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校本教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结合策略研究

2022-06-03 16:20:29陈春玲
考试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心理健康青少年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青年学生发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营养、身体、学习成绩以及对其教育和就业的追求上,而忽略了与学生个体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青年学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促进和教育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以便在21世纪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国学经典;心理健康;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4-0010-04

一、 引言

年轻人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是特定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情绪一直是教育和心理学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学校中的情绪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使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技术来保持积极情绪,避免消极情绪,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发展。因为年龄和认知上的限制,学生很难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所以容易出现不恰当的思维和错误行为。国学经典中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学习这些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应认识到中国古典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标。

二、 诵读国学中经典诗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将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人内在素质的重要工具,不会失去其推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关系,学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我想学”,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智力教育的过程是调节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功能,开发他们的潜力。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实现美学、体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发揮着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古典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首先要树立中国古典教育的理念,并将其扎根于师生心中,这样才能使师生认识到古典教育的意义,为以后中国古典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树立中国经典教育的思想,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经典的优秀思想,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

环境创造了人。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在国学中诵读经典诗文,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国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以经典为主题,在校园内开展师生参与的经典文化塑造活动,以海报、课件、阅读清单等形式营造经典文化氛围来实现。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著作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古诗词诵读会、古诗词接龙比赛等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国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值得保持的、哪些是不值得的等。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传唱经典诗文

在教授中国经典时,教师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享受主动阅读经典的乐趣。例如,在阅读《悯农二首》时,学生们困惑地问:“明明有大量的耕地,为什么农民会挨饿?”学生们在背诵李清照的四首诗时,这四首诗是她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他们先是读词,然后对其进行提问,很快发现词的风格发生了变化;学生们总结陆游的诗句“我渴望走出篱笆门,迎接秋夜的凉爽黎明”,学生们知道,陆游期待着“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但他是如何期待“王师”的等等,利用古诗词让学生默默思考,这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通过教授国学,学生不仅可以收集,还可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徜徉。作为为国家的未来播下希望种子的语文教师,让中文教育渗透学生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一)以爱育爱

教育以心灵启迪思想。教师每次都会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和中国经典,并向他们展示、解释。每年的冬季和夏季学期,教师都要求学生背诵15首古诗。教师记住了“学生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学生背诵之前就被背诵了。这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我们对国学的热爱是潜移默化的,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古代诗词和中国古典研究的丰富文化遗产是学生发展个性和创新的不竭灵感来源。在学习《弟子规》课程时,教师采用情境、故事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遵守《弟子规》第100条。为了夯实教学效果,教师组织了古诗词改写比赛,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二)孝亲爱国

学习经典,增强本领。孝亲方面:“百善孝为先。”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培养学生的孝亲敬长思想,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我会帮助我的母亲一点”“我会为我的父亲倒一杯水”等活动,使学生不断成长,家长也很欣慰。如:“之前我的女儿总是对父母不耐烦,但现在她开始学习如何照顾父母,待人接物也很有礼貌。”这是一个父亲由衷的感慨。感恩方面:如“今年暑假前,教师组织了一次家长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在家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做饭、洗衣服等”“通过建立微信群,不定期地在群里发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章,建议父母适时地借鉴运用。如,家长向孩子介绍不同国家及地区的餐桌礼仪,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再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做法总结、思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三)行为养成

《弟子规》的内容大多涉及一些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分享墙上贴着中国古典故事,学生们每天早读时都会唱《弟子规》。受经典的影响,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优雅、礼貌、宽容、诚实和可靠。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放松,培养一颗颗真诚和尊重的心,那么真诚和尊重就会成为自然,不需要刻意的行动。因此,把学习中华经典与学习和实践《小学生守则》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和习惯的养成。当他们进入我们的校园时,他们会看到干净清爽的校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被学生们用爱心呵护;学生们见到老师和客人时都会鞠躬;我们的升旗仪式是严肃的,学生们的行动也是整齐有序的。

五、 在语文课中渗透国学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经典,最重要的是“孝道”,许多中国经典文本都提到了孝道和感恩。例如,《弟子规》的第一章以孝道为基础,明确指出爱和感恩是全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讲授经典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辛劳,以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为此,教师应在语文课中渗透国学,注重感恩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果学生知道如何去爱和感恩,他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爱,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加强。

渗透国学有很多方法。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和识字基础。语言和文字是汉语学习的载体,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只有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和写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文研究的深层背景。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为学生学习汉語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要学习正确的拼音,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句,如谚语、俚语和习语。其次,背诵中国的经典文本。由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大部分内容是用文字记录的,因此在阅读中国经典文本时,青少年们每周应至少背诵三首古诗,每月有一节关于古诗的语言活动课。中国是一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庄子、李白、老子、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有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有时候,古典诗词的美,竟然只能在民歌中感受到,这样的尴尬局面要引起我们的反思。语文教师承担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渗透国学、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再次,了解国学经典的含义很重要。目前,汉语教学以背诵为主,忽视了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不太重视汉语的青少年,应当组织一个“诗歌朗诵会”。在朗诵会上让青少年相互交流,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后,请他们对诗词进行分类,如哪些是描述自然景观的,哪些是描述人文景观的,哪些是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怀的。在分类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记忆来复习诗词,为理解运用诗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教师可以重点讲述这些文字的来历,以及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故事,如“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这不仅能够教导青少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礼仪,也能够使他们理解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

现代中国古典教育是一种日常教育,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素质和技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好的状态。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道德和素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丰富国学教育教学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框架,完善教学体系,应将过去统一的教学方式扩展为开放的、丰富的学习体验,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的培养,适时融入相关素材。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改变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活动,通过电视节目来促进中国的经典教育。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工作者可以整合媒体资源,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博客、微博、QQ等各种媒体,在中国推广经典教育。从许许多多的经典著作中挑选出优秀作品,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取精华,去糟粕,将数以万计的国学经典案例按照内容进行分类,进行资源整合。将优秀的国学教材运用到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其受到教育和震撼,从而促进国学教学中的德育发展。

六、 推广国学社团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可以在学校成立一个经典俱乐部,鼓励学生加入俱乐部,教师为俱乐部的学生准备经典作品。例如,《孟子》《大学》《诗经》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经典,在上课及与学生的日常对话中应引用国学经典语句。这将有助于学生背诵经典,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学生可以在社团中分享自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可以在社团中表演故事,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经典的魅力,收获知识和友谊。

在学生的社团管理方面,从学年开始,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国学的精髓中总有一些我们无法停止探索的东西,我们继续把它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逐一实践,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们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机会,收集相关的例子来讨论或辩论,从中形成观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们专注于我们可以做的小事来改变我们的形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外表,注意穿着整洁和各方面礼仪,有礼貌,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老师,照顾同学,爱护公共财产。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养性,谨言慎行,及时纠正,实时改进,逐步形成自由独立、自信负责的处世态度。

今天的学生并不缺乏梦想或智力贡献,而是缺乏努力工作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教学中渗透国学来帮助学生接受努力工作和自我完善的精神,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他们还认识到,学习与生活、家庭、事业、社会、责任和义务密切相关。我们解开学生心中的结,即学习是父母和他人的工作,并引导他们在当下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鼓励学生审视自己目前的生活,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分析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体和社会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强加纪律或“要求”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主动,使教与学真正共同发展。

七、 结语

心理健康是人类福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年轻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心理健康的含义和范围正在发生变化,在发展青年心理健康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三环”模式应运而生,要积极解决诸如帮助年轻人摆脱污名的影响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等问题。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的瑰宝——国学经典,包含了无数圣人留下的丰富知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国学经典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将国学经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国学教育会缓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避免青少年心理状态朝不良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在心智的不成熟、思维的跳跃性上就决定了青少年容易受外界的环境和人的影响。国学中的积极进取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少年能正确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满、挫折和困难,通过自身或寻求正确的帮助,不断成长。国学的精华内容融入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塑造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苏曼.国学经典教育在师范生品德培养中的途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93-94.

[2]王莉娟.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超越[J].教学研究,2018,41(5):77-81+97.

[3]曾玉玲,谭兴会,罗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4):63-68.

[4]巩军.小学低段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160-161.

[5]刘小天.乡村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15-116.

[6]李小兵.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信念——浅谈国学经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6(8).

[7]冉光艳,王婉婉.上善若水,以德育美——通过国学经典对初中生进行养成教育[J].贵州教育,2016(21).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1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立项的省级一般课题“国学校本教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结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24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春玲(1976~),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中学,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方面。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青少年发明家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