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
年近九十的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幽默风趣。他于195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他以自己对新中国最质朴的情感,竭尽全力奉献,获得了这个殊荣。
虽然过去了六十六年,说起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北京见到毛主席时的情景,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老人依然兴奋得像个孩子,眉飞色舞地描述着当时在北京的所见所闻。过往岁月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在他的口中,成为让他感慨不已的有趣故事。
一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出生于1933年,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老人摇着头感叹地说:“唉,我从小就是个可怜的人,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亲爸爸就没有了,我根本不记得亲爸爸长什么样子。后来跟着妈妈改嫁到了后爸爸家,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亲妈妈又不在了,后爸爸又娶了后妈妈,我是跟着后爸爸后妈妈长大的。那个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能有口饭吃,为了能活下来,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干活,没有人关心我疼爱我,为了活着我只能拼命干活,什么样的活我都能干,什么样的苦我都能吃。干活时,别人出一分力,我就要出十分力,能吃苦肯干活的本事,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养成的。”
土地改革时,阿布都克日木·肉孜一家人在玛纳斯县包家店分到了二十多亩土地,但那时他家里很穷,没有生产工具,也没有种地经验,自己家的地没法种,全靠给别人打短工挣点钱,生活十分困苦。
1955年,自治区林业厅在紧挨着包家店的一片原始森林建立玛纳斯平原林场,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听说林场在招工就去报名。当时林场初建,工作生活条件很差,开荒种地全是重体力活,十分辛苦,很多人来了以后吃不了苦就中途离开了,所以当时负责招工的人也没有说正式招收他,只说让他先干着,试试看行不行。
干活吃苦对阿布都克日木·肉孜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干活不惜力气,不论是挖坑种树还是伐树,他每天都比别人多干两倍的活。一个月干下来,林场给他发了八十元钱。六十多年后的今天,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说起当年手捧那八十元钱的情景,脸上依然呈现出激动不已的神情,右手拍在左手心上不停地說:“八十元钱呀,那是八十元钱呀,我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
拿到这做梦都想不到的八十元钱,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心里已经认定,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给了自己好好生活下去的希望,以后不论多苦多累他都要在这里好好干下去,他相信好好干活就会有好生活。
从这以后,阿布都克日木·肉孜每天都带着快乐和希望拼命地干活。当时平原林场是在一片戈壁滩上初建,首先需要给人以安身的住房,要用大量的土块,脱土块是重体力活,所以林场的年轻人都被派去脱土块,别人一天只能脱二三百块,而他则能脱一千块,相当于别人的三四倍。
工作一年后,当初和阿布都克日木·肉孜一起到林场应招的二百多人中,很多人被艰苦的条件吓退了,坚持到最后的只有阿布都克日木·肉孜等六个人。
二
当问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话题,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老人摊开双手摇摇头憨厚地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每天好好干活。开始是我自己好好干,后来我带领我们组的人好好干。我干活舍得出力气,还会动脑筋,那时每天都会劳动评比,我带领的小组每天都能得到小红旗,别人都比不过我们,每次开会林场的领导总是说:‘你们都看看阿布都克日木·肉孜是怎么干活的……”老人说着,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像个被表扬的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开心。
因为活干得好,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被林场评为劳动模范。1956年4月,他作为林业系统的劳动模范到乌鲁木齐参加表彰会,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作为新疆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团成员之一,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听说要到北京去开会,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十分激动,他心想自己一定要体体面面地去北京。他花了全部积蓄在乌鲁木齐做了一套高档的“华达呢”料子的中山装,他这身中山装特别合身,显得特别神气。他穿着这身崭新的衣服先坐汽车到了甘肃张掖,又从甘肃张掖坐火车到了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新疆,第一次坐上火车去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是首都北京。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至今清楚记得当年新疆代表团的成员是住在北海公园边的宾馆里,开会期间,他与几个新疆代表在北海公园泛舟。现在他还保留着佩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北海公园的碧水蓝天下划船的照片,他在首都北京留下了自己青春的影像。
“看到毛主席朝我们走来的时候,我太激动了!那种心情我这一辈子忘不了!”谈及毛主席在大会堂接见自己时的情景,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心中荡漾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个曾经连饭都吃不饱,为了活着而苦苦挣扎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有一天能享有这样的殊荣,在首都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这个荣誉让他深深体会到劳动者的光荣,激励他今后更加努力工作。
三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吃苦耐劳,成了林场的正式职工。当时的玛纳斯平原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平原林场的职工一边伐木,一边种树,还要种粮自给自足。
在荒芜的戈壁滩上种地,没住房就住在地窝子里。数九寒天,没有煤就靠烧芦苇、草根取暖,晚上靠那点热气钻进被窝,冷得不敢再出来,每天早晨起来时满头是霜。吃的是玉米面的窝窝头,喝的是涝坝水和融化的雪水。林场几万亩的林地,只有一驾马车和四匹马,开荒种地全靠职工体力劳动。
为了在春天能种树,每到秋冬季,林场工人们就开始在杂草丛生、野狼出没的戈壁滩上挖造林沟。平原林场是由发源于玛纳斯南山的塔西河携沙带泥由南向北形成的冲积扇平原,土层很薄,稍一下挖就是石头,没有机械设备的帮助,整地造林全靠人拉肩扛使出全身力气来干。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和工友们将薄土层下的戈壁石挖出,挖成一条条一米深的沟,再由人工拉土,然后再在土层上植树造林,艰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艰苦的劳动让很多人退却了,而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干起活来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无论是开荒植树,还是伐木,都少不了他。D5CBDF48-BA1E-4465-AE90-37B50F8F96A7
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地里,一直干到最后才离开。他干活肯出力,还肯动脑子。当时伐木全靠人工,用斧头砍树。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过硬的伐木技术,其他人一天伐一两立方米木材,而他一天能伐十立方米左右,是别人的好几倍。工作不到半年他当了小组长,成了工人们的“领头羊”,他所带的劳动小组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1958年,随着林场建设发展需要,林场要挑选一批年轻人学习机械技术,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被挑选前往喀什的拖拉机研修班学习。能成为一名机械手,开上人人羡慕的拖拉机,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又兴奋又自豪。学成回来,无论是开荒犁地,还是机械维修,他都是一把好手。
拖拉机手是让人非常羡慕的技术工种,肩负的责任也很重。夏天农忙时节外出干活,常常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他不叫苦叫累,只要是林场安排的工作,他从来不打折扣。在林场工作的几十年里,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干活。“能吃苦、干劲足、技术精湛”是当时周围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四
八十九岁高龄的阿布都克日木·肉孜依旧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热爱劳动,坚持在小区里剪草修树。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林场职工,孩子们都事业有成。
说起自己当年娶媳妇的经过,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幽默地大笑着说:“我是被我岳母看上的,那个时候我是个穷光蛋,根本不敢想娶媳妇的事,可我岳母就是把我看上了,非要把女儿嫁给我,我也没办法。”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从北京开会回来,依然在平原林场努力工作。那时候他已经二十多岁了,虽然长得一表人才,还是全国劳动模范,但家里穷,哪敢想娶媳妇。
有一天,与他一起干活的同事,约他到离林场不远的包家店皇工村的亲戚家去吃西瓜。他俩在路上遇到一个从城里买油回来的维吾尔族妇女,她和阿布都克日木·肉孜的朋友认识,两人打了招呼说了会儿话,他们说话时,那个妇女把阿布都克日木·肉孜从头到脚仔细地打量了一番。
第二天,阿布都克日木·肉孜的朋友来找他,让他到皇工村去,说是要给他介绍个媳妇。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说自己家什么都没有,不好意思去说媳妇,他的父亲听说这件事情也摇头。随后几天,朋友天天来找他,说那家人一定叫他去,最后他硬着头皮去了。
叫阿布都克日木·肉孜的就是那天在路上碰见的那个背着油壶的妇女。他对她说家里穷,娶不起媳妇。但她就是把他这个人看上了,非要把女儿嫁给他,跟他什么都不要。她说,穷没啥,人好能干,就行。最后他就娶了她的女儿,就是现在的妻子孜来汗·哈斯木。
他们结婚的时候,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只有一间土房子,房子里只有一个土炕,炕上只有一张旧席子,再就是几个吃饭的碗和一口锅,这些就是他的全部家当。结婚那天,他买了一条新毡子铺在炕上,宰了一只羊,请亲朋好友吃了顿饭,就算是完成了一个婚礼。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和妻子结婚时一无所有,但他们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六十多年。
如今的阿布都克日木·肉孜年事已高,但头脑清楚,几十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党的政策和国家大事。阿布都克日木·肉孜说:“林场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越来越好了,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林场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今天的幸福,过去的付出是值得的。我永远忘不了共产党,忘不了毛主席,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阿布都克日木·肉孜总是对人说,自己生活在最好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是幸运的。
这个最好的时代是和阿布都克日木·肉孜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創造的。劳动者是最光荣的。D5CBDF48-BA1E-4465-AE90-37B50F8F96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