐温正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托德这类人的见钱眼开、刻薄势利刻画得细致入微。

(3)运用“对比”。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能够的作文妙笔生花。其中,通过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的对比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学生运用对比,让作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四、运用结构化,拓展阅读

结构化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结构化阅读的方法,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草房子》的学习中,教师利用秦大奶奶的例子梳理出情节结构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同样的结构表达手法有没有用在其他人物身上。不难发现,这种手法的运用在很多人身上都很相似,如杜小康、桑桑、秃鹤、纸月、细马……几乎都是。这到底是偶然巧合,还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呢?

曹文轩写过很多儿童小说,这种结构表达是不是只用在《草房子》里呢?显然不是。他的《青铜葵花》《细米》……也有这种结构表达。由此及彼,拓展阅读其他作家的其他小说。通过《草房子》的“结构化解读”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引领他们进行积极探索、研究。这样的阅读、写作实践,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能激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帮他们构建起自己的写作架构。

“结构化解读”,让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一本书的同时,为他们开启了另一扇窗。

猜你喜欢
油麻草房子结构化
油麻花街
草房子(十)桑桑(下)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植物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