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莉 徐廉欣
◆摘 要:本文紧紧抓住“有效老龄治理”主题,以催生有效老龄治理下的价值为出发点,以红船精神培育为具体视角,以老龄治理下的社会参与为导向,从具体分析老年人社会参与,通过老龄教育具体化、思想高度化拓展老龄人价值的影响范围,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老龄治理下的红船精神培育的关联以及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老龄治理;红船精神;老年教育;社会参与;志愿活动
一、关于红船精神的培育途径的研究
(一)红船精神的理论内涵
“红船精神”是具体的有条件也是不断发展的。“红船精神”早在1921年就随着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组织的成立而诞生,是革命精神的本源,回看历史轰轰烈烈的潮流,它的诞生象征着中华人民觉醒的开始,它的诞生也意味着那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染红了这一整片被“白色恐怖”所笼罩的中国,红船精神也引领着党组织,在革命纲领的创建上起了指导作用,1922年在组织基础上仍然稚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完善了革命纲领,这一新生的组织在思想上居然这么快就已经成熟,红船精神之所以能够指导革命纲领的诞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的思想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甚至可以说红船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完全成功的理论实践思想进步。在新中国从诞生到逐渐繁荣,红船精神都散发着永恒的荣光,它照耀着中华民族前进的光明之路。
(二)红船精神现有的培育途径
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如何弘扬红船精神,探索其现实弘扬路径就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概括起来目前主要有校内、校外两大方面。
校内弘扬主要是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两大路径:就课堂教学来说,将红船精神内化于自我教育中。在学校现场教育中宣扬红船精神理论,以此来弘扬红船精神;就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这主要是借助校园文化宣传栏、典型榜样宣传、理论讲座等校园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校外社会培育机制。从提升红船文化创意产业现有特色、创意、物化设计、产品形态多样化入手,具体从物化设计、研发、设计、营销入手,推广红船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旅游体验模式。本文提出,不妨将老龄治理体系有效利用为紅船精神价值的转化窗口。老龄人群价值的利用和红船精精神谱系的赓续,促进物质因素和文化精神因素共同发展。
二、关于老龄治理的研究
(一)老龄治理的意义
1.微中观意义
从微中观层面看,一方面可使老年人在老龄治理过程中会减少后辈的负担,另一方面对于老龄人自身而言,有效的老龄治理做到 “幸福”地老龄化,就是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老年人“安养”水平增加,即养老安全被从内而外地保障,提高老年人的自身保护能力,以此做到由内而外地安其身和安其心;老年人“乐活”水平增加,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是被动地享受生活,而是主动实现自我价值,有意义有体面有尊严地延续自己的生命;有利于“善终”,美好地度过晚年。从中观角度看,有组织地引导老年人在家庭自我空间、社区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中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不论是与熟悉的亲人,还是陌生的过路人,都不畏惧于交流引导,积极发挥余热,从而提高自我社会价值。在扩大治理的范围后,从而利于由“特权 ”过渡到 “普惠”,即由少数的退休老干部,随后扩大到全体老人,最终过渡到有利于全社会,从而凸显了挖掘潜在价值的取向。
2.宏观意义
从宏观层面看,社会老龄化是中国人口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变迁的结果,老年人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受益于不断进步的医疗水平 ,从而长久地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有效的老龄治理有利于走出“先老未富”和 “先老未备”的发展阶段,利于把整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从而把整个社会的老龄化现状调整为“适老模式”,从而有利于增加可劳动人口,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自动化生产能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在老龄化创新、治理速度和治理智慧中体现中国选择。可以促进数量庞大的中国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融合老龄化治理与国家新时代治理战略,更加紧密衔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世纪末21世纪初,更加彰显人本主义价值观,阶段性目标朝着全面现代化新征程展开。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的影响
在个人因素中,年龄、自理能力和身体状况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在个人因素中,年龄、自理能力和健康身体状况影响了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基于健康老龄化的定义,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时间能够借助外部功能的发展来增长。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可能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拥有更多资源,因此更有能力参与经济、政治或社会活动。因此,为了鼓励老年人的多元化参与,不仅需要通过提高健康教育,还需要发展终身教育,教育能够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使之融入社会,以提高他们继续参与社会所需的技能。
2.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社会因素中,生活方式、配偶身份、朋友圈等因素被联合编入老年人的社会网络。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并没有社交网络或社区的融合渠道,易形成社交孤立。社会关系网络的残缺也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并造成老人日常社会活动能力和心理不适的风险,但团体活动者可通过加入新的社交角色来适应老人的社交需要,缓解退休带来的抑郁。
3.经济因素的影响
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也是影响老人社会经济参与程度的主要原因。和其他人群一样,有固定财产收入的高收入来源的老人也更有机会成为社会工作和娱乐事业参与者。低收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低收入老年人甚至可以没有相应的食品和衣着。只有从低阶段的生理健康与社会安全需要中解放,他们才有高级社会需要或更进一步的自我实现。
4.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中,社区环境与老龄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公共空间是重要交往场所,它担负着居民组织、沟通和互助活动。建设这些场地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进行公共活动服务,它不仅仅是物理的公共空间,是与人进行沟通和交互的社区枢纽,让相互陌生的老人集中到这里,共同感受集体的存在与感受,让老人经过实践活动自然而然地认识,宜居的社会环境就能够为、老人创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存环境,并以此保障老人的社会活动延续,进而降低他们对小家的依赖性,踏出家门,更为方便地参加社区活动。
三、红船精神视域下有效老龄治理
红船精神作为优秀红色革命文化,在应对老龄社会中有着独到的作用机制。历经历史沉淀的中华文明孕育了极具韧性和弹性的文化传统,其红色文化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如今的中国,在这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红色文化就是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我们需要把这一客观条件利用起来再加以升华改造,以中华红色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借用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这一本质特征,把它作为我们国家应对老龄社会的一把利剑,在潜移默化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改善老龄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从受教者到教育者
从老年人自身出发,通过有效途径追寻自己的价值,例如积极接受老年教育,提高思想高度,发挥其所长,大量老年人退休之后也逐渐丧失了角色、角色戛然而止使这类老年人跌入“无角色困境”。自我认知的基础事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才能拨开迷雾找到人生的意义。从被动地被剥夺角色到主动进行角色转换,展现的是角色的两重天。如何帮助退休者认清未来形势,把握有无数可能的自己,在或平淡或美满或艰难的余生创造条件,为人生的最后一秒画上属于自己的标点。如何找到自己残余的能量并进行合适简单的转换,是老年人角色转化能否事半功倍的关键问题。鼓动老年人群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是解决问题的首要,老年人角色的成功转换和体现社会价值的需要在志愿者活动中能够较好的体现。老年人根据早先的生活经历,对中国革命时期所诞生的一系列红色革命精神有正义独到的见解。例如,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的红船精神,老年人见证了无数革命英雄的奋勇抗争。通过由老同志为受访者,教育者的系列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让青少年磨练出坚定的意志力,培育出实干家的执行力,锻炼出面对各种困难的应对力,还可以在深层次锻炼青少年从根源上构筑起防火墙,使青少年得到面对各种社会糟粕文化的抵抗力,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二)从教育者到引领者
对于社会来说,有保障的老龄化,科技、文化等要素同样不容忽视,尤其要加强红色文化机制,以应对老龄化社会。中华文明在历史的沉淀中,孕育了具有强韧和包容的文化传统,其中红色革命文化是最原始、最具新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这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历史起点和条件。红船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开拓果实之一,另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所有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生死考验、付出巨大代价所形成的。在历史这条奔腾不息的巨浪中,红船精神就像永不熄灭的灯塔一直引领着其他革命精神的前行。老年人的余热与红船精神的光芒不谋而合,将红船精神的宣传融入老龄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之中,将红船精神的蕴含融入老年教育、大众传媒中老年教育和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老年教育,通过老同志的领头作用,引导更多人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将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相融,使年轻一辈更好地理解并吸纳其主要红色精神的内涵,从而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孤独终老的背景下,有效老龄社会治理需要考虑个人、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因素,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集聚多元力量,以构建多元受益的老龄治理体系。老龄人力资源的价值通过有效的治理途径,可以集中在宣传教育革命精神上体现,红船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心中最初的信念,顺着老同志的引领,踏着新时代的洪流展望,把握和发展“红船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对于新中国文化凝聚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红船精神”等红色文化为基石,通过拓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用具有活力的红色精神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钟昌斌. 红船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 嘉兴学院学报,2015,27(04):6.
[2]李文娜. 当代大学生对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探析[J]. 品位·经典,2021(11):3.
[3]谢立黎,汪斌.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及影响因素[J]. 人口研究,2019,43(03):14.
[4]王英,谭琳. "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J]. 人口学刊, 2009(04):6.
[5]段世江,安素霞. 志愿者活动是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渠道——兼论老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必然性.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03),6.
[6]蔡舜,汪建中. 老年教育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12(05):10-14.
[7]彭颜红. 用红船精神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1):3.
作者简介
宋雯莉(200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嘉兴南湖学院学生。
徐廉欣(1994—),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嘉兴南湖学院,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课题信息:嘉兴南湖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项目:“老龄治理視域下红船精神培育研究”(编号:85172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