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固定装置在减少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观察*

2022-06-04 09:56陈晓海陈兰花陈梅梅邹秋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内瘘手臂

陈晓海 陈兰花 陈梅梅 邹秋燕

1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肾内科,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2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目前临床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1]。国内外指南均指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首选通路[2-4]。但长时间的透析治疗,患者在体位变化、烦躁等因素影响下造成穿刺针脱落引起术口出血、手肿胀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且不利于疾病预后[5]。有研究表明,使用简易肢体固定装置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生理痛苦[6-7]。为此,本文选取70例行AVF的MHD患者,观察我科自主设计手臂固定装置对AVF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行AVF的MH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有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且满足MHD治疗指征[4]者;(2)手术部位均为前臂腕部桡动脉一头静脉,均采用端侧吻合方式;(3)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小学及以下学历者;(2)合并精神类疾病者;(3)合并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35±7.1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5例,肾脏疾病类型:高血压性肾病12例,糖尿病性肾病1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8.28±7.11)岁;肾脏疾病类型:高血压性肾病11例,糖尿病性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优质护理措施。(1)成立护理小组:将我科护士分为4组,每组护士分别负责6~8名患者,另设4名组长,负责监督每组护理服务质量及危重、特殊患者护理。对护理人员展开系统性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2)心理护理:护理治疗过程中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焦虑、担忧情绪表示理解,向其讲解治疗必要性,拉进护患距离,引导其吐露负面情绪,并针对性给予心理安慰,增强其对抗疾病自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抚其担忧情绪,鼓励其及时给予患者安慰,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其自信心。(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拍摄视频、开展讲座等方式为患者讲解自体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制定健康手册,包括疾病介绍、自我护理要点等;告知患者禁止使用术侧肢体输液、抽血、测量血压、佩戴饰品、提重物等;为患者讲解造瘘口、穿刺点护理要点,保持术口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术口皮肤;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内瘘,定期使用听诊器听诊或触摸内瘘部位,若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即为内瘘正常,反之则需立即呼叫护理人员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循低脂、低盐、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控制水分摄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提高患者食欲。(5)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术侧肢体情况,监测生命体征;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定期监测患者血压,观察血透过程中是否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若出现需降低透析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超滤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报告医生。

1.2.1 对照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采取传统的固定方法。在内瘘穿刺成功后,用3条胶布固定,第1条肢布固定于内瘘针柄处(防止针头移动),第2条胶布固定于针梗处(敷贴式的胶布达到保护针梗的目的),第3条胶布交叉固定于内瘘针的软管部分(再次固定,防止针脱出)。

1.2.2 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措施联合手臂固定装置。使用我科自主设计的手臂固定装置保护上肢:此装置包含固定装置本体,于本体内部表面两侧设置若干固定滑动杆,分别于滑动杆两侧配备滑动套筒,第二轴动连接杆轴动连接于滑动套筒表面,一端轴动设有手臂支撑托板且表面配备固定魔术贴,另将第一轴动卡杆卡入第二锁杆,固定装置本体两部分,同时旋转轴动支撑板使第一轴动连接杆一端的调位卡杆卡于限位卡槽内部,调整固定装置本体角度,此时将患者手臂放于手臂支撑托板上并使用魔术贴固定手臂,有利于支撑手臂。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出血、手肿胀、血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于透析治疗1个月后应用透析患者生活治疗量表(KQD)[8]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从疲劳(FD1)、抑郁情绪难度(DD)、躯体症状(PSD)、挫折(FD2)及人际关系(ROD)等5个维度展开,共26个条目。使用1~7分表示从“总是”~“无”,共182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706,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具有良好信效度。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透析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KQD评分比较 透析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KQD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KQD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AVF指借助人工力量将皮下某一动脉与距其相近的浅表静脉进行吻合,在长时间高压力、高流速及高流量的动脉血流冲击下,静脉血管壁逐渐增厚、血管腔逐渐增宽,被用于MHD中,也被称为MHD患者的“生命线”[9]。因此,如何保护“生命线”,延续内瘘使用寿命成为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

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全方位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改善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史晓艳、庞敏娜等[10-11]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AVF术后并发症。传统的固定方法,常因体位变化造成穿刺针脱落引起手肿胀、出血等。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KQD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我科自主设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可减少AVF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此装置与常规固定方式比较,通过第一与第二轴动连接杆相互作用,加强装置牢固性;通过手臂支撑托板使手臂呈直线,同时可依据治疗需求调整装置本体角度,避免手臂弯曲造成穿刺针滑落、脱出反复穿刺引起手肿胀、出血等并发症,同时通过表面魔术贴固定患者手臂,限制其肘关节活动,患者可依据自感舒适度调节魔术贴松紧度,保证血流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采用滑动杆等设计方式,结构上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收纳;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操作,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生理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我科自主设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且便于收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内瘘手臂
2021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配网不停电作业的引流线固定装置调试系统优化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手臂上的抓痕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动静脉内瘘穿刺肿胀后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完美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