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
文言文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怕,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高中文言文更成了学生学习中难啃的骨头,有些教师陷于静态的语言学知识认知而不能自拔,习惯地采用机械训练、生硬灌输,无形之中不仅加重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心理压力而且加重了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负担。解决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这一困局,需要教师积极创设真实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内课文融通中,扎实开展文言文语用学习活动,使学生轻松学、收获多。
一、借助正确学科认知
文言文是汉语言在特定时代长期运用的结晶,其中必然蕴含着自身的语感规律,只是以使用普通话为主进行日常交流的学生难以凭借自己的语感去感知,学生只要能够逐渐形成文言语感,进而把握文言文运用的规律性,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自然就会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出发,努力挖掘和创设适宜学生科学认知的文言文语用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索文言语用的学习规律,并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学习尝试选择用文言文词汇、短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从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利用汉字学习中一些已知偏旁部首的含义,挖掘其中蕴含的文言文学习因素,迁移在教学文言文字词中,是一种极具语言学科特色的正确方法。如“斤”部的字,一般与用斧头砍劈有关。《齐桓晋文之事》中有“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说法,“舆薪”一词教材给出的注释是“整车的柴火”,词语与注释二者之间似乎需要借助记忆才能强化联系。如果看出“舆”中有“车”,就能理解这是一个形声字,本义就是车厢,理解为“整车”的意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再看“薪”中有“斤”,就能明白這是用斧头砍斫树木,也就是弄柴火。这样就无须去记忆词语的注释了。除此以外,对于文言文中大量的词语活用情形,则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保留了词语活用特点的成语,如“草菅人命”“不胫而走”“汗牛充栋”等,以文言文中词语活用的典型用法进行标记,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对照理解。这些建立在正确的学科认知基础上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帮助学生形成文言文理解与表达上的语感。
二、利用个人独特体验
高中学生的日常文化生活和交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带有文言文特质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且是一种与日常口语高度融入的文言文因素,只是没有从文言文学习运用的角度进行捕捉并利用,存在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从有效突破文言文教学难点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种包含文言文运用的个人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将无意运用转为有意运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和课外交流中尽可能多地在口语中运用包含文言因素的词语和句式。
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和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来看,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而语文课程本身也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如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有时喜欢独自哼唱,有时喜欢你来一句我接一句,歌曲的歌词中往往包含文言因素,《牵手》中根据“爱着你的爱”仿说的“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等歌词中,“悲伤着”“幸福着”“快乐着”就是典型的形容词转为意动的活用情形。据此,教师让学生平时唱歌或听歌时,注意歌词中有没有文言因素出现,如果有就抓住进行分析,还可以仿唱出类似用法的歌词。如在《牵手》中哼唱“痛苦着你的痛苦”“自由着你的自由”等。这种个人独特体验的文言文语用情境更多地体现在表达实践上,尤其是在学习文言课文后,对积累的文言词汇、句式,只要开口或提笔,不要怕别人说文白夹杂、现买现卖,要敢于多用用好文言因素来体现自己的意思;不仅自己多用,还带动同伴一起多用用好文言因素的表达,营造学文言、用文言的良好氛围。
三、适时引入社会生活
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也随着发生变化,新词(新说法)不断出现,并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得以流行开来。《咬文嚼字》杂志每年都评选“十大流行语”就是在大量新出现的流行词语中产生的。这些流行语的源头千差万别,但往往也暗中对应着语言发展和运用的规律,需要来一番探索才能看明白,而流行语在学生中最容易流行。
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时不时冒出来的流行语,让学生讨论这些新词或流行语是怎么得出来的,运用了哪种造词方法,这样就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语中找准文言文语用学习的时机。 如“宅男”“宅女”被学生用来称呼班级中喜欢闭门不出做功课的学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流行词中“宅”的用法,无论是名词还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够带宾语,显然这个“宅”也属于词语活用。又如“原年人”是2021年春节期间的流行语,其中的“原年”是“原地过年”的缩略语,这与文言文中大量单音节词的运用和经常出现省略、跳跃的表达很相似。应该说,社会生活中体现文言语用的学习情形还有很多,如时事新闻中主持人的评价涉及文言特征表达的例子很多,也可以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其表达是否妥当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捕捉相关用法,与文言文学习的关键知识建立联系,达到轻松突破文言文学习难点的效果。这样社会生活就是学生学习文言语用的重要资源。
总之,突破文言文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融通课内课外多种学习渠道,联系或者创造真实的情境任务,让学生随时随地都置身于学习、运用文言文的场域中,那么文言文语用学习活动也就无处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