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灿灿,黄瑾,2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2.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大分中心,上海 200062)
世界经合组织(OECD)于2012 年发布的《强势开端III》报告将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条件作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杠杆之一[1],于2020 年发布的《建设高素质幼儿教育和保育队伍报告》在9 国调查的基础上,再次将工作条件作为建设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的关键国际经验之一[2]。美国[3]、德国[4]和智利[1]等国家均在全国(全州)范围兴起了早期教育与保育机构的教师工作条件调查与监测,以及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项目。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条件依然处于相对恶劣的状况,主要表现为超额的工作量、贫乏的教育教学资源、艰难的专业发展途径以及微薄且不平等的工资福利等[5]。不良的工作条件不仅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6]、职业幸福感[7]、心理健康[8]等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低下[3]、流失率过高[9]等问题。Boyd认为,这是学前教育真正的“危机”所在,“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10]。我国的相关研究已经广泛关注到幼儿园教师处于较为不利的工作状态中[11-13],但是迄今尚未有专门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相关实证研究。
已有研究文献普遍认同“教师工作条件(Teacher Working Conditions)”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影响教师教学的多种要素[14]。但是这些研究在其具体构成要素上存在较大分歧。Johnson(2006)基于文献梳理提出将“教师工作条件”划分为教学任务、同事关系、支持新教师、支持学生、课程支持、资源与材料、评价、专业发展、职业影响力和职业成长、设备、校长的领导11 个类别[15];美国《北卡罗来纳教师工作条件调查》(2002 至今)基于全州范围的大样本调查发现了时间分配、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教师参与决策、学校设施与资源5 个重要模块[16];Merrill(2021)基于文献分析将教师工作条件划分“人员”(Actors)和“结构”(Constructs)两大类、11 个子类和50 个具体的构成要素[14]。与此同时,有关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研究中,其具体构成要素也大相径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保育就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教师之声:影响幼儿教师教学质量与实践的工作环境条件》(2014 年至今)系列报告中,主要考察了教学支持、学习社区、工作制定、成人福利、计划领导5 个领域[3];德国慕尼黑州立早期教育学院实施的《德国日托中心工作场所质量的全国调查》(2011-2014)使用了工作场所、工作合同、工作组织、团队与领导4 个维度[4];Grant等人(2019)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研究包括同事关系、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5个项目[9]。由此可见,研究文献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与要素缺乏共识,这会导致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相关研究的凝聚力变弱,对实践与政策改革的指导性不足。Merrill认为这是研究教师工作条件时,“首先要被清除的障碍”[17]。
为了全面、系统与有效地生成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要素,本研究借鉴并综合了Merrill(2019)的三阶段程序[17]。第一阶段:数据收集。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对一线幼儿园教师半结构访谈,全面描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条件。第二阶段:数据分析。通过对第一阶段收集的质性数据进行编码分析,进一步系统整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与要素。第三阶段:审查与修订。在前一阶段生成结构与要素的基础上,形成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具体指标,反馈给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发展、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方面专家,通过德尔菲法进一步完善具体指标。研究流程见图1。
图1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结构、要素与具体指标的生成过程
1.文献法。本研究主要选取了以下两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一是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献与研究报告,包括Johnson(2006)和Merrill(2021)对教师工作条件构成要素的文献梳理;OECD(2012,2020)报告中对幼儿教师工作条件的指标梳理;二是在发达国家使用范围较广且时间较长的调查问卷及量表,包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师工作条件调查(2002 年至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保育就业研究中心对早期教育教师支持性工作环境的调查(2014 年至今);德国日托中心工作场所质量的全国调查(2011 年至2014 年)。经过整理后,获得文字材料7 份。
2.访谈法。兼顾我国东中西部、城市与乡镇的经济教育情况,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性质,结合新手教师与熟练教师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江西省南昌市与四川省成都市三地的幼儿园教师各10 人,共30 人,其中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城市教师与乡镇教师、新手教师(5 年以下)与熟练教师(5 年以上)各半。采用半结构访谈,了解被试对其工作条件的现状、构成要素、及对其教学的影响等,收集到30 份访谈资料,共计104970 字。
3.编码分析。本研究遵循了扎根理论中三个逐步加深的编码分析步骤[18]:(1)开放式编码。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从资料中发现概念,分析并确定概念的属性与维度,然后对概念类属加以命名。本研究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逐份导入NVivo11 软件,逐句逐行对文字资料进行审阅,根据文字意思贴上标签,记录节点;并将含义相近或相似的标签节点归类到同一个概念;再将相同性质或者类别的概念合并,形成对应范畴并对其进行命名。(2)关联式编码。发现和建立上述概念类属之间的有机联系;(3)核心式编码。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分析后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核心类属。经过三级编码后,本研究生成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维度与构成要素。
4.德尔菲法。本研究筛选了包括政府部门、大学及科研机构、托幼机构在内的专家代表共15人,其中政府管理者3 名,高校学者4 名,幼儿园园长8 名,有效参与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0.94。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研究者通过电子邮件邀请上述专家独立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具体指标进行评判,并给出修订意见。两周后,研究者将专家意见汇总,并据此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具体指标进行修订。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研究者再次邀请这些专家对修订后的指标进行评判。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完成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具体指标的审查与修订。
1.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要素
经过对文献与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在一级编码中,本研究共得到673 个标签节点,保留了2个及以上节点的概念,共提炼出了71 个概念并对应了29 个范畴;在二级编码中,通过分析上述29个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归纳出以下12 个主范畴,分别为时间分配、任务分配、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教学资源、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效果、领导管理、同事关系、自主决策、工资、社会保障与福利。在三级编码中,进一步分析上述12 个主范畴的归属关系,本研究提炼出5 个核心类属,分别是工作分配、工作设施、专业发展、工作氛围、工作报酬。由此,本研究形成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5 维结构与12 个构成要素(见图2)。
图2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五维结构
上图中的工作分配指向幼儿园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工作时间与任务是衡量工作要求的重要指标。幼儿园教师较为关注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计划时间、儿童观察评价时间、专业活动时间、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教学性任务与非教学性任务的承担比重。工作设施、专业发展与工作氛围则指向幼儿园的工作资源,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并促进个人发展。工作设施上,幼儿园教师普遍重视儿童活动空间的布局、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办公电脑的便利性,以及课程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专业发展上,幼儿园教师汇报了包括主题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在内的多种途径,更加在意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是否能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改进教学;工作氛围上,幼儿园教师认为良好的领导管理、同事关系,以及合理的参与决策与自主控制是促使其愉快投入教学的重要前提。工作报酬包括教师因其在幼儿园工作所享有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障与福利等,幼儿园教师十分关切是否能获得公平、稳定、逐步提升的工资报酬,是否享受齐全的“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与住房公积金)以及体检、节日礼品、子女入园等福利。
2.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具体指标
基于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5 维结构与12个构成要素,结合文献与访谈资料,本研究初步列出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43 项具体指标,并以此作为德尔菲咨询的基础,邀请专家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具体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判,并勾选“极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极其重要”5 个选项。采用李克特(Likert)5 点计分法,分别赋值1~5 分。
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43 个指标的评分均值M在4.20~4.93 之间,变异系数CV 在0.09~0.18 之间。指标保留的标准一般为均值M >3.5,变异系数CV <0.3[19],因此本轮预选的43 个指标在理论上均可以保留。另外,专家提名了12 项新增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中,邀请专家对原有的43 个指标是否应该纳入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进行评价,勾选“是”或“否”2 个选项。结果显示,43 个指标的纳入率均≥80%,其中21 个指标的纳入率=100%。根据德尔菲调查的相关文献,专家意见一致率≥66%的指标可以保留[14]。因此,原有的43 项指标均可以纳入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另外,本研究列出专家提名的12 项新增指标及提名人数,邀请专家对这些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判,根据第一轮指标保留的最低标准,保留了以下5 项指标:“编制”(M=4.73,CV =0.13)“职称晋升”(M =4.73,CV =0.10)“单位考评”(M =4.40,CV =0.17)“园所文化”(M =4.53,CV =0.14)“民主管理”(M =4.47,CV =0.17)。
至此,本研究最终确定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5 个结构维度、12 个构成要素与48 个具体指标,每个结构维度包含了6~12 个具体指标。工作分配包括“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努力减轻教师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行政职责和文案工作的负担”等12 个指标;工作设施包括“为教师提供组织儿童各类活动的空间,如教室、活动室和户外场地等”“为教师提供办公桌、办公电脑、复印机、纸笔及各种办公耗材”等11 个指标;专业发展包括“教师定期接受相关主题的深入培训”“幼儿园的专业活动能够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改进教学”等9 个指标;工作氛围包括“园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同事之间分工合作,积极完成任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等10 个指标;工作报酬包括“公平的、与岗位和绩效挂钩的工资报酬”“享有齐全的五险一金”等6 个指标。
本研究充分考虑到幼儿园的地域、办园性质和园所级别等特征,采取目的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委托发放与网络问卷的形式,以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四川省、云南省5 个省市的幼儿园在岗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网络问卷1935 份,回收有效问卷1614 份,有效率为83.411%。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的具体情况(N =1614)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是基于上述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48 个具体指标进行编制,每个具体指标分别编制1~2 道题目进行对应,例如针对“教学活动时间”编制两道正反向描述的题目:“我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的教学时间经常被幼儿园的其它事务打断”。根据以上方式初步编制出61 个量表题目。请2 位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以及3 位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对这些题目进行逐题评判,删除其中1 道具有争议的题目,对一些表意不清的题目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的初稿,共60 题。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5 点计分法,1~5 分代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通过分析被试在一组正反向题中作答的一致性,删除作答不认真的被试量表,将有效量表进行编号,逐份输入SPSS 23.0 软件。再对其中反向计分题的得分进行转换,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分析,采用Mplus8.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本研究将数据随机分半,其中一半样本(N =807)用作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样本(N =807)用作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效度分析。
1.项目分析
首先对60 题的初始量表做项目分析,剔除质量较差的题目。采用临界比率法,比较高分组(前27%的被试,N =218)与低分组(后27%的被试,N =218)在所有题项上的差异,差异显著表明该题项的区分度较好。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除第12 题(t =4.161,P =0.08)和第13 题(t =4.798,P =0.293)外,其它58 个项目得分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上差异显著(Ps <0.001)。采用题总相关法,分析所有题项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4 说明该项目的鉴别力较好。统计结果发现,第2、6、8、30、37、51、54、57 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低于0.4。因此删除上述8 道题目,其它50 个项目予以保留。
2.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项目分析,删除10 道质量较差的题目后,对剩余的50 题执行探索性因子分析。50 个题项的KMO =0.977 >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如下:x2=63965.011,df =2145,P <0.001,说明这50 题很有可能存在共同因子,数据非常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且碎石图结果显示(见图3),从第5~6 个因素以后,坡度线趋于平坦,表示抽取5~6 个因素较为适宜。
图3 碎石图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同因子,并得出因子负荷矩阵。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将特征值大于1 作为确定因子数目的标准。本研究一共进行了3 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删除题目的标准,删除了第9~11 题(共同度小于0.4);删除第25~28 题(存在交叉载荷,且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4)。剩余43 个题项一共提取出5 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此5 个因子旋转后累积贡献率为70.077%。43 个题目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见表2。
表2 第3 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构成要素和具体指标的解析,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的5 因子结构清晰可见,且与理论模型保持一致,分别将其命名为:因子1,由29、31~36、38~41 题共11 道题目组成,主要考察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途径与效果等,可命名为“专业发展”。因子2,由42~50、52 题共10 道题目组成,主要考察幼儿园的领导管理、团队关系与教师自主决策等,可命名为“工作氛围”。因子3,由第1、3、4、5、7、14、15、16、17 题共9 道题目组成,主要描述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与任务的分配,可命名为“工作分配”。因子4,由18~24 题共7道题题目组成,主要描述了幼儿园的空间布局与设施设备等,可命名为“工作设施”。因子5,由53、55、56、58、59、60 题共6 道题目组成,主要考察教师因在幼儿园工作而获得的工资、社会保障与福利,可命名为“工作报酬”。
3.验证性因素分析
以另一半样本(N =807)为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本量表的结构模型。根据前期的理论模型,本研究提出一阶五因子(M1)和二阶一因子一阶五因子(M2)两个假设模型:一阶因子分别是工作分配、工作设施、专业成长、工作氛围与工作报酬,二阶因子是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采用Mplus 8.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结果见表3。依据模型拟合的判断标准,当χ2/df小于3(由于χ2/df易受样本大小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χ2/df小于5 也处在合理范围内)[20],CFI值接近或者大于0.9[21],RMSEA值与SRMR值接近或者小于0.08[22]时,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模型拟合结果。由此可见,一阶与二阶模型均拟合良好。相较而言,二阶一因子一阶五因子模型的质量更好一些,其标准化估计值的模型图见图4。各题项在相应因素上的载荷在0.582~0.920 之间,进一步验证了量表的多维结构。
图4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二阶一因子一阶五因子结构模型
表3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结构模型拟合指标结果
4.信度分析
以另一半样本(N =807)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 系数)检验本量表的信度。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信度在0.826~0.978 之间,总体量表信度达到0.976,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见表4)。
表4 量表各维度及总体的信度分析结果
5.效度分析
效度检验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的结构维度来源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我国30 名幼儿园教师的半结构访谈分析,其结构维度与具体指标得到15 名国内专家学者的认可,据此编制的量表题项还经过2 位心理学博士与3 名幼儿园教师的评判,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计算量表各因素之间、以及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结果见表5。量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83~0.758 之间,量表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62~0.902 之间,表明量表各因素之间,以及总量表与各因素之间具有联系;且后者的相关系数高于前者,表明总量表与各因素之间又有区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5 量表各因素及各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Hinkin 曾提出量表开发需经历“条目生成——量表编制——量表验证”三步严谨的程序,且“条目生成”是其中最重要最困难的环节,是保证构念测量准确性的前提。测量条目的开发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方法。当测量的对象或现象没有精确的定义或理论支持时,较适宜于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法[23]。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研究较为零散,未有较为精确的定义与统一的理论框架,因此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与访谈资料中有关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质性数据,组成数据库,再进行编码分析与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自下而上逐步生成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要素与具体指标。以此为基础编制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遵循了较为扎实且严谨的研制程序。
本研究提炼出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5维结构,分别是工作分配、工作设施、专业发展、工作氛围、工作报酬,以及下属的12 个要素,分别为时间分配、任务分配、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教学资源、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效果、领导管理、同事关系、自主决策、工资、社会保障与福利。相比美国北卡罗来纳教师工作条件(NCTWC)调查的五个经典维度:在学校的时间分配;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学校领导的质量;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学校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性[16]。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结构与要素更加全面,划分更为细致,在具体的指标设置上也更加突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相较NCTWC 调查,本研究增加了“工作报酬”这个维度。是否将工资福利纳入工作条件的范畴一直是国外文献中争论的焦点[17]。尽管金钱性的工作条件与非金钱性的工作条件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机制不同,但是同样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的访谈中,教师均汇报低工资水平会造成教师的低工作投入,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有研究指出,“从事教育职业是为了促进社会和儿童的福祉,而不是作为谋生手段”[17]。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认为教师对薪酬的担忧,会削弱教师职业的奉献与爱心的特质,这不符合当前国际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体面工作”的理念追求,教师作为众多职业种类中的一种,有权追求包括“足够收入”在内的工作条件[24]。
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的编制以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结构要素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已有文献梳理、30 名幼儿园教师的半结构访谈与15 名专家的德尔菲咨询,确立了量表的结构要素与具体指标;进一步通过2 位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以及3 位幼儿园教师对量表题目进行逐题评判,保障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本研究通过较大规模的量化数据,进一步修订该量表,并验证了量表的题项质量、结构效度与信度。删除指标不良的题项后,量表各题项质量均较好;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5 个共同因子,解释了大部分总方差,各题项在5 个维度上均具有较高的因素负荷值,支持了量表的五维结构划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之间的主要拟合指数均达到良好或者可接受水平,进一步说明量表是一个二阶一因子一阶五因子结构。且量表5 因素之间以及5 因素与总表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总表与5 因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该量表的5 个维度及总表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说明该量表所测结果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以上证据表明,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在我国幼儿园情景中测量教师的工作条件状况。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工作设施”维度中有关教学资源的题项与“专业发展”维度存在较高的交叉载荷。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删除的25~28 题共4 道题均是关于教学资源的题项,包括园本课程资源、图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可获取的便利性。在幼儿园的实践中,上述资源确实是幼儿园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载体,也是幼儿园专业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可能导致其与“专业发展”存在较高的关联度。有关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教学资源”的相关题项进行修订与验证。另外,量表编制只是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相关研究的第一步,该量表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现状,探明工作条件的要素与教师身心状态、教学质量、教师留任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确定那些亟待优先改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为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现代化目标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