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22-06-03 12:01汪聪猛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运球运动

汪聪猛

体育是小学阶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从运动实践、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维度出发优化课堂设计,落实教学任务。小学体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教學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悉心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实践;持续深化教学内容,重视塑造学生健康行为;大力优化课堂组织,严格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这样,才能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促使学生在自爱自主、能动探究的运动体验中,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提升体育素养。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而挖掘各个学科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体育是小学阶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从运动实践、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维度出发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在自爱自主的运动体验中,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提升运动能力,发展体育精神。这样,才能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

1 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动实践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各种方式、策略的总称。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据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设计多元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运动,提升运动实践能力。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包括:

第一,示范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方法是教师或者学生代表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如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示范教学可以为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巧和技术要领提供参照,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取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的过程;接下来,辅助学生再次示范,并放慢动作,讲解各个环节的要点,即蹲撑时要做到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要做到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整个过程要确保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最后完成翻滚动作后成蹲立。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针对动作要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点拨并再次示范;同时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项目,要求每组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并逐级挑战,提高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供了直观而详细的指导,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模仿、练习,同时教师也给予学生自主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在运动中理解技术要领,规范动作技巧,进而有效提升了运动实践能力。

第二,游戏教学方法。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构建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方法的运用十分广泛,而根据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游戏活动的设计,以提高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例如在三年级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实践的积极性,整合训练内容设计了多种游戏活动,其中第一项是跳绳比赛,教师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依次开始跳绳,在5分钟内跳得最多的一组为胜利;第二项是“夹球跳”,即各小组成员在比赛中用双腿夹着球跳,将球传递给下一个成员,其中最先到达重点的一组获胜;第三项是“5人6足”游戏,每五人一组,参赛者并排站在起跑线后,用绳子将组员内侧腿捆好,比赛开始后五人向前跑出,到达终点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第四项为协同作战,即各组学生背对背,互相挽住对方的手臂,中间夹一排球,站在起跑线后。比赛开始,二人迅速侧身向前跑,绕过标志物跑回将球交给后面的队员,依次进行,以先跑完的队为胜。规则要求每一个参赛者都不得松开手臂;球若掉下必须拾起重新开始,最先完成任务的一组获胜。体育游戏活动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心肺功能、腿部力量,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小组合作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与游戏教学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体育活动,在相互帮助下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能够增强学生挑战困难的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发展。例如在“助跑起跳”的运动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助跑几步,跳过40-50厘米的横杆,指导动作要领,然后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并互相改正缺点,辅助彼此突破难关,完成挑战。

上述方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的频率较高,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培养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还应注重创新,结合实际需要优化调整,设计更加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

2 优化教学内容,塑造学生健康行为

渗透健康知识、指导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将“健康”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行为能力来看,其中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内容,例如许多小学生健康知识、体育常识不足,在日常饮食、运动等方面缺乏科学指导;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卫生习惯等等,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针对这些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整合课程内容、渗透健康知识,塑造学生的健康行为。

第一,整合教学内容,渗透健康知识。例如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保健常识,教师围绕“运动损伤”这一主题对学生日常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整理,形成教学材料,并配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指导、示范。此次主题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骨折等常见损伤,配合图示讲解了不同损伤的常见部位、主要原因、生理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例如学生在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等运动中经常会出现踝关节损伤的情况,教师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其发生的原因,并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即停止锻炼、高抬上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内热敷,循序渐进展开康复性练习。其中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预防,即做好专项准备活动,加强踝足部肌肉力量训练,适当运用保护支持带。这样的教学内容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具有针对性,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运动中实现自我保护,从而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

第二,结合运动实践,促使学生理解健康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单纯讲解健康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健康知识融入到体育运动实践之中,让学生结合实践过程提高对知识的认同感,并在运动中主动遵守,提高健康训练的能力。例如在“30米快速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小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技能和参与游戏融为一体,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反复的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简单的动作技能。但是在快速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冲动,不愿意认真完成热身运动;有的学生不会调整呼吸,导致跑步后出现肚子痛的情况;还有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在游戏中经常碰撞他人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及时规范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运动实践提出要求,明确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讲解示范正确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运动中逐渐接受教师的指导,接受了体育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意识。

第三,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健康观念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的学习、健康行为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他应该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始终。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应该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延续健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学生膳食,让学生每天能够从食物中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满足每天所需要的能量;鼓励学生参加户外锻炼,陪同孩子一同运动,合理安排运动量。这样可以将体育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的免疫力,让学生身体强壮、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培养其健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重要。教师根据学生当前认识发展、行为特征设计教学实践方案,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知识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导向,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优化课堂组织,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根据核心素养理念指导,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熏陶和影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和行为的养成。目前,通过对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来看,部分学生的体育精神明显欠缺。例如在比赛中有的学生心态脆弱,“输不起”,面对挫折的时候推卸责任、自暴自弃、逃避反思;有的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妄图破坏规则获得胜利,对他人不断干扰,钻规则的“空子”,让运动锻炼走上歧途;缺乏团队精神,对团队成员的价值认识不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团队合作的力量等等。针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优化课堂组织,将体育精神的培养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来,并课堂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和点拨,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态度,塑造学生的健康行为,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

例如在高年级的篮球教学指导中,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通过篮球游戏活动,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原地運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学会在游戏中运用技术;主动参与运球游戏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同时发展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在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组织了如下活动:

(1)导入环节。教师要求体育委员以“快、静、齐”的标准集合成四列横队后,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训练内容,提出目标要求。简单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准备运动,其中包括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跑1圈;共同做自编篮球韵律操4个8拍共6节,完成上肢、腹背、体转运动,正、侧压腿,腕踝关节运动等。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同时利用音乐营造的氛围结合节奏感强的篮球操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动性。

(2)实践环节。教师设计如下体育游戏:第一,耍球游戏。教师示范双手抛接球、环绕交接球、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等动作,让学生在欣赏灵活的篮球技巧展现出的趣味性和艺术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耍球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第二,设计原地运球游戏,教师明确技术要点,并讲解示范高、低运球按拍球方法;然后学生展示、比赛,看一看谁的运球技术水平高、谁的运球技术动作优美,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三,组织行进间运球比赛。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并组织学生分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接下来组织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比赛,明确比赛规则,引导学生在规则下勇于竞争,争取胜利。这一活动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体育游戏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练与赛的过程中巩固技术技巧,同时强化学生对体育比赛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竞争观念以及输赢观念。

(3)结束环节。教师播放舒缓音乐,组织学生放松呼吸,进行整理活动,让学生的身心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总结,调动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评价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强调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以引导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篮球课程中,原地运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同时衔接其他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着重强调学生的技术训练,通过游戏方式强化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同时教师也没有忽视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意识地渗透、引导,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学生在自爱自主、能动探究的运动体验中,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提升运动能力,发展体育精神。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悉心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实践;持续深化教学内容,重视塑造学生健康行为;大力优化课堂组织,严格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这样,才能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运球运动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双人运球”乐翻天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