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程度量级的主观立场表达

2022-06-06 13:24崔希亮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 程度副词;主观立场表达;二语学习

[摘  要] 汉语程度副词数量众多,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它们的程度量级以及程度表达与比较量级的关系。本文从立场表达的角度出发,把程度副词分成两个大类:一类参与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一类只是客观地描写和刻画某一状态或陈述某一事实。这两类程度副词在概念意义和句法分布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第二语言学习者如果对这两类程度副词不加区分,就会造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句子,因此对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程度副词进行区分,有利于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正确使用汉语的程度副词。

[中图分类号]H146;H136;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2)02-0001-09

我们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的时候出现一些偏误。例如下面一些中介语的例子①:

(1)*不管去哪办事都靠新技术很快就会办好,并且人工员也是挺专业的,太善良。(QQK)

*她的专业是心理学,所以她想当一个真有名的心理学家。(QQK)

*毕竟都说孩子调皮老不好,多半是因为家长惯的。(QQK)

*住在北京是我最大的梦,我怪高兴的。(QQK)

*我想我自己,这就是好厉害的部分。(QQK)

这些句子划线的部分都有问题。可是问题究竟在哪里呢?主要是程度副词的使用问题。“太善良”这种表达方式通常带有否定意味;“真有名的”不能做定语修饰名词,不过改成“很有名的”就没有问题了,这说明程度副词“真”和“很”是不一样的;“老”修饰形容词的时候,后边要加“了”,这也与“很”不一样;“怪高兴的”从语法上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感情色彩不对;“好厉害”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例如“好厉害的角色!”,但是只能用在感叹句中。中介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就需要知道造成偏误的原因是什么。

1. 程度量级和比较量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比较的结果在我们的认知概念体系中就是梯度,就是等级。在语言表达层面我们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种梯度和等级。例如比较句就是其中的一种:

(2)这个苹果小,那个苹果大(两项比较:大小相较)

This apple is small,and that one is big.

这个苹果比那个小。

This app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ne.

那个苹果比这个大。

That apple is bigger than this one.

这个苹果不如那个大。

This apple is not as big as that one.

(3)这个苹果小,那个苹果大,上边那个苹果更大。(三项比较:大小相较)

This apple is small, that one is big, and the upper one is bigger.

(4)这个苹果大,那个更大,上边那个最大。(三项比较:在大的范圍内相较)

This apple is big,that one is bigger, and the upper one is the biggest.

(5)这个苹果大,那个苹果比这个还大。

(两项比较:在大的范围内相较)

This apple is big,and that one is even bigger.

以上所有的例子都是纯粹的比较,这种比较都是客观的描述性比较,不包含言者立场表达(stance-taking)在内。至于什么是立场,我们下文会专门阐述。第(2)组是大小两项相比较,可以用两个小句来表达,也可以用不同的比较方式来表达;(3)是从小到大三项比较;(4)也是从小到大三项比较,但是这种比较是在“大”苹果的范围里边进行比较的;(5)也是两项比较,但是也是在“大”的范围里比较。这种相较的意义,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采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大”是原形,“更大”“还大”是比较级,“最大”是最高级,“更”“还”“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拿英语的语法来套汉语。我们知道英语的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变化有规则的如big,bigger,biggest;high,higher,highest,不规则变化如good,better,best。汉语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的语法形式。那么我们是如何表达比较级这个语义范畴的呢?我们可以通过程度副词来实现。

(6)这个苹果最大。(隐含比较)

This apple is the biggest.

(7)这个苹果挺大的。(不是比较,是纯粹的程度量级表达,包含说话人的主观立场)

这个苹果蛮大的。

这个苹果够大的。

这个苹果怪大的。

This apple is quite big.

(6)所表达的是比较的最高级,在这里比较是隐含的,这也是比较客观的陈述,但是究竟有多少个比较项并不清楚。第(7)组是主观描写,这几个句子并不涉及比较,所以也不存在着比较级的问题,但是在这一组里,这些表达都有情态意义,它们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和立场表达。类似的例子在汉语里还有很多。例如:

(8)这个苹果贼大。

这个苹果老大了。

这个苹果太大了。

这个苹果好大。

这个苹果真大。

这个苹果忒大了。

这个苹果可大了。

这个苹果真够大的。

这个苹果可真够大的。

…………

This apple is very/too big.

(7)和(8)这两组只是描写苹果的大小,纯粹是一种程度量级的表达,不存在比较量级,它们都是说话人主观立场表达的例子,都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在里面。在现代汉语中这种表达还可以有多种变化。例如:

(9)这个苹果非常大。

这个苹果特别大。

这个苹果绝对大。

这个苹果相当大。

…………

This apple is extremely big.

(10)这个苹果太特么大了。

这个苹果贼特么大。

这个苹果老特么大了。

这个苹果忒特么大了。

…………

This apple is extremely big.

(9)(10)两组都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所不同的是后者主观态度比前者强烈。以上(2)~(10)都包含着“程度副词 + 形容詞”这个语言形式。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把它们都放到比较量级中去考虑,或者不加区分地认为都是程度副词表达的程度量级,就会造成混乱,让学习者误认为程度副词在性质上和用法上都是一样的,就会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程度副词“更”“还”“最”用在比较句中或者隐含比较的句子中,它们有比较量级的作用;而程度副词“贼”“老 ”“太”“好”“真”“忒”“可”“可真”“可真够”等则不会用在比较句中,也不隐含比较的意义,而是用来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包括言者的评价、判断、情感,与言者的主观认识有关。关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我们同意邵敬敏(2017)的观点“任何句子其实都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的产物,只不过,有时客观性比较清晰,主观性比较隐蔽;有时主观性比较显豁,客观性似乎隐藏起来了;有时客观性比较强,主观性比较弱;有时主观性比较弱,客观性却比较强”。汉语的程度副词在表达言者主观立场的时候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

2. 程度量级表达中的主观立场

立场表达和语言中的认识观有密切联系,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定义和价值。关于立场这个概念的内涵,各家的观点和研究范式不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研究范式:语义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范式、功能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范式、互动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范式(罗桂花,2014)。Biber & Finegan(1988:1)明确提出“立场”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对信息的态度、感觉、判断或者承诺的显性表达”。Biber & Finegan(1989:93)又对立场的定义做了补充,指出“立场是对信息命题内容的态度、感觉、判断或承诺的词汇或语法表达”,也就是说立场是用词汇手段或者语法手段来表达的。那么到底是谁的词汇表达或语法表达?从静态的角度看,指的是语言中句子的词汇表达和语法表达;从动态的角度看,指的是交际双方的词汇表达或语法表达。Du Bois (2007)设计了一个立场三角形,并用三角形的三个侧面——评价、定位和一致——来代表立场表达的三个不同侧面。从互动的角度来看,立场表达是一个言语互动的过程,立场表达既包括对言者所述命题的态度、评价,也包括言者对受话人的态度(方梅、乐耀,2017)。语言交际中的立场表达往往指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主观性的问题、言者信念的问题、预期和反预期的问题以及言者情感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些国外的学者或多或少的都曾涉及到(Jaszczolt K.M., 1999、 2000; Wu, Ruey-Jiuan Regina,2004;Stivers, Tanya, 2008; Hideki Saigo, 2011)。关于立场表达的相关研究——主观性、评价与互动——姚双云(2011)曾对Englebretson (2007)的观点做过专门的介绍。我们认为在句法语义研究中,立场表达属于情态范畴;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立场表达属于言者意图和语力范畴。言者立场表达在话语中具体体现为言者态度(attitude)、言者情感(affect)、言者判断(judgement)和言者评价(evaluation),这与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言者态度有一致性(崔希亮,2000)。前人关于副词的立场表达研究,多聚焦于情态副词,如Biber & Finegan(1988:1-34)对英语情态副词的研究。实际上汉语的程度副词有一部分是可以表达言者立场的,这个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关注得不够。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在程度副词所表达的程度量级上展开探讨,极少涉及言者立场表达的问题。例如陆俭明、马真(1982:84)把程度深的副词分成三类,见表1。

这个分类基本上是继承了王力(1943[1985:131-132])的观点,把能不能表达比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程度副词从句法语义上来看,最重要的功能是表达性质状态的程度高低、深浅、大小、轻重、远近等,很自然地人们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程度副词的程度量级上。例如马真(1988)按照程度意义的深浅,把程度副词分成程度深的和程度浅的两大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分出小类,与此同时,又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区分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

我们也可以从立场表达的角度出发把程度副词分成两类:一类不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另一类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前者与形容词组合之后一起描写一种状态或者刻画某种客观的程度,如“很漂亮”“比较漂亮”“非常漂亮”“越发漂亮”等,后者修饰形容词之后,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评价,有比较强烈的主观性,如“好漂亮”“真漂亮”“太漂亮了”“怪漂亮的”等。所以在程度量级的表达当中,可以是纯客观的程度状态描述,也可以是说话人的主观感受表达,而这两类程度副词在用法上和意义上都是不一样的。例如:

(11)这个计划做得很好。

(12)这个计划做的真好。

究竟怎么好才算“很好”,怎么好才算“真好”,其实很难有客观的标准,从概念意义上说,“很”和“真”都表示程度高,但是如果从人际意义上说,“很好”的主观立场表达显然不如“真好”那么强烈。在话语交际中,例(11)如果“很”不重读的话,就是一个一般性的表述,说话人对这个计划的评价没有太多的主观情感在里面;而例(12)则很不同,“真好”包含了说话人的立场表达,言者的主观感情色彩非常明确。如果有人问“我今天这身衣服怎么样”,回答的人说“很好”,听话的人会些许有些失望,因为这个评价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如果回答的人说“真好”,听话的人会从这个表达当中体会到说话人的立场和情感。言者主观立场表达可以有多种选择,如“真不错”“好棒”“太棒了”“太好了”“老好了”“绝对棒”“有点儿粗糙”“忒差劲了”“真够草率的”等等。当然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真好”表达的不一定是正面态度。例如:

(13)(老王在洗杯子,不小心把水晶玻璃杯子打破了)哎呀!(无奈地)真好,Nice!

说话人可以用积极意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负面立场,如(13),可以用消极意义的语言形式表达正面立场。如果不是从互动的角度看,我们就很难发现这种现象。

3. 表达主观立场和不表达主观立场的程度副词

在汉语语法学界大家对程度副词的看法是不太一样的,赵元任(1979:348)列出了“很、挺、怪、真、好、好不(好不利害=好厉害,‘好不’只用在多音节形容词前)、极、满、才……呐、还(他身体还好)、还(要)(你坏,他比你还(要)坏)、更、再(再冷我也不怕。再好没有了)、顶、最、太、忒、多(多高)、够、甚、至、颇、绝、较、非常、异常、十分、特别、尤其、有点儿、略微、稍为、比较(的)、不大、不老、过分(的)、这么、那么、多么”。朱德熙(1982:196)列出了 17 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程度副词:“很、挺、怪、更、最、太、忒、好、真、较、比较、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不大”。此外,夏齐富(1996)、李泉(1996;2002)、徐晶凝(1998)、杨荣祥(1999)、张谊生(2000:22)等各家所列举的程度副词多少不一,有人对汉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共找到101个程度副词(吕文杰,2013:32),但是朱德熙列举的17个高频程度副词大家都是认可的。研究程度副词的文章著作可谓不少,但是他们大多不区分主观立场表达和非主观立场表达这两类不同的程度副词。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语法分布的角度来探讨不同程度副词的差异(徐晶凝,1998;李泉,2002;刘平,2011),从主观立场表达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章还比较少见。

程度副词表达主观立场,这个应该属于程度副词的属性特征之一。关于程度副词的属性特征,李琳(2004)总结了程度范畴的语义特性“度量性、级次性和连续性”,这基本上还是没有脱离对程度副词程度量级的刻画。蔡丽(2010)指出了程度范畴与数量范畴的区别特征,即“模糊与精确、抽象与具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这里已经涉及到了主观与客观的概念。吕文杰(2013:39)则区分了典型的主观程度副词和典型的客观程度副词:

典型主观程度副词有: 太、够、怪、好、挺、过、老、特、满、蛮、真、多、多么、异常、过于、过分、好不、何等、何其、极度、极端、万分、不大、忒、暴、超、巨、奇、贼、无比、绝顶、绝伦……

典型客观程度副词有: 最、最为、比较、大、更、越、较、稍、甚、略、至、殊、尤其、尤为、愈、愈发、愈加、更加、特别、十分、极其、非常……

这种区分的细节究竟是否合理还值得商榷,比如把“绝伦”当作程度副词是否合适,但是这个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徐晶凝(1998)提到了程度副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其实已经涉及到了程度副词主观性的问题,只是没有从主观立场表达的角度进行探讨。马真(2019)曾专门讨论过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很”“挺”“怪”“老”,指出它们在意义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是表现在风格色彩上的不同,二是表现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很、挺”不带感情色彩,“怪、老”都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怪”带有亲呢、满意、爱抚、调皮的感情色彩。这种观察是很敏锐的。他们都注意到了程度副词表达感情色彩的功能,这都是从句法语义和功能的角度出发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果从互动的角度来看这种感情色彩就是立场表达。

从语法分布上看,有的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的时候后边还要带上其他成分。例如 “挺”可以是“挺  +  adj”(挺大),也可以是“挺 + adj + 的”(挺大的),“怪”,不能仅仅是“怪 + adj”(*怪难),一定是“怪 + adj + 的”(怪难的),“太”则既有“太 + adj”(太大),也有“太 + adj + 了”(太大了),“太大”表示过犹不及,“太大了”一种可能是表达过犹不及的概念意义,另一种可能是表达赞叹的感情意义,“老”则一定是“老 + adj + 了”(老浪漫了),“很”在修饰形容词的时候没有太多限制。这一点可以通过语料库的调查看得出来,见表2。

如果对汉语程度副词是否表达言者主观立场不做区分,那么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会得到错误的印象,说出如下一些句子:

(14)*这里的风景太美!(QQK)

*中國人太勤劳的。(QQK)

*中国面积太大,还有人多。(QQK)

*因为我们都有手机,所以我们的生活太容易!(QQK)

(15)*她高兴极了,因为她没想到我能买给她真漂亮的裙子。(QQK)

*太阳很大,所以我们的真冷的身体越来越暖和。(QQK)

(16)*我跟她说我们演一个戏吧,就老浪漫一点的。(QQK)

(17)*所以他说的时候呢,说的怪难,说普通话。(QQK)

例(14)的句子从表面上看语法没有错误,但是从上下文来看,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抱怨风景太美、中国人太勤劳、中国面积太大、我们的生活太容易,恰恰相反,他们想表达的是正面立场,是赞美这里的风景太美了,中国人太勤劳了,中国面积太大了,我们的生活太容易了,但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太+adj”从概率上来看,大多数情况下都表达言者的负面立场,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表达偏误。根据BCC语料库多领域子库的统计①,“太+adj”大多数例子都是表达言者负面立场的,见表3。

我们之所以说从概率上看是这样的,是因为真实语料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并不绝对。例(15)“真漂亮的裙子”“真冷的身体”显然是把表达言者立场的程度副词当成了一般程度副词,“真+adj”表达言者立场,所以一般不会做定语,因为只有在客观描述某种状态的时候,程度副词加形容词才可以做定语。从母语者的语料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真 + adj”都是表达言者立场的,见表4。

例(16)的“老”,例(17)的“怪”都是可以表达言者主观立场的程度副词,在话语中,“老 + adj + 了”是惯常搭配形式,“怪 + adj + 的”是惯常搭配形式,在言语交际中,它们都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立场。这也可以从语料库的统计中得到验证,见表5、表6。

“老 + adj + 了”在句类上表现为感叹句,因此表达言者主观立场的感情色彩非常凸显,它们都是必须结句的,不能充当定语,所以不能说“*老浪漫一点的”。例(17)的“怪”也是必须用在“怪 + adj + 的”格式中,很少单独修饰形容词,而这个惯常搭配形式也表达言者主观立场,从程度上来看,不如“老”“真”“好”那么深。“怪 + adj + 的”既可以表达正面立场,也可以表达负面立场。我们也可以从语料库的统计中找到证据,见表6。

“程度副词 + adj”能不能充当修饰成分是鉴别程度副词主观立场表达能力的一个标准。因为在充当定语的时候这个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是一种客观描写或陈述,而在单独使用的时候,这个形式所表达的是一种感叹,客观描写或陈述不带感情色彩,感叹带有比较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试比较:

(18)他笑了,低下头,很温柔、很缠绵 地吻上洁衣。(BCC)

很漂亮的云。很常见的曲子。(BCC)

挺开心地讨论化妆品的人。(BCC)

挺美的故事。(BCC)

非常自然地采取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伟大和崇高的平等原则。(BCC)

非常得体的西装。(BCC)

(19)好美好美!我激动了!(BCC)

他们用“太有意思了”“太开心 了”等语言向记者表达着真切的感受。(BCC)

老霸道了 !回复你可别是干完活走人,连家都回不了啊!(BCC)

快递也忒慢了吧!(BCC)

昨天晚上我那四个朋友可真够愚蠢的了。(BCC)

那时候可开心了!(BCC)

例(18)中的句子,无论是做状语还是做定语都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立场,这些句子在话语中都是客观描写或者陈述,所传达的信息其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在例(19)中情形则不同,“好美好美”“太有意思了”“太开心了”“老霸道了”“忒慢了”“真够愚蠢的”“可开心了”所传达的信息带有清晰的感情色彩,言者的感叹立场非常明确。可以看出这两类程度副词所构成的语言形式在句类分布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在陈述句中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没有感情色彩,不表达说话人的立场;在感叹句中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说话人的立场。

4. 结语

表达主观立场的程度副词和不表达主观立场的程度副词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程度副词。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区分它们的概念意义,也要区分它们在搭配上的不同特点。从交际和互动的角度出发,我们要了解哪一个程度副词是表达言者主观立场的,哪一个程度副词不表达主观立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程度副词的搭配条件、主观性特征和具体用法搞清楚。否则学习者就会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这些句子从表面上看也许没有语法错误,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把說话人想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如例(14)-(17)。我们在全球中介语语料库中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些例子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就是汉语的程度副词必须区分它们是否具有主观性立场表达和非主观性立场表达属性特征。我们只是笼统地把程度副词分成这两类,具体到每一个程度副词,其特点和用法又各有不同,我们在教学和研究中要一个一个地去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蔡 丽 2010 关于程度范畴的若干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崔希亮 2020 语气词语言者态度[J].语言教学与研究(3).

方 梅,乐 耀 2017 规约化与立场表达[M].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 锐 2002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韩容洙 2000 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 汉语学习(2).

陆俭明,马 真 1999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语文出版社:34-54;84.

罗桂花 2014 立场概念及其研究模式的发展[J].当代修辞学(1).

马 真 1988 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

——— 1991 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J]. 汉语学习(2).

李 琳 2004 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李 泉 1996 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A].词类问题考察[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2002 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J].语言研究(2).

劉 平 2011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D]. 武汉大学博士论文.

吕文杰 2013 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邵敬敏 2017 主观性的类型与主观化的途径[J].汉语学报(4).

夏齐富 1996 程度副词再分类试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3).

徐晶凝 1998 关于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杨荣祥 1999 现代汉语副词次类及其特征描写[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

姚双云 2011 《话语中的立场表达:主观性、评价与互动》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

王 力 1943/1985 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张谊生 200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赵元任 1979 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Berman et al 2002 Discourse stance: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J]. Written Language & Literacy, 5(2):253-287.

Biber, D. & E. Finegan 1989 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J]. Text, 9(1):93-124.

Bybee, Joan & Suzanne Fleischman 1995(eds)Modal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Biber, D. & E. Finegan 1988 Adverbial stance types in English[J]. Discourse Process, 11(1):1-34.

Du Bois, J.W. 2007 The stance triangle[A]. In R. Englebretson (eds.),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3-182.

Englebretson, R. 2007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An introduction[A]. In R. Englebretson (eds.),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26.

Hideki Saigo 2011 The Japanese 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Talk-in-Interaction[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Jaszczolt, K. M. (eds.) 1999 Discourse, Beliefs and Intentions——Semantic Defaults and Propositional Attitude Ascription[M]. ELSEVIER Science ltd Amsterdam-Lausanne-New York-Shannon-Singapore-Tokyo.

——— 2000 The Pragmatics of Propositional Attitude Reports[M]. ELSEVIER Science ltd. Amsterdam - Lausanne - New York - Shannon - Singapore-Tokyo.

Narrog, Heiko 2012 Modality, Subjectivity, and Semantic Chang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F. R. 1986 Mood and Modal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1 Mood and Modality, Second ed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ivers, Tanya 2008 Stance, alignment, and affiliation during storytelling: When nodding is a token of affiliation[J]. 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41 (1): 31-57.

Wu, Ruey-Jiuan Regina 2004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Stance-taking of degree adverbs in Chinese language

CUI Xil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83  China)

Key words: degree adverbs; subjective stance-tak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many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n degree adverbs in Chinese, but previous studies have paid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extent or intensity  of degree adverb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expressions and degree of compari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nce-taking, this paper divides degree adverbs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o express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position, and the other is to objectively describe a state or a fact. These two kinds of degree adverb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conceptual meanings and syntactic distributions. I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do not distinguish these two kinds of degree adverbs, they will make many specious sentences. Therefore, distinguishing these two kinds of degree adverb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can help the learners use Chinese degree adverbs correctly.

【責任编辑 师玉梅】

[收稿日期] 2022-01-21

[作者简介] 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现代汉语语法。电子邮箱:cuixiliang@blcu.edu.cn。

1 中介语的例子取自北京语言大学“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QQ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