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2-06-07 04:47张田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米沙坦拮抗剂氨氯地平

张田野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同时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特征为治疗难度大、病程时间长以及并发症多,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当前临床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和年龄、遗传以及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将其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型。患者发病后通常以肢体麻木、心悸、头痛、胸闷等为主要表现[1]。若治疗不及时,则很有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甚至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当前临床一般都是对高血压患者实行药物治疗,为了能够控制血压水平,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有研究表示[2],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患者实行多药联合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成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本文旨在评价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60 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参照组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最小41 岁,最大74 岁,平均年龄(70.12±9.71)岁;病程3~11 年,平均病程(6.74±2.4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40 岁,最大74 岁,平均年龄(70.35±10.12)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52±2.03)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经确诊为高血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药物过敏史,依从性良好,可以配合临床工作。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以及意识模糊患者;无法沟通和交流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以及拒绝参与研究患者;基本资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及时展开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告知其禁烟酒,饮食尽量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并对钠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治疗期间,不改变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及钠盐摄入,禁止使用会对血糖以及血脂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对于血压控制效果较差患者,则可以增加其他降压药物。

1.3.1 参照组 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患者服用80 mg 缬沙坦(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19,规格:80 mg×28 片),服用5 mg 氨氯地平[山西华元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2,规格:5 mg(按氨氯地平计)×72 片],1 次/d。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给药。

1.3.2 观察组 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患者服用40 mg 替米沙坦(湖南威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41,规格:40 mg×9 片×3 板),服用5 mg 氨氯地平,1 次/d。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给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 Hg)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高血压为心血管内科疾病,其会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很容易损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诱发各种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年龄、遗传等,患者疾病产生后很容易产生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当前临床一般对患者实行药物治疗,旨在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其中较为常见的药物包括杜仲平压片、硝苯地平、替米沙坦等,并且联合用药较为普遍[3]。临床中,降低血压是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基本前提,同时还需要使患者的血压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最佳给药方式是1 次/d。临床研究发现,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不但能够进一步控制血压水平,还可以降低单一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心肌、平滑肌细胞舒张以及收缩功能维持主要依赖于胞浆内外钙离子流动。氨氯地平能够选择性抑制平滑肌细胞以及心肌细胞的钙离子跨膜通道,且其和受体位点的作用速率会对钙通道相互作用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其起效时间相对较长。氨氯地平能够对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性作用,能够舒张外周动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实现控制血压水平目标。但是其单一用药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将其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4]。替米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其组成结构不同于其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AT1受体,并且作用较强。该药物耐受性和安慰剂大体相同,半衰期约为48 h,单次用药后其作用时间约为24 h,药效具有持续性和平缓性,降压效果明显,能够对靶器官进行有效保护,对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尽快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口服给药后其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能够对受体亚型进行选择性干预[5]。缬沙坦能够有效关闭受体功能,会提高血管紧张素分泌量。除此之外,其还会对具有功能的受体产生刺激作用,拮抗受体效果明显,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6]。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都可以将外周血管阻力降到最低,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使其协同作用获得充分展现[7]。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对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所造成的踝部水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等进行有效抵消,患者用药后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能够控制血压,效果明显[8,9]。特别是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来说,联合用药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能够使患者机体处于良好状态[10]。临床治疗期间,不仅要对药物治疗成效进行重视,还要对治疗期间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关注,若医疗费用过高,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因此在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对药物治疗成本以及治疗效果予以重视[11]。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缬沙坦和替米沙坦的治疗效果大体相同,但是替米沙坦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12]。分析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说明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安全性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其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使患者的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状态,药物经济学价值较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猜你喜欢
米沙坦拮抗剂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双层片处方工艺研究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误解:吃降压药能平复情绪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替米沙坦联合降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