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 1及其配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2-06-08 07:38高翔庞琼王莹
癌症进展 2022年8期
关键词:腺癌血清蛋白

高翔,庞琼,王莹

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陕西 汉中 723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肺癌发病率、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肺癌发病率居中国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2]。肺癌主要包括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占85%[3],肺腺癌是NSCLC的主要类型,其比例在亚洲人群中呈增长趋势。尽管目前医学技术明显进步,但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仍较低[3],因此,寻找一种评估患者预后的特异性指标十分重要。近年来,免疫靶向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其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也称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death 1ligand 1,PDCD1LG1,也称PD-L1)通路作为关键靶点之一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4-6],但关于PD-1/PD-L1在肿瘤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二者相互作用促进“血管化肿瘤”的形成。VEGFA作为VEGF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与VEGFR2结合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7-9]。基于此,本研究探讨VEGFA、VEGFR2、PD-1/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肺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均接受手术切除;②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腺癌;③既往未接受靶向治疗、放疗、化疗或其他药物治疗;④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6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龄54~63岁,平均(58.9±4.4)岁;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第七版肺癌TNM分期[10]:Ⅰ~Ⅱ期81例,Ⅲ期45例。选取同期在汉中市中心医院体检的1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龄54~65岁,平均(58.4±4.7)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研究组患者于术前24 h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

术后收集肺腺癌患者切除的肺腺癌组织,于5%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制成蜡块,4 μm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判定:于高倍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选取100个肿瘤细胞,细胞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染色、阳性细胞所占比例≥5%判定为阳性。由两名中级职称以上病理医师通过双盲法进行结果判断,若结果不一致则由第3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医师进行确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VEGFA、VEGFR2、PD-1及PD-L1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EGFA、VEGFR 2、PD- 1及PD-L 1表达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3.65%(55/126)、42.86%(54/126)、46.83%(59/126)、42.86%(54/126)。

表1 两组受试者血清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的比较

2.2 不同预后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的比较

术后采用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的方式对肺腺癌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126例肺腺癌患者生存94例,死亡32例,死亡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不同预后情况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的比较

2.3 不同临床特征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 2、PD- 1及PD-L 1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大小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12.549、12.606、12.549,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15、10.719、4.879、8.400,P<0.05)。(表3)

表3 不同临床特征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 2、PD- 1及PD-L 1蛋白的表达情况( n=126)

2.4 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VEGFA、VEGFR2、PD-1及PD-L1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3、0.836、0.860、0.833,均较高。(图1、表4)

图1 VEGFA、VEGFR 2、PD- 1及PD-L 1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表4 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PD-1作为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 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活化的单核细胞、B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中。由于PD-1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因此称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11]。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受体,在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D-L1作为PD-1的配体,可表达于T细胞、B细胞中,同时在肿瘤细胞及肿瘤基质细胞中也呈过表达,提示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12-13]。研究表明,正常机体中的PD-1/PD-L1被激活时,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还可避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14]。研究显示,肿瘤细胞侵袭时,PD-1/PD-L1将被激活,进而消耗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杀伤,并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15]。研究证实,PD-1/PD-L1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肝癌、肾癌等实体瘤及多种造血系统肿瘤中呈过表达,且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PD-1及PD-L1水平明显更高,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6例患者中,PD-1及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83%、42.86%。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D-1、PD-L1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PD-1及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更高,这可能与免疫逃逸机制及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但具体的机制仍需后续研究进行探讨。

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而肿瘤微环境缺氧是血管生成的诱发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机体处于低氧条件时,缺氧诱导因子可诱导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及新的循环通路的建立[18]。VEGFA为VEGF家族成员之一,可与VEGFR2相互作用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此外,二者联合还可促进细胞自噬,刺激VEGFA的表达,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还有研究表明,VEGFA还可作用于新生血管上的核素进而促进细胞增殖,并可介导磷酸化蛋白磷酸酶2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19]。研究发现,VEGFA和VEGFR2可在多种实体瘤中过表达,并可能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2水平明显升高,且VEGFA、VEGFR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3.65%、42.86%,且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更高。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VEGFA、VEGFR2、PD-1及PD-L1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3、0.836、0.860、0.833,均较高,且上述指标具有易获得、检测简便的特点,也为临床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综上所述,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表达明显上调,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未动态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仍需后续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腺癌血清蛋白
晚期肺腺癌患者奥希替尼后线治疗耐药后基因突变模式研究
RNA结合蛋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在老年晚期肺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细砂糖对法式蛋白糖的质量影响研究
我国科学家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
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