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锟然
【摘要】校园的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其中,教室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其进行文化布置,是当今十分重视的教育行为,希望让它发挥最大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引领人是校长,也可以是教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更加要高度重视美术室文化的育人功效。二十年来,笔者尝试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合理开发浓厚的美术室文化,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让“个性化”美术室文化在教育人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关键词】校园文化;个性化;美术室文化;审美素养
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处处都应体现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面貌。现今学校很讲求校园文化布置,希望通过学生视觉的解读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教室是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的主要生活场所,无一例外,更要充分利用好它,美化布置好教室这一块阵地,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审美素养的提升。西方学者杜威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努力将自己负责的阵地“让美术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达到育人功效。
二十年来,笔者尝试着以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那什么是“個性化”美术室文化呢?个性化,顾名思义,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美术室文化布置即是美化美术室环境,将美术室的墙壁当作创作的画布,发挥其育人作用。打造“个性化”的美术室文化,让它进入你眼帘的第一视觉能回味无穷,忍不住把视线停下来,并在心灵上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被它的艺术氛围所吸引,给人能产生一种舒适、整齐、美的视觉效应,让“个性化”的美术室文化在教育人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
那么,美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参于“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进行设计,发挥美术室的育人功能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十余年在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方面的体会。
一、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要注重主题的艺术性,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要把美术室环境布置好并不简单,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主题性和艺术性,是有学问的。有些美术室布置是布置了,但很不理想,有的贴挂得五颜六色,花里胡哨,像一个联欢、游艺的场所;有的标语、挂图过多,繁杂纷乱,没有主题,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美术室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学生参于美术活动的主要场所,整洁美观、充满浓郁艺术氛围的环境布置,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美术教师,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要注重主题的艺术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组评审,我校申报的课题“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GLA102052。我校精心设计并努力渲染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打造“景致怡人、和谐优雅”的精品校园、与“精神、文明、风貌”的班级长廊的审美化主题建设等。学校校舍、园林、雕塑、操场、游艺设施、橱窗……校园景观的美育特点及设计方法的研究,从学生角度对校园景观环境审美形象的再创造研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在无形中净化着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染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美术室文化也不例外。于是,一群热衷于书画创作的学生在美术教师的组织下走到了一起,创建了“童梦”艺术坊,以学生特有的方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情与景,用手中的画笔勾勒童真世界里的奇妙景象。“童梦”艺术坊,这是一个为热爱艺术的学生实现梦想的理想乐园。我们以“童梦”艺术坊为主题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建立完整统一的“童梦”艺术坊形象,并设计了一系列的视觉识别形象。如,设计“童梦”艺术坊的形象标志、活动旗帜、活动服装、会员胸卡、创建网站、建立成长档案和完善“童梦”艺术坊的创建意义、活动宗旨、章程、人员组成、联系档案、活动内容及计划完整的议题环境。“童梦”艺术坊变成了一个充满童真色彩,彰显浓浓的艺术氛围的艺术坊。这里成为了学生喜欢的活动场所,成为学校对外开放的地方,成为学校又一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一位东莞的校长参观后说道:“这个地方真漂亮,学生在这样舒适的环境参与美术创作活动肯定很感兴趣,很开心。”在这浓浓“个性化”艺术氛围中,发挥出潜移默化育人效应,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二、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要发挥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美术室是学生学习美术活动的主要场所,尤其是美术兴趣小组的学员,把美术室当做自己的“家” ,发动学生参与美术室文化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着手布置教室时,教师也可先发动全体学生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然后选定最佳方案,予以实施。各项具体任务,也应尽量发动更多的学生去承担,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下转第21版) (上接第20版)这样,在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过程,也成为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会说话的墙壁”, 从而地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自从成立“童梦”艺术坊,师生付出很多的心血,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与精力,但在创建的过程中收获很多。如,组织学生参与布置美术室文化,绘制“漫画名星专题”“走进大师专题”“图腾印象专题”等栏目,深化“童梦”艺术坊的内涵。这样不仅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参与的机会,还能让我们的美术室充满新意与活力。通过学生美术学业展示,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让他们的作品得以充分展示,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更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增添了更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正如四(6)班小卓的家长在建议栏写道:“我很满意这种富教于乐的美术教育。”
近年来,还将学生的绘画、书法、陶艺等获奖作品及平时美术课堂优秀作业在美术室重点区域布展,美术文化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课间,这里挤满看画展的学生。平时默默无闻的一些学生,当自己的作业被展出的同时,也唤醒了他(她)内心的自信或对美术的向往。“个性化”的美术室文化是一个敞开的“课本”,以美术审美文化为引领,师生共建美术室视觉文化,形成影响校园文化的强势,构筑一道道靓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
三、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要体现信息的及时性,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光亮是注意。”只有能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才有可能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才更换一次的教室布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堆毫无生气、熟视无睹的死物。因此,想要发挥美术室的育人功能,就应做到切合形势、及时更新。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大规模的变化,可以是一些小范圍的、有针对性的变化。
比如,我们在“童梦”艺术坊美术室,设计了每月“童梦”之星小专栏;每周“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小专栏;每周活动式美术作业展览墙;学生活动剪影小专栏;名师名画小专栏等。这些信息经常更新变化的布置不仅能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新鲜的感受,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新的布置内容会给学生及时的教育、鼓励、启发和熏陶。所以,这面“会说话的墙壁”就能时时提醒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向上。它的“育人功能”也就不言而喻了。“个性化”美术室文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素养。
四、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在选择布置美术室的环境材料时,选择多样性、可变性的操作材料,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环境、空间和学生年龄的变化等对操作材料及时调整和改变,提高材料的实用性、多样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
美国的布鲁纳曾说:“学习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来完成布置美术室环境活动内容,学生的兴趣是浓郁的,是充满好奇的。以前,我们让学生用的是蜡笔、水笔等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使学生们感觉到索然无味。现在,“童梦”艺术坊美术室环境使用材料的可变性和学生美术创作材料的多样性,让整个美术室色彩斑斓,艺术形式多样,散发出浓厚艺术气味。如,我们创作的材料有砂纸、彩色卡纸,有废弃的纸桶,有各种饮料罐等。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合理指导学生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能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快乐成长。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爱好等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性质的活动材料供选择。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笔者相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高涨的,操作的欲望也是强烈的,教学效果也是令人惊叹不已的。在各种可变与多样的材料的创作中,学生的眼界不断提升,相信他们的审美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往昔“孟母三迁”的故事,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教室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渠道,而美术室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的缩影,打造“个性化”美术室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让美术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使学生能在更好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参与文献:
[1]周宪.反思视觉文化[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宋宏雄.教室育人环境与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3]房忠喜.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谈谈班级文化布置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J].才智,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