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丽
患者自觉腹部有突发性疼痛的现象即为急性腹痛,患者多伴有阵发性出汗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作为内科急诊患者常见病,急性腹痛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及进展迅速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可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急性腹痛可能涉及多种病因及多个科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不利于临床及时制订针对性等病情控制和治疗方案,容易导致患者最佳治疗时机被延误,导致医疗事故发生概率显著升高,甚至会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本次研究以自2020 年7 月~2021 年6 月在我院内科急诊进行诊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临床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内科急诊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50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随急性腹痛症状,体征检查可见腹胀、反跳痛、腹部肌肉紧张以及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征,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发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②患者意识清晰且智力正常,在了解本次研究目的的基础上自愿加入;③试验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或者退出本次研究者;②同时期参与其他研究或者试验者;③有药物滥用史、酒精依赖史者;④检查依从性或者配合度不高者。纳入男性患者88 例、女性患者72 例,年龄范围:21~69 岁,平均年龄(45.23±3.09)岁,自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h~5d,平均时间为(48.25±2.36)h。合并高血压患者37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9例、合并胃溃疡患者23 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20 例。
首诊医师对意识清晰及生命体征平稳者进行病情询问,了解患者病史以及不适感,给予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等系统化的临床检查,对患者腹痛位置进行适度按压触摸,以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腹胀、压痛及外伤等,并实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病症表现,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依照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必要的检查,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腹部CT 检查、腹部彩超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检查,若有必要需要实施诊断性腹腔穿刺,必要时实施肠镜与胃镜检查。若患者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以及心前区不适及生命体征剧烈波动者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通过心电图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若心电图未检出异常则需要进行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检查,待明确诊断后立即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
(1)分析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疾病检出情况;(2)分析辅助检查结果。
急性胃肠炎103 例,占68.67%;消化性溃疡38 例,占25.33%;急性胰腺炎28 例,占18.67%;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13 例,占8.67%;急性阑尾炎10 例,占6.67%;急性肠梗阻8 例,占5.33%;消化道穿孔2 例,占1.33%,泌尿系结石3 例,占2%;卵巢囊肿2 例,占1.33%;异位妊娠1 例,占0.67%;急性心肌梗死5 例,占3.33%。
血常规检查139 例,阳性患者90 例,阳性率为64.75%;尿常规检查90 例,阳性患者30 例,阳性率为33.33%;血液生化检查70 例,阳性患者35 例,阳性率为50%;心电图检查13 例,阳性患者4 例,阳性率为30.77%;腹部彩超检查51 例,阳性患者36 例,阳性率为70.59%;腹部CT 检查22 例,阳性患者4 例,阳性率为18.18%。
急性腹痛属于急诊科常见病,以剧烈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身心不适感强烈,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人群发病原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涉及妇科、外科以及内科等多个科室,全身性疾病、腹外脏器疾病以及腹内脏器病变等为主要发病原因。急性心肌梗死为内科常见内科急诊多发病,可导致患者产生腹痛感,一旦处置不当可引发严重不良结局,甚至会导致患者面临死亡威胁。
作为急性腹痛首诊科室,急诊内科必须对腹痛类型进行准确鉴别和诊断,准确划分疾病类型以便为临床制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急性腹痛诱因较多,临床鉴别和判断难度较大,首诊医师必须于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等相关信息并配合相应的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与误诊风险,防止患者病情延误或者因治疗不当而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大部分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病史,饮食不洁或者暴饮暴食等可导致急性肠胃炎发生几率显著升高,容易引发腹痛。
腹壁膜肠系膜根端为急性腹痛患者腹壁疼痛主要感知部位,该部位对牵拉敏感度较高,对化学刺激也具有较高的敏锐度,不同原因引发的腹痛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疼痛性质以及疼痛部位不同,如中上腹疼痛多为溃疡疼痛,右上腹疼痛提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或胆管炎,左上腹疼痛则为急性胰腺炎,右下腹疼痛多为急性阑尾炎、泌尿系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等。因此,一旦腹内脏器症状发生强烈的腹内疼痛感即为首先出现的症状。急性腹痛病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尽管腹痛体征以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引发原因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以及腹腔内外脏器病变。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医师必须综合患者饮食情况、病史、生活习惯以及家族遗传史等进行综合判断,配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性检查手段进行病情评估,尽可能避免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发展过程,掌握患者疼痛时间、疼痛性质以及程度。下腹疼痛可能由盆腔病变及结肠病变等引发,需要对盆腔及结肠部位进行重点检查,若患者主诉上腹疼痛,可能由十二指肠或胃病变等引发,需要对上述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神志、神态、面色、呼吸、血压及脉搏等,明确患者疼痛特征以及部位等并将患者腹部作为重点观察部位,观察双侧腹股沟部位是否存在肌肉膨胀、紧张及神经压迫等情况。配合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等辅助检查有助于临床了解患者感染以及出血情况,内镜检查等有助于临床确定病灶范围。
此次研究中,通过询问患者病史、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诊断过程中配合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等系统化的临床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腹部彩超、腹部CT 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检查等均能够明确患者病因,可显著提高确诊率。本次研究中,检查结果显示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疾病类型多为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提示上述病症临床发生率较高,能够为临床进行病情鉴别及判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急性腹痛为内科急诊常见就诊原因,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患者病情进展或者迁延,临床医师应该综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并配合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准确率,以便为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