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林 赫志学 咸萍
【摘要】时空观念包含了对时间、空间、历史事件的整体感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较多,包含了中国史和外国史,其中中国史又包含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复杂。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要基于特定时空进行研究,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才能更好地解决历史问题。高三复习阶段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冲刺阶段,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立足于高三历史复习,以具体的高考题为例,探索了时空观念构建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0—0125—0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突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推理能力,还原历史面貌,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事物架构,掌握其中的联系关系。另外,教师还要引用历史地图,包括疆域图、形势图、路线图等,深入挖掘历史地图中包含的信息,让学生掌握历史活动的空间存在形式,了解历史事物背后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考题全国卷(历史)分为卷I、卷II和卷III,这三套试卷在具体的考查题目上有一些差别,但是题目总量、分值分布、题型基本一致,考题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包括中国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世界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考查形式图文并茂。其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大多与时空观念有关,2020年全国卷I中共有9道题与历史时空观念有关,全国卷II中11道题与历史时空观念有关,全国卷III中有9道题与历史时空观念有关,历史题的总数都是17,由此可见,高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视程度。
纵观近些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可以发现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考查点,只有把握住高考题的出题规律,掌握考查特点,才能在高三复习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提高。从近些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时空观念的基础知识是考查重点,考题大多采用文字或图片材料,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
1.注重时空观念基础知识。高考题中包含了大量的时空观念基础知识题,这些题目包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学科、发展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这类题目不会直接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但弄清时间和空间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2019年全国卷III中就包含了“1916年”“《青年杂志》”等关键词,学生需要由这些关键词判断出题目所呈现的时空,认识到题干中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进而根据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选出合理的选项。除此之外,近些年的高考题中多次出现“陕甘宁边区”,这一词汇包含了特定的历史概念,属于一种隐性的时空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关键词,判断出题目所考查的知识内容,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基础知识入手,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立足于多样化情境。在高考题中,出题人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情境,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展现历史背景,通过设计复杂、陌生的历史情境,全面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近些年,高考题中通常会运用古籍文献、名人文集、教材片段、地图、统计表、漫画等呈现情境,能够将学生带入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全面融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感知历史事件,根据题目内容完成时空迁移[1]。例如,2020年全国卷I第24题就从《史记》中摘取片段,提出春秋初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的事情,最终熊通自立为(楚)武王。通过古籍文献,这道高考题为学生呈现了一个陌生的情境,学生可以通过题干当中“春秋时期”的时间信息,联想所学知识,明确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从而联系分封制、宗法制,最终解决这道问题。
3.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高考题能够对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进行多维度考查,近些年来的高考题包含了时空脉络梳理、时空内涵理解、时空坐标定位、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时空纵横对比等内容,能够体现出分层、分类考查的特点。如时空脉络的梳理,学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弄清内外因素,对事件准确排序。在考查时空脉络梳理时,高考题通常会提取某一个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或原因。2019年全国卷I中第25题,题目立足西汉初期的时间背景,提出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要求学生分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在解决这道题时,学生就需要结合西漢初年的社会背景,考虑当时的生产力,分析统治者所采取的治国政策。通过分析西汉学术思想发展的过程,学生可以明确,兼收并蓄的学术发展特征主要是为了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除此之外,关于时空脉络梳理的考点还会涉及到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或影响。总而言之,高考题能够从多个维度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需要学生把握不同的历史阶段,全面加强时空内涵的理解。
1.积累知识,构建时空框架图。在历史学科复习中,学生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做到积少成多,构建完善的历史时空框架图,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的时空观念。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中采用的是专题史的编写方式,但高考主要按照通史模式出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考题讲解中联系课本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在高考题中,很多题目考查学生对历史时空的综合论述,这类题目在全国卷中通常位于第42题的位置。例如,2019年全国卷II第42题就通过图表的方式,绘制了1800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图表抽离出了两个世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在讲解这道高考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世纪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明确该历史事件的自然背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分析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让所有的信息对接起来,构建时空框架图。例如,在1850年—1900年间,我国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在经济上形成了民族工业,在文化上形成了“中体西用”文化思潮,维新变法思潮空前高涨。在国外,美国经历了内战,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俄国进行了奴隶制改革。在经济和文化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爆发,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印象主义画派出现,电影被发明出来。通过构建时空框架,学生形成了完善的知识架构,全面增强了时空观念。
2.总结经验,挖掘历史转折点。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厘清历史转折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都在不断发展,不同时空下有着不同的历史事件,而其中重要的转折点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着眼点。2019年全国卷I第29题将时间锁定在1919年,在这一时空下,中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被广泛传播,而在世界范围内,“凡尔赛体系”建立。在讲解这道高考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1919年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经验,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认识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历史中的重要转折点通常会影响多个方面,例如,政治上的转折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转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进而改变社会文化,这些都需要学生联系起来。由一道高考题,牵引出众多历史知识点,让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稳定的架构,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更新手段,创新教学工具。在高中历史复习中,教师需要全面加强高考题的讲解,以点带面,利用高考题全面复习历史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结合高考题的类型,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历史时空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常用的历史时空工具包含时间轴、历史地图、历史大事年表等,都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2]。高考题中有关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2019年全国卷II第41题就纵向罗列了清康熙时期、1843年、1950年我国对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海关政策,教师可以用时间轴引导学生纵向对比不同时期的政策,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出发,将与“关税”相关的历史事件集中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时空下事件的特点,分析我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运用时间轴,学生可以分析出古代到近代的税率变化,发现我国海关关税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明确具体原因,包括列强入侵、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等。除了运用时间轴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历史地图,根据高考題目的特征为学生展示历史地图,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清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时空脉络[3]。
4.开放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历史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历史事件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充分利用高考题,在讲解高考题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快速定位时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近些年的高考题中,绝大部分的题目都以材料为支撑,学生需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词,然后结合关键词明确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解答相应的问题。在高考题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包括历史纪录片、影视资源、文物图片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体验。例如,2020全国卷III中第30题描绘了我国中后期工矿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到当时工矿企业已经难以维持再生产,工厂不再热衷于搞好生产,而是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已经到了十分艰难的地步,大部分工厂只能自保,通过积累原料获取利润,是一种畸形的经济行为,经济秩序已经遭到破坏。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影视资料、纪录片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特定历史时空的理解,提高时空观念,把握不同时代的风貌。时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高考复习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思维,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帮助[4]。除了为学生提供辅助材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角色情境,将角色表演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感,全面优化教学效果。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第19题是一道创新化的题型,该问题给出的材料与“英国咖啡馆的发展史”有关,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编写对话场景。这种题型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从未在全国卷中涉及过,能够体现出高考的新方向,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拓展这道高考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现场,让学生写出符合社会背景的对话,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拥有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未来的高考中,历史考题的形式会不断走向创新化和现代化,考题内容会不断丰富,需要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辅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拓展新题型。
高三阶段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必须把握正确的复习方法,以高考题为抓手,帮助学生全方位复习,实现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需要优化高考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时空坐标,进而从纵向视角对历史事件排序,将“点”连接成“线”,展现历史的延续和变迁,最终将多条“线”组成“面”,总结大量的历史事件,加强分析和对比,表达自己的观点,全面构建历史架构,形成时空观念。在高考题讲解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点,从高考题中分析出相应的历史知识,构建完善的时空框架图,联系古今中外,挖掘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在高考题讲解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开放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1]罗娇.历史科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以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为例[J].亚太教育,2016(23):01.
[2]于丹,杨德志.在一轮复习中科学理解“时空观念”类型——以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J].教学考试,2019(53).
[3]李连清.高三历史复习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探究——以“改革开放”专题复习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3):03.
[4]刘仁清.握时空观念构建知识体系——高三历史复习中注重"时空观念"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5):01.
(本文系2020年度天水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三复习中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构建——以高考题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S[2020]GH245)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