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烨
牙体劈裂是口腔科内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这类疾病的原因多为外伤、咬硬物等,且牙体劈裂的损伤常处于牙龈深处,治疗难度较高[1]。以往牙体劈裂患者多选用牙龈切除术治疗,但这种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加之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极易出现各种牙周疾病,对牙周组织的修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牙冠延长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为缺损牙体提供了正常的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保障牙周组织的健康生长。现抽取6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牙冠延长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的6月~2020年的6月收治的牙体劈裂患者68 例(68 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对照组男女各17 例;年龄22~58 岁,平均年龄(32.5±8.5)岁;牙体劈裂34 颗,其中前牙12 颗,前磨牙12 颗,磨牙10 颗;劈裂牙断面位于牙龈下方2~4 mm,平均劈裂牙断面位于牙龈下方(3.1±0.4)mm。观察组男18 例,女16 例;年龄23~56 岁,平均年龄(33.2±7.6)岁;牙体劈裂34 颗,其中前牙11 颗,前磨牙12 颗,磨牙11 颗;劈裂牙断面位于牙龈下方2~4 mm,平均劈裂牙断面位于牙龈下方(3.3±0.5)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牙体断面位于牙龈下距离2~4 mm 的患者;②牙周组织完全正常且未发生松动的患者;③牙根长度与形态等符合桩冠制作条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及手术禁忌证的患者;②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③对研究知情但不愿签署知情协议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牙龈切除术治疗。首先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完成后切开牙龈组织直至断裂牙体完全暴露出来,使用混合塞治剂覆盖创面,时间为1 周。取出劈裂牙体并做好根管扩充和消毒工作,按照常规方法桩核印模,制作工作模型,使用材料为超硬石膏,试戴完成后借助氧化锌粘固,确保固定效果。3 d 后以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法治疗。观察组接受牙冠延长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选择牙龈边缘做切口,切口方式为内斜切口或沟内切口,其目的是暴露出牙龈下的缺损牙槽骨,借助高速涡轮钻将部分牙槽骨去除,使得根断面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在3~4 mm,其目的是修复完成后仍可暴露出1~2 mm 的牙体组织,方便刮治平整。最后缝合牙龈瓣,切除多余的牙龈组织,手术治疗后1 周方可拆线,按照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进行根管填充、桩核印模、全冠修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数、牙齿松动发生情况、牙体修复效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记录患者的牙周指数,包PLI、SBI、PD 等。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牙齿松动发生情况。修复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牙修复后修复体未发生松动,修复牙体美学效果良好,牙龈沟<3 mm;有效:患牙修复后修复体未发生松动,牙龈颜色基本正常,美学效果一般;无效:患牙修复后修复体松动甚至脱落,修复牙体美学效果较差,出现牙龈红肿、退缩、增生等问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数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的PLI、SBI、PD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个月,两组患者的PLI、SBI、PD 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数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数对比()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牙齿松动发生情况对比 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牙齿松动,对照组中6 例(17.65%)患者发生牙齿松动,观察组患者牙齿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1,P=0.010<0.05)。
2.3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效果对比(n,%)
牙体劈裂是指牙体断裂,且断面在牙龈以下。牙体劈裂在口腔科发病率较高且治疗难度大,患牙修复的关键点在于避免破坏牙体组织的生物学宽度。牙体修复过程中,一旦生物学宽度受损,机体将启动自动修复功能,试图去重建良好的生物学宽度,进而造成慢性炎症或牙周炎等疾病,严重影响到牙体修复效果,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3,4]。
目前口腔科治疗牙体劈裂的方法主要是牙龈切除术,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切除增生且覆盖在牙根断面上的牙龈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其缺点是未改变牙槽嵴的高度,在这种治疗方式下,考虑到生物学宽度恒定不变的前提,牙龈会在术后修复体尚未制作完成的情况下缓慢恢复,重新包裹在根断面上,造成牙周炎等疾病[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牙体美观度和牙周健康均会受到影响,表现为牙齿松动等[6,7]。牙冠延长术则利用根向复位瓣术加骨切除术来延长患者的牙冠,进而提升修复体的固定效果,为全冠修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这种手术方法下,牙周组织得到有效保护,避免了破坏生物学宽度,有利于提升患牙修复效果[8-10]。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的PLI、SBI、PD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个月,两组患者的PLI、SBI、PD 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齿松动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了在牙体劈裂治疗中牙冠延长术的良好应用价值。近些年,众多学者就牙冠延长术在牙体劈裂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其基础上进行手术方式改良,通过骨切除、骨修整等方式进一步确保了生物学宽度,强化了牙体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牙体劈裂患者应用牙冠延长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数,修复体固定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牙龈切除术,可预防牙齿松动,牙体修复效果明显较好,综合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