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2022-06-06 13:23赵欣李科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

赵欣 李科

摘  要:大学生是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总体而言是较为良好的,但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国防行为还有待加强和引导,国防技能和国防创新能力亟需下大力气教育培养。因此,高校可通过拓宽国防知识的学习渠道、增强国防精神教育力度、加强国防理想信念教育、保障国防技能训练条件、重视国防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国防教育实践平台等六方面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国防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全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1]。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概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2]2019年1月11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要通过军事课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3]。大学生是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骨干力量。因此,高校必须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要求为目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一、调查工具与研究样本

为调查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现状,自编《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调查问卷》,问卷是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共访谈了4位国防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其中3名有正高级职称)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测试题目分为国防知识、国防精神、国防理念、国防技能、国防创新能力、国防行为六个维度,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确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问卷调查选取陕西省5所高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含大一到大四所有学生),院校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等,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共发放850份问卷,收回842份问卷,回收率高达99.06%。其中有效问卷805份,有效率为94.71%。调查样本中,男生为456名,占56.65%,女生为349名,占43.35%;人文类专业学生145名,占18.01%,理工类专业学生620名,占77.02%,其他(经管、医学类)专业学生40名,占4.97%。

二、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现状分析

(一)国防知识储备参差不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问卷从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方面设计了10道题目来调查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作答情况见表1。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平时会关注国家安全问题,了解国际战略形势及战略动向,且具备一定的防间保密意识,而对于中国国防、军事思想、现代战争和信息化装备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熟悉我国的国防法规、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等国防知识,不了解信息化作战、现代作战方式等现代战争概况。可见,学生对于国防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参差不齐的。

(二)国防精神培养到位

国防精神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的群体意识,以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崇军尚武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为具体表现形式,问卷从这四个方面设计了8道题目来调查当前大学生国防精神的总体表现情况,作答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同时能够理性看待爱国问题;93%以上的学生认同英雄,认为这个时代仍然需要培养英雄主义精神,并愿意接受英雄主义教育;90%以上的学生热爱并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认同爱军习武的军事文化;97%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局势,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共同的利益追求。可见,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防精神。

(三)国防理念有所缺失

国防理念是指公民为国防发展树立坚定的国防信念、远大的国防志向和崇高的国防理想。问卷设计了5道题目来调查当前大学生国防理念的总体表现情况,作答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我国国防建设和国防前沿动态,能够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能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愿意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树立了正确的国防价值观。但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大都不愿意去边远艰苦地区工作,而国防建设必定会有艰苦地区,必需有人挺身而出建设边防。所以,高校仍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引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国防志向。

(四)国防技能掌握不足

国防技能是指公民为适应现代战争所需掌握的保家卫国的基本国防技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问卷设计了7道题目来调查学生国防技能掌握情况,作答情况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队列动作。但是,学生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射击、战斗、防卫等技能的掌握明显不足,尤其是对于《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的了解少之又少,近半数学生没有掌握简单的射击学理和基本的射击动作要领,关于战术、格斗、救护的训练也比较少。这说明学生国防技能掌握明显不足。

(五)国防创新能力薄弱

国防创新能力是指为满足国家国防事业面向未来所需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问卷设计了2道题目来调查学生国防创新能力表现情况,作答情况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80%的学生都没有参加过国防创新方面的比赛,70%的学生都对国防科研项目感兴趣。这说明学生都有参与国防活动的热情,可能是客观条件能够给予其参与国防科研和相关活动的机会较少,由此导致学生国防创新能力较低。

(六)国防行为亟待引导

国防行为是指公民将自己对国防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外化的过程。问卷设计了4道题目来调查学生国防行为表现情况,作答情况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会主动抵制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不动摇,但是有些国防行为仍然需要加强引导,尤其是国防就业选择和国防知识应用能力方面亟需加强引导和培养。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提到“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得到不断强化,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但是,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总体上来说较为良好,这也印证了30多年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国防行为还有待加强和引导,尤其是在国防创新能力和国防技能方面应该下大力气教育培养。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培养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为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工作。

(一)拓宽国防知识学习渠道

国防知识是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基础,军事理论课是丰富学生国防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军事理论课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其他自主学习国防知识的渠道。一方面,高校可将军事理论课程内容模块化设置。根据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将军事理论课划分为基础普及模块、意识养成模块、能力提升模块三个模块。基础普及模块包含中国国防(包括国防建设、国防体制、国防动员等)、军事思想、解放军条令教育等内容;意识养成模块包含国家安全、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内容;能力提升是意识养成的外在表现,可开设选修课进行专题教学。另一方面,增设国防知识学习平台。目前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军事理论课、国防选修课和各类国防讲坛等,还有很多高校录制视频教学,除此之外,高校可利用慕课、爱课程等网络平台开设第二课堂,延伸军事教学课堂,拓宽国防知识教育渠道。

(二)增强国防精神教育力度

国防精神的培养需要所有教学单位和教师共同发力,将国防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国防精神教育要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对比古代国防、近代国防、现代国防的发展,加强国防历史的教育,充分挖掘国防历史中的资源,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夯实学生爱国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爱国激情,坚定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人民军队、尊重军人,促使学生主动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积极参与国防建设的实际行动,促进学生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而不断提高自身军事素质,适应国防发展需要。

(三)加强国防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大学生国防理想信念的根本问题在于大学生能否将个人理想与国防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一要增强教育吸引力。在教学中要传授前沿国防军事知识,讲解国防科技动态,分析国际安全形势热点问题,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二要注重教育实践性。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投身军营、参与国防建设,这是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的最好实践;三要提升教育效果。国防理想信念教育要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国防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

(四)保障国防技能训练条件

高校进行国防技能训练,一要提高国防技能训练目标。新大纲对国防技能训练的训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课时作了详细规定。高校要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大纲要求,丰富训练内容。大纲要求必训的科目必须要进行训练,大纲要求选训的科目可以结合学校特点和当地资源开展。二要完善军事训练硬件设施。场地和训练器材是国防技能训练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军训的主要场地是校内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等,而新大纲中规定军事训练要让学生了解轻武器战斗性能、培养应急处置能力等,这些技能培养对场地和物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和军委部门、部队加强合作,争取军委对军训的支持,利用部队现有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必要场地和器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场地和所在地区的资源,比如利用周边公园、山脉开展行军拉练,联系射击馆、武术馆进行射击、格斗训练,联系校医院或附属医院进行医疗救护训练,与校保卫处或地区消防队联合进行消防演练,通过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为学生军事训练提供完备的硬件设施。

(五)重视国防创新能力培养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和创新人才,高校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要以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为着手点,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很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都是依赖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这种教学理念显然不能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国防教育,强化学生国防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国防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大学教育和所有相关课程中,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另一方面,设立国防创新基金。1958年,美国通过的国防教育法案设立了国防教育基金,资助学生完成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高校可借鉴此办法,使部分致力于国防发展的学生专心进行基础科学学习和研究,为国防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六)提供国防教育实践平台

国防行为是国防教育的落脚点,是综合国防素质的外在表现[5]。首先,高校可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设一些军事历史人物塑像、国防教育墙、国防军事教育宣传专栏;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学生传递国防文化,让国防文化在校园文化领地占据优势。其次,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合理利用国防教育基地进行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等,让学生实地感受国防力量的强大;结合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组织纪念活动,培养学生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国防建设。最后,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国防引导。做好征兵宣传和入伍前辅导,组织开展征兵宣傳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入伍的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媒体宣传报道扎根军营、献身国防的大学生事迹,增强学生对国防事业的全面认识;邀请部队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入伍前心理辅导,开展军人职业生涯辅导规划,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四、结语

此次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仅对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很多深层次的因果关系、逻辑进程的总结与分析仍需深入展开。关于高校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逻辑结构与层次维度、不同类别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差异、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是下一步值得充分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0)[2021-12-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2019-01-18](2021-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1061/s3289/201902/t20190201_368799.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改革如何助力中华民族复兴[EB/OL].(2018-03-05)[2021-12-22].http://www.moe.gov.cn/s78/A17/moe_797/201803/t20180315_330135.html.

[5]赵欣,张育.论“综合国防素质”的内涵[J].国防科技,2019(04):88-91.

责任编辑  宋  猛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