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文化发源地
——宜兴祝陵

2022-06-08 05:33路晓农
江苏地方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祝英台化蝶梁祝

◎路晓农

(江苏宜兴 214200)

江南有奇观,万古灵迹醉神仙。

梁祝故里天下传,化蝶千年永缠绵。

勤劳聪慧新祝陵,人间桃源开新篇。

——歌曲《请来祝陵走一走》

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的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是一个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充满传奇的山村。这里,有着远古时期善卷避禅归隐的传说,有着东吴孙皓封禅的国山和矗立山巅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山碑,有着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梁祝传说,有着南齐帝王收赎祝英台故宅创建的善卷寺,有着梁武帝祈雨得应的九斗坛,有着唐司空李蠙始建、宋苏东坡续建的玉带桥,有着储南强倾尽家财、殚精竭虑开发的善卷洞,有着6座数千英灵长眠地下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遗址,有着江苏省唯一保留至今的新四军墙头标语……底蕴丰厚的文化承载着祝陵村悠久的历史,新时代的祝陵,更是在青山碧水间打造成了江苏省的美丽乡村。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而祝陵则是梁祝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据南朝齐永明元年(483)的碑刻《善卷寺记》记载,该寺是由南齐帝王收赎祝英台故宅创建的。建寺时,为使祝英台的古迹不致湮灭,不仅在寺内保留了祝英台读书处的遗址,而且在善卷山南的石壁上刻下了“祝英台读书处”六个大字,于是唐中宗时的梁载言,在《十道志》里便留下了“善卷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的记载。到了晚唐,一位宗室后裔李蠙在寺内修读,下榻在原祝英台读书处碧鲜庵里,先中举人,后第进士,他把这座寺院当成他的发迹之地。因该寺在唐武宗灭佛中被毁,咸通八年(867),成为节度使的李蠙上奏懿宗皇帝,请求以自己的俸钱收赎重建善权寺(南朝齐永元元年即499年,避东昏侯萧宝卷讳改“善卷”为“善权”)。他在重建中,不仅修缮了祝英台读书处,还在山麓巨石上刻下了“碧鲜庵”三个大字。乾符末(约879),李蠙累加司空退休,又在善权寺石壁题写了一首诗,其诗序称:“常州离墨山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至会昌以例毁废。咸通八年,凤翔府节度使李蠙闻奏天廷,自舍俸资重新建立。奉敕作十方禅刹,住持乃命门僧玄觉主焉。因作诗一首,示诸亲友,而题于石壁云。”由于南齐《善卷寺记》碑刻的“祝英台故宅”、唐《十道志》 “祝英台读书处”、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的文字记载和唐“碧鲜庵”碑刻古迹,宋明以来,文人墨客们又写下了许多游记诗词,宜兴梁祝传说便代代相传。

祝陵因祝英台墓而得名。明文学家王稚登《荆溪疏》云:“祝陵,祝英台葬地。”相传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为追求真爱殉情的奇闻传到朝廷,晋帝褒其贞烈,封她为“义妇”。因祝英台被皇帝褒封,民间就把祝英台墓称之为“祝陵”,后来,山下的祝家庄也就叫作祝陵村。

梁祝风物遗址图(图片来源:《江苏名村·祝陵村志》)

在祝陵村,有两座传说中的祝英台墓。一座在青龙山上,是座单人墓葬(宜兴传说中的梁祝墓是分开的,祝墓在青龙山,梁墓在胡桥头,相隔四五里),墓基呈正方形,四周有垣,被树木覆盖。于此远眺,可见群峰环绕,蜿蜒的祝陵河穿过古老的小镇,梁祝传说就是从这里流布远方。当年王稚登曾居善权寺,离开前太仆少卿史际来访,分手前吊祭了祝英台墓,留下了“临歧一吊祝英台”的诗句。清乾隆间的杨丹桂《祝英台墓》诗云:“春草满岩阿,拖霞修帔多。花飞埋艳骨,月吐对新蛾。落日倚湘竹,回风傍女萝。空山无限恨,川上忆临波。”善卷后洞还有一座“晋祝英台琴剑之冢”。传说梁祝同窗三年后,梁山伯欲往余杭游学,祝英台年届及笄不能同往,于是互赠琴剑扇以作信物。祝英台殉情后,因琴剑是山伯之物,被祝家弃之于途,被丫鬟收拾另葬,今墓犹存。

“祝陵”的地名由来已久。唐李郢《阳羡春歌》咏有“祝陵有酒清若空”句,宋薛季宣有《游祝陵善权洞》诗,宋《咸淳毗陵志·古迹》有“祝陵”条,而〔嘉靖〕《南畿志》、〔康熙〕《江南通志》、〔乾隆〕《江南通志》和常州、宜兴现存的16部方志中,都载有“祝陵”的古迹或地名。民国初设祝陵乡,1929年改为善卷乡,治所仍在祝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区名称、范围屡有变化,而祝陵村的地名一直没有改变。

祝陵村是梁祝化蝶传说的发源地。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永嘉人薛季宣营葬岳父卜地宜兴,作有《游祝陵善权洞》诗,云“万古英台面,云泉响珮环。练衣归洞府,香雨落人间。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几如禅观适,游魶戏澄湾。”该诗以祝英台为开头,名为咏洞,实则咏人。他把洞中的滴水声,比喻成祝英台腰间玉环发出的撞击声;洞中的涧水,比喻为佳人身着的洁白衣裙广袖;看到那飞舞的彩蝶,就想起“梁祝化蝶”的传说。在薛季宣写这首诗的时候,宁波的李茂诚也收集当地关于梁祝的传说撰写了《义忠王庙记》,他说祝英台殉情时,人们扯破了她的衣襟,“风裂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说明那时宁波还没有梁祝化蝶的传说,而此时宜兴,梁祝化蝶的传说已经人皆共知了。

在祝陵,还有一个传统的观蝶节。传说农历三月廿八是祝英台的忌日,每到这一天,祝陵附近的村民都要到碧鲜庵观蝶,久而久之,形成了民俗节会。据说中午时分,会有一对大蝶绕碧鲜庵飞舞,人们说这是祝英台又飞回来看望自己的故宅了。不过善卷山中的蝴蝶真的很多很大,清人朱受、吴骞分别咏有“生小祝英台下住,惯看蝴蝶作团飞”“梦中蝴蝶计不到,居然克日鸠群材”的诗句。新中国成立后,观蝶节停办。2003年民间自发恢复,至今已举办19届。自2016年起,祝陵村所在的张渚镇开始举办“梁祝爱情文化节”,至今也已举办6届。

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宜兴为“中国梁山伯祝英台之乡”,国务院批准宜兴“梁祝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宜兴观蝶节”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月,祝陵村被批准为宜兴市“梁祝文化”特色村。

为了传承梁祝文化,祝陵村十分重视梁祝文化资料的积累,至2021年,该村收集出版书籍24部、声像资料22个。其中有20世纪80年代村民周德诚编印的《漫话善卷洞》油印小册子;有2007年拍摄的村民汤家骏等人讲述的流传于宜兴的梁祝传说;有《宜兴梁祝文化——史料与传说》《宜兴梁祝文化——论文集》《梁祝文化 源远流长》《“梁祝”的起源与流变》《历代梁祝史料辑存》等梁祝文化研究的学术专著。2014年出版的《“梁祝”的起源与流变》以多角度论证了梁祝传说“发端于宜兴,首传于江浙”的历史,力求做到每点必论,每论必详,每据必足。书中提出的“梁祝传说以宜兴、宁波、济宁三地为辐射点向周围散射”“梁祝传说在辐射中回流、在流传中变异”以及“梁祝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流传地,而梁祝传说的其他遗存地也可能是某个情节发源地”的观点,受到国内高层专家的关注与肯定。至2021年,该书已经第三次印刷;2021年出版的《历代梁祝史料辑存》收集自南齐至清末的梁祝史料200余部,所有古籍均以影印件刊出并加以点校、说明,不仅把学术界原来掌握的梁祝史料提高了5倍,而且再次证实宜兴梁祝传说“记载最早、记述最丰、遗存最多、史据最足”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16年起,宜兴市组织编纂江苏名村志《祝陵村志》,在编纂过程中又拍摄了专题片《遇见更美的祝陵》《梁祝传说 千古传唱》《2015年观蝶节开幕式》《张渚梁祝爱情文化节》《善卷洞》等专题片,这些专题片均以全媒体的形式收录在2021年出版的《江苏名村——祝陵村志》中。

猜你喜欢
祝英台化蝶梁祝
蝶语
月夜情思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周总理和《梁祝》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蝴蝶和树
今夜化蝶
小提琴协奏曲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