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炳长
摘要:伴随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深入开展,教师应该及时改变当前数学课程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授课方法。本文通过论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重要性,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有效教育;课堂内外;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对学生现在还是以后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学生数学运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值得每一位小学教学教师思考的问题[1]。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核心,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展开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运算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已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多媒体集声、文、图、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知识,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如,教学“圆柱圆锥侧面积”时,教师分别制作了圆柱、圆锥图形展开的动画课件,通过动态的展示,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圆柱、圆锥由立体结构转变为平面图形的变化过程,对圆柱、圆锥的侧面一目了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实现了乐学而又易懂。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年龄小,胆子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怕老师,不敢发表意见,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有效课堂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尊”的“架子”,用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如,教学“认识使用人民币”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超市购物的小游戏,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收银员。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游戏中,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使用人民币。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为高效课堂创设奠定了基础。
三、让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爱玩,好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多边形”时,让学生拼玩七巧板,学生通过拼玩七巧板,认识了各种图形。在拼玩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几种图形拼凑成一种图形,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应用。通过动手实践、玩中思考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进而真正实现了有效课堂教学。
四、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热情的关键途径,同时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有很大帮助。兴趣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不断拓展他们的创新思路,进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其不断进步。故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课程讲解中,利用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兴趣,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从而构建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点[5]。比如,在“生活中的数”这一课程的讲解中,教师能够以学校的实际活动为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情境,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和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数学情境,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学习都是讲求技巧的,数学运算也不例外。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算出好几道题,而且正确率很高,但是有的学生计算起来却十分吃力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运算中,学生通过掌握运算技巧可以大幅度提升運算效率。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让其掌握运算方法呢?一是教师可以将运算进行总结和分类,如哪种类型的题目可以用哪种运算技巧,让学生在运算时有清晰的条理,不至于思路混乱;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观察,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运算的规律所在,从而总结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运算方法。例如,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等,在运算过程中灵活使用这些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步骤。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计算时鼓励他们先认真观察,发现和总结习题的特点和规律。比如说类似38×56+62×56这种两位数的乘法,同学们乍一看感觉很困难,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采用结合律,使上式变形为(38+62)×56,结果很快就可以算出。总之,在小学数学运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掌握科学的运算技巧,再通过课堂中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在数学运算中灵活运用。
六、导入新颖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普遍非常感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及时导入新颖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优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才能逐渐形成爱学、乐学以及善学的良好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游戏表演、故事讲解、情境创设等方法,注重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比方说,在学生学习有关圆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前提问:“同学们,大家应该都见过车轮吧?那么它属于什么图形呢?你见过正方形、长方形形状的车轮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伴随问题的导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再顺势引导,为学生讲解图形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较容易深入掌握课程内容,并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深入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数学教育者持续追求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在未来的数学课程讲解中,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时采用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且优质的数学学习课堂,为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奠定基础,并继续从课堂的有效教学着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实效性与发展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兰仙.让数学课堂走向自主开放[J].数学大世界,2011(6):69.
[2]黎勇锃.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