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碎叶

2022-06-07 16:36胡可先林洁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西西域李白

胡可先 林洁

碎叶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重镇,是安西四镇之一,也是唐代在西域设置的最远的一座边防城市。碎叶城与唐诗的关系极为密切,既有大诗人李白出生于此,又有初唐四杰之骆宾王从军于此。检讨唐诗与碎叶的关系,可以窥见唐诗繁荣的一个侧面。

一、 安西四镇与碎叶

唐太宗在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之后,建立西州,并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贞观二十二年进驻龟兹,就将安西都督府迁往龟兹城,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建置军镇,受安西都护府管辖,称为“安西四镇”。唐高宗调露元年,裴行俭平定西突厥后筑碎叶城,就将碎叶代替焉耆,成为安西四镇之一。但安西四镇与西域的西州、庭州、伊州不同,西州、庭州、伊州是唐太宗平定高昌后设置的州郡,建置与内地州郡相同,安西四镇则是唐代在西域设立的军镇,而其地则是民族高度自治的地方王国。

在唐代西域与边镇的历史上,碎叶城尤为重要。唐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出玉门关,抵伊吾沿天山北麓,过庭州、轮台、热海,西至碎叶,称为“丝路北道”。它是丝绸之路北、中、南三道集结的交通要冲。唐高宗调露元年于此设立军镇,作为安西都护府管辖的四镇之一。但长期以来对于碎叶城所处之地并不确定,1979年,张广达先生作《碎叶城今地考》(《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5期),暫将托克马克以南8—10公里的阿克·贝希姆废城比定为碎叶故址,其位置大约为东经75°30′,北纬42°50′处,成为研究碎叶城的标志性成果。1982年,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西南八公里的阿克·贝希姆古城遗址发现了汉文的石刻造像,残留文字11行,有“□西副都□碎叶镇压十姓使上柱国杜怀□”等字样。这里的“杜怀□”就是唐代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压十姓使杜怀宝(据俄罗斯汉学家苏普陆年科、鲁博列斯尼乾克,日本学者林俊雄、加藤九祚、内藤みとり及我国学者周伟洲等撰文解读。参见内藤みとり《吉尔吉斯斯坦发现杜怀宝碑铭》,《新疆文物》1998年第2期;尚永亮《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浙江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1997年,又发现残存汉字6行54字的残碑(努尔兰·肯加哈买提《碎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托克马克这些汉文残碑的发现,认定了唐代碎叶古城的确切位置。这里作为军事重镇,20世纪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作为文化和文学交流的重镇,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才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努尔兰·肯加哈买提所言:“对中亚及俄罗斯学者来说,应把探求的目光从碎叶拉到长安,使他们了解丝绸之路考古的更广阔的层面,而且也使其知晓它的历史魅力;而对于中国学者来讲,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大道,碎叶是大道上的重要驿站,中西方文化的汇合之处,这对探究某些中国文化重要现象的中亚起源,提供了一种研究角度。”(《碎叶》)长安是唐代代表唐帝国灵魂的首都,碎叶是唐代最远方的边缘,核心的辐射与边缘活力的碰撞,促进了唐代多元文化的交融。碎叶城对于促进以长安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提供的边缘活力,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

二、 骆宾王与碎叶城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诗人中最早具有碎叶经历并留下碎叶诗篇的诗人。骆宾王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碎叶”的地名,但他在调露元年随裴行俭平定西突厥至碎叶城,留下了几首诗作。薛宗正先生以为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和《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是在碎叶所作,诗中“边城”即指碎叶城(《北庭历史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这一说颇为合理。因张说所撰《裴行俭神道碑》载其平定西突厥,最后以在碎叶立碑告终,因而这一事件必定与碎叶相关。《册府元龟》卷四一云:“唐王方翼为安西都护,高宗朝安抚大食使裴行俭之讨遮匐也,诏以方翼为副。行俭军还,方翼始筑碎叶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胡夷竞来观之,因献方物。”这里所说的就是裴行俭平定西突厥事,以王方翼为副。又据《册府元龟》卷九六七记载:“调露元年,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是裴行俭于调露元年出征碎叶后,唐朝即将碎叶设立为安西四镇之一,并留王方翼在此筑城。需要说明的是,裴行俭行军到达碎叶后不久,就班师回朝,而一部分军士随裴回朝,还有一部分军士留在碎叶,继续辅佐王方翼戍边。骆宾王就是留在碎叶之人,故作了《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诗,称“献凯多惭霍,论功几谢班”,是说裴行俭功成班师回朝。而“胡霜如剑锷,汉刀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则是自己尚留在碎叶而赠送先还知己之语。骆宾王滞留碎叶时间较久,又作了《久戍边城有怀京邑》之诗,诗题“边城”就是碎叶城。因此,在碎叶城开始建筑并确定为安西四镇之一的时候,骆宾王就是第一个从军并在碎叶城留下诗作的诗人。

三、 李白与碎叶城

大诗人李白出生于碎叶城,是研究安西四镇与唐诗关系的最为典型的实例。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这是李白先世流于碎叶的最早记载。所谓“隋末多难”,应指大业十一年李浑被告谋反,李氏一族三十二人被诛杀之事(事见《隋书》卷三七《李穆传》及《资治通鉴》卷一八二《隋纪》)。故而李氏人物四处逃难,李白一族遂流寓于碎叶。李渊起兵以唐代隋也当与这一事件相关。李阳冰《草堂集序》则称:“中叶非罪,谪居条支。”与范传正之说并不相同。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故学术界各持异说。最近薛天纬先生撰文以为:“条支是一个泛指西域的大概念,碎叶则是西域的一个具体地名。随着碎叶城地理位置的确定,李白先世流窜之地也就明确了。”(薛天纬《条支与碎叶》,《明月出天山:“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府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我们认为,唐太宗时在条支设置都督府,碎叶属于条支都督府的辖区范围,而到了唐高宗调露元年由王方翼筑碎叶城,安西的军事重镇之一也就由焉耆迁往碎叶,从此碎叶就作为安西重镇之一在西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李白出生于碎叶城,而文献记载就有“条支”与“碎叶”两种说法。实际上这两种说法本指一地,因为时代不同而所属有异。李白出生于碎叶,虽然在其童年时代随父到了蜀中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但因为其家世的影响与童年西域的经历,胡风和胡气在他的诗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就是诗中呈现出浓厚的西域文化色彩。“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展示出辽阔的边塞图景;“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戌削风骨。貌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李白《上云乐》),描摹出康国胡人的独特面貌;“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对酒》),对于西域所产的美酒与酒器非常珍爱;有时直接将自己家乡确定在西域:“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敷》)值得重视的是,李白因为与碎叶城的渊源,使得他对于西域的一些独特语言具有较深的了解,这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一是他懂得当时的“月支语”,其《寄远十二首》诗有“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语。寄书自鹦鹉,西海慰离居”之语,这是碎叶的渊源在李白身上留下的印记又在诗歌中表现出来。二是他“草答蕃书”,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说:“天宝初,召见金銮殿,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这也是李白通晓少数民族文字的记载。

四、 唐诗与碎叶城

碎叶城与唐诗的关系极为密切,我们检索《全唐诗》,发现吟咏碎叶的诗歌有七首,题材大多属于边塞诗。

盛唐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是其边塞组诗的代表作品,其六涉及碎叶:“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前两句突出表现秋月笼罩的碎叶城西边塞军士威武的雄姿,后两句烘托唐军行军神速的气势,展示了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威震四边的力量,也体现出诗人的自信和期待。这首诗要注意的是用了碎叶和楼兰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最具有西域特征,同时碎叶代表唐军的力量,而楼台代表外族入侵的力量,这也是鲜明的对比。将士的威武精神、诗人的英豪之气也通过这两个地名表现出来。

中唐诗人戎昱《塞上曲》云:“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这首诗是描写驻扎碎叶的边防将军打猎归来的场面。前面二句写景,胡风掠地,烽火熊熊燃烧,映照几个山头,寥廓空旷的碎叶城,城门大开。后面二句写人,以烽火台士兵的热烈叫唤,引出狩猎将军连夜归还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重点描写西域烽火。“烽子”是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夜间狩猎,需在点燃烽火,故而首句描写烽火之盛,三句描写烽子之欢。第二句突出碎叶城,位于唐朝最西部的边防前沿,烽火加碎叶就把唐代边防的特征表现出来。最后一句突出了夜猎,关联烽火的描写,说明这次夜猎非常壮观盛大。在中国古代,狩猎实际上就是军事演习,故而这首诗是描绘唐代边防的典型诗篇。戎昱另有《苦哉行五首》,题下自注:“宝应中过滑州洛阳后同王季友作。”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是时唐代宗向回纥借兵攻打盘踞洛阳的安史叛军,也因如此,回纥胡兵同时掳掠妇女进入胡地。其中第三首也写到了碎叶:“登楼望天衢,目极泪盈睫。强笑无笑容,须妆旧花靥。昔年买奴仆,奴仆来碎叶。岂意未死间,自为匈奴妾。一生忽至此,万事痛苦业。得出塞垣飞,不如彼蜂蝶。”诗中女子颇有身份,曾经在洛阳买过奴仆,而自己和奴仆一同被掳掠到了碎叶城,自己也沦为匈奴人之妾。诗也隐寓诗人对于唐代宗借兵剿乱、引狼入室的讽刺。

中唐诗人刘商的《胡笳十八拍》是以琴曲歌辞的形式叙述汉末蔡琰的悲惨遭遇,其中第七拍也提到了碎叶:“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描写的是蔡琰在胡地的生活与心情,突出其怨情。重点拈出“龟兹筚篥”和“碎叶琵琶”来表现其怨忿的程度。这与杜甫“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唐诗人张籍的《征西将》也是一首边塞诗:“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深山旗未展,阴碛鼓无声。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这首诗是描写收复碎叶城的战役。首联描写北风吹起黄沙,边塞环境恶劣,而就在半夜时分又转移军营。颔联描写行军过程,是说战士在雪中待命,先命侦察的士兵探看敌情。颈联描绘袭击的情况,军队偃旗息鼓,潜行于深山大漠之中。尾联描写到达碎叶城之后,諸路大军同时出击,一举收复了碎叶城。这首诗通过“沙”“风”“雪”“冰”“碛”等表现环境,通过“翻”“宿”“行”“展”等突出行军,叙事自然而情感真挚,文字洗练而力透纸背,体现出张籍诗“平淡高妙”(清人李怀民语)的特色。

晚唐诗人张乔的《赠边将》云:“将军夸胆气,功在杀人多。对酒擎钟饮,临风拔剑歌。翻师平碎叶,掠地取交河。应笑孔门客,年年羡四科。”这是晚唐一首仅见的吟咏碎叶城的诗篇,总体上是表现边将的胆气与功绩。诗以“夸”领起全篇,首联夸其杀之众,颔联夸其饮酒之豪与拔剑之勇,颈联夸其战绩之多,尾联以笑对文人反衬,衬托边将之功。诗中“翻师平碎叶”一句,“翻师”即转战,上接出师前的豪气,下开平定碎叶与攻克交河,是承上启下之笔,把碎叶城在西域的地位突显出来。

最后,谈一首僧人吟咏碎叶的诗作,即法振的《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法振,大历、贞元年间江南诗僧。“河源”即河源郡,隋炀帝大业五年击败吐谷浑以后置郡,唐代沿袭之。诗的主旨是称颂在与吐蕃作战中胜利的袁将军。首联“白羽”即旌旗,描写袁将军率兵西征的浩大场面。颔联描写行军,经过遥远的汉代故垒,趁着月夜攻破吐蕃的军营。颈联描写河源的景色,蔓草无际,而在广陌的大地上听到了悲笳的声音。尾联描写破贼以后的场面,是对袁将军的颂扬。诗中的“悲笳碎叶声”,以“河源”与“碎叶”对举,都是西域重要的军事阵地,前者写色,后者写声。但作者歌颂袁将军破贼之地在河源,并不会到碎叶,故而碎叶是虚写,目的是突出笳声之悲。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文学院)

好书推荐

《国学文选——中国传统价值观当代诠释》

本书由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任主编,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任副主编,集合了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打造的一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本书的编写是贯彻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文章“弘道”理念的当代尝试。由主编莫砺锋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章中选取192篇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从孝悌、仁政、家国、学问、自然、技艺、史学、政体、法治、性命、儒学、佛道十二个主题出发,深入阐发中华传统价值观核心思想观念,对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进行当代诠释和发展,从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国学文选——中国传统价值观当代诠释》,莫砺锋主编,徐兴无副主编,平装16开,全4册,凤凰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定价280元。

猜你喜欢
安西西域李白
张骞探西域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诗仙李白的归宿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要钱还是要命
倒下的那一刻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