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体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22-06-03 12:01张清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课

张清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设全民体育课,增强全民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讓家长、学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将“体育”和“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明确要求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目前,体育教师在技能教学时,在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还有些不足,因此,如何将学生的锻炼技能上升到学生日常生活的锻炼意识层次上,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作为从事高中体育教学的老师,应当抓住中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堂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发育水平不成熟,规则意识较差,管理难度较大,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发育水平逐渐成熟,有着较好的行为规则意识,所以要区别对待,进行差异教学,注重对学生锻炼意识的强化,让锻炼成为一种日常习惯,这样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1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用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养成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卫生习惯方面的养成以及待人处事方面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新时代的必要选择,养成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自身未来的全面发展。

2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集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研究表明:习惯是经过21天的重复锻炼而形成的。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就自己的人生。差的习惯让人堕落、消极,造成自己人生的毁灭。所以本人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针对性地解决措施。

2.1 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养成安全保护的好习惯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而室外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摔倒、自身疾病等等,给体育课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还要让学生自身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除此之外,在体育课教学开课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进行调查,填写备注栏,供教师参考,对不适合上体育课的学生,可以为其安排一些保健课,涵养其品性。安全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仅能降低体育课过程中学生受伤的概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其安全习惯的养成。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和指挥,做好一定的热身运动,这样能防止一定程度的肌肉拉伤。只有在体育老师在场时,才能使用体育健身器材,课中教师也要不断检查场地器材,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反面教材,如某同学不听从老师的指挥与安排,擅自离开队伍,导致了自己受到伤害。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身边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若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不适的情况,应及时地向老师反映,教师也应该对身体不舒适的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安慰,严重时应就近医治。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安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导学生保护与帮助同学,树立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他人安全。此外,除了在体育课上向学生普及体育锻炼方面的安全知识,还应给学生灌输食品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让安全习惯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

2.2 加强对课堂规则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多样的常规教育能有利于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比如课堂常规中,站队要做到快、静、齐;解散有序,注意安全常规;活动器械要摆放、收发有序,活动中注意保护;小组合作中体现团队意识,要互帮互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才更容易养成。

2.3 改善体育课堂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体育课大多是在操场、田径场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因素也较多,因此体育课堂对纪律的要求也非常的多,组织好体育教学纪律,是体育课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想长期维持课堂纪律,就必须有耐心、细心地注意每一个细节,长期积累经验,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注意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在正常授课前,应提前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去规定自己上课的标准,最后由教师对标准中不合适的要求进行改进,这个标准是由大家共同商量确定的,并不是老师强迫的,所以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制定的标准,从而创造一个安全愉悦的高效课堂。除此之外,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为他们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随着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提高,相应的也就会遵守课堂纪律,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有时教师会因工作繁忙或教学、训练任务的繁重,对课堂常规的强调弱化和松懈,因此体育教师也需要培养一些学生干部和体育骨干,帮助老师及时组织好课堂纪律。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注的机器,所以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教师与学生可以当做朋友,帮助学生解决情感上的纠纷,从而推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对严肃课堂纪律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老师管理的班级多,每个班级的课时数少,导致了体育老师对学生的认识程度不深,还有社会、家长和学生长期以来对体育学科不重视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就要尽量记清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这样在初次授课时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学生犯错时也能及时的点名纠正,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2.4 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说,教师用良好的行为做为示范,学生也就收到良好的影响,若教师行为不规范,即使教师命令学生去遵守正确的行为规范,他都不会听从。人类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渐进的,长期的,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教师自身就是无形的榜样,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行为都在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们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此来影响和激励学生。例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理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地示范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美的感受,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处处给学生起到示范标杆作用。教师还应注重小干部的培养,树立榜样。在日常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在开展了练习时,小组长进行巡回指导。这样既树立了榜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5 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竞赛,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习惯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门槛越来越多。新时期的人才标准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现代人才竞争要求的一个标准。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体能训练,还包括娱乐性的体育游戏和紧张而刺激的体育比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内容多样的特点,将这些内容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去,通过组织教学游戏、体育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模仿职业体育竞赛的竞争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决定自己的职位,让学生进行竞赛模拟,不仅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了学生实战经验的积累。竞争不仅包括自我竞争,还包括对手之间的竞争。自我竞争是指自我反思,自己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標,并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最终达到自我超越。自我竞争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而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对手的优点,去完善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看到对手的缺点,引以为戒,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达到转变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2.6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评价环节,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及时、合理、恰当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发掘学生的长处,将其优点进行扩大,促使学生不断地将优点表现出来。对体育课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树立榜样,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示范引领带头的作用。对于不按时完成老师规定任务,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及时的评价,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教师评价之外,也应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机制,当体育课结束后,每个人要对体育课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体育课中的失与得。这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3 体育教学中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3.1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他们把大量的学习和精力放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似乎都认为体育课只是单单的“让学生玩的课堂”,学生学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知识,更不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看法是极端错误的。所以家长和学校都会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压榨,课外补习班、家教挤占了学生大量的锻炼时间。因此导致了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够参加充足的体育锻炼,体育成了“附属科目”。为了证明体育教学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体育教学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的密切关系,让我们大家都能对体育教学一改往日的看法,给予体育课堂一定的社会地位,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2 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现代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有享受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而高中体育教学对促进中小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向中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实践环节,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兴趣的源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为学生创造活跃的锻炼氛围,为其发挥其闪光点提供条件。随着学生兴趣的浓厚,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积极认识体育的价值和本质,消除学生在体育领域的误区。当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时,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也就完成了最重要的阶段,逐渐将体育锻炼作为每天的习惯,这项工作才算圆满结束。

3.3 更好促进全民运动的顺利开展

全民运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进步的水平,也反映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状态。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设施器材较完备,为体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学生形成每天锻炼的良好习惯。高中体育教育对全民健身运动有一定的驱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高中体育教学,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这样经过长期的体育教育,将会很大程度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他们的良好习惯势必会对身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带动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全民运动队伍的中心力量。

4 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当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为中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把安全放到首位。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育锻炼场所,教师要组织好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和游戏,学生要做到服从老师指挥,遵守课堂规章制度,这些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甚至对他们终身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永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