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胡健华 魏高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和推进是新时期提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的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学校体育活动。自2007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来,已在我国中小学校日益深入人心,不仅能使中小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使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得到一定提高,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本文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现状、制约因素和今后发展趋势做进一步探讨。
1 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
近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相伴的学生体质问题也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的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与2006年相比,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我国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也发现肺活量明显下降,身体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近年的第4-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除7-18岁学生组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改善,止步下滑趋势外,其余仍在较低水平徘徊。另外,据研究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超重、肥胖也正在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70%的肥胖儿童成年后仍然肥胖,并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理疾病。学龄儿童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以学校体育课和课外综合运动训练为基础的运动干预易于组织和实施,对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降低和控制儿童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截至目前,仅有极少的研究項目针对儿童少年超重、肥胖开展综合运动干预研究,但未形成有效的干预模式。为此,为了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素质的提升,《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
2 阳光体育活动的显著成效
自2007年是国家明确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学校重视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长期的政策,运动贵在坚持,确保阳光体育得以顺利实施。在现阶段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中小学校对阳光体育的重视程度空前加强,提供足够的条件支持阳光体育开展;同时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2)教师及学生家长认识明显改变。以前,由于教师对体育认知不足,加之体育活动内容陈旧滞后,无法使学生了解各项体育运动和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家长也由于教育观念的偏颇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学校、老师及家长的体育意识淡漠,很少从社会层面上了解阳光体育的积极作用,导致整体阳光体育氛围缺失,致使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积极性偏低,这些问题都会对阳光体育活动展开起到了阻碍作用。现阶段,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成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改变,认识到体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具有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丰富自身的体育视野,提升个人的德育修养,助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提升。通过提升阳光体育认知,以学生为本,推动了教学方法改变和创新。(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观。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较为密切,逐步从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根据测试数据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了解和评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结果设计出最适合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以达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 阳光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育锻炼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目前学生的体质以及阳光体育开展情况并不非常乐观,目前阳光体育实践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制约阳光体育顺利开展的诸多因素,如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学校管理监督体制有待健全、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等,均涉及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薄弱环节。(1)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当前很多体育教师不能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用传统体育课教学方法实施阳光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各个地方学校自身的实际开展情况的评价体系并不完整。学校未能将学生喜欢的或者擅长的体育运动纳入相应的考核科目中,过分追求身高、体重这些相对应的基础项目,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考核,未能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针对此类问题,应该注重多种学习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结合,客观反映学生的阳光体育成效。(2)学校场地及器材缺乏。现阶段虽然阳光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相对应的成果,但是,有的学校因为设备及运动设施不健全,导致学生不能合理的进行阳光体育运动。阳关体育活动伴随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高,学校应提供基础的资源保障,确保阳光体育运动专项资金充足、运动器材、运动场地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等。(3)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缺少重视,青少年的体能锻炼缺少系统研究;众所周知,体能锻炼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健康教育娱乐协会,目前体能训练包括为提高人体的身体运动能力,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对其身体结构和功能进行有目的改造,从而促进竞技水平提高的训练过程。现阶段对青少年的体能锻炼还缺少系统的研究。
根据近年来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所做的系统化研究结果,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城市少年儿童的体能素质检测的合格率较低、甚至认为我国的青少年体能状况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不是很乐观。同时存在对青少年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锻炼方法不当、缺乏系统化的体能训练方法等问题。现阶段虽然阳光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相对应的成果,但是,有的学校因为设备及运动设施不健全,导致学生不能合理的进行阳光体育运动。而国家规定的保证85%的学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且至少掌握两项体育的运动技能,这些要求就必须需要相对应的设备及场地对学生的运动进行强有力的支撑,才可以让学生真的做到阳光体育,起到应有的作用。C8FB247C-F2C8-4C2F-9E1C-6E39937553E7
4 今后阳光体育活动的趋势分析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转入常态化管理。受疫情影响,疫情防控下各学校学生长时间缺乏体育锻炼、中小学生日均户外活动量下降,而电子产品使用过度,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突出,体重超重和肥胖现象增多,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学生近视率上升、体能下降的实际情况。为此,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又重点强调学生科学锻炼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增加免疫能力、彻底战胜疫情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号召全社会相关机构与广大青少年要有计划的策划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各省教育部门也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通知》,号召积极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各地实际开展好情防控期间阳光体育活动。钟南山院士也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包括课间、课外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要让运动成为习惯,让运动成为一种幸福。所以,目前急需根据青少年身体体质特点,开展以体能锻炼为重点的有关活动与研究,为根本上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素质提升打好基础。而且,将体能训练渗透入学校中的阳光体育,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体育,形成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
目前学生的体能锻炼状况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但国内对阳光体育与体能训练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具体如何开展,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需要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转入常态化管理的形势下,笔者建议目前阳光体育活动应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国民体质监测为依托,以疫情防控为前提,面向中小学、幼儿园等少年儿童人群,开展青少年体能锻炼指导、体质监测体验实践,特别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如何结合青少年体能的构成和体能训练的相关领域进行提高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实践活动。第二、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青少年体能水平相关体质监测和干预的探索,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能水平和体质健康锻炼技能。包括主要以身体基本机能测定、运动机能评定与科学运动方法指导为主,包括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功能、有氧耐力、速度、核心力量、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测试评估以及锻炼方法的推广,达到让学生养成自觉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提高青少年体育科学素养目的。第三、遵循疫情常态化的要求,遵守学校体育锻炼的错时错峰、适量渐进等原则,为青少年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条件,探索青少年学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制,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育健康素质的目的。第四、借鉴国际经验,开展通过玩游戏活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活动。近年来许多国家为改善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制定了相应计划与措施。如澳大利亚2005年推出“课后活力社区”项目,此活动突出“为生活而玩”的理念,参与这一活动的体育俱乐部、体育组织、社区组织和其他组织必须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有趣的课后体育游戏,其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参与,其政府近年投入九千万澳元以解决青少年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并借此扭转超重、肥胖的现象的日益增长。近年在国内也有针对国家体质测试项目编排的进行体能锻炼的游戏,具有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多套体能游戏,包括青少年游戏化体能与思维提升系统等,可以使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快乐积极地进行运动。该系统经过近年来的科学实践,已经形成成熟的专业性强的体能提升课程体系,不仅改变了容易产生枯燥和为难情绪的状况,而且使孩子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心情愉悅,达到改善增强身体素质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另外,一些有条件的机构也组织联合开展来中小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能锻炼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幼儿园,按不同年级和年龄阶段进行分组体能指标测试,以“游戏+体育锻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体能提升训练和运动指导,按照“游戏+体育锻炼”在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段进行的原则,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也可以按照“体艺2+1”项目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开展游戏与体能训练,游戏项目可以选择踢毽子、跳绳(低龄段)、武术、舞蹈、乒乓球、羽毛球(中龄段)、篮球、排球等(大龄段),同时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基本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评定与体质测试,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成分、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方面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青少年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注意不同的年龄段由于敏感期的存在会有侧重点,要进行锻炼方法的指导与监督。也可依据科学训练原则和青少年身心发育和体质特点,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根据少年儿童的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脊柱和韧带的功能特点,制定适当的游戏、运动训练项目。探索体教融合适合儿童少年乐于参与的运动训练模式,开展以体教融合为基础的综合运动干预,包括心肺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综合训练方法,观察综合训练对身体成分和体适能指标的正性影响及对超重和肥胖等的干预效果,详细制定以学校课外活动为基础的干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干预方案和策略。五、增加运动项目趣味性、可参与性,使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一步向更加趣味化、生活化、专业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重心由培养运动技巧和竞技能力向激发运动兴趣和培养运动习惯的转变,增加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提升体育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使小学生能够主动“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当中。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要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强场地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效果评价体系及指标。
5 结语
总之,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身体素质监测等方面。阳光体育是国家推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越发丰富多彩。通过阳光体育活动,振奋青少年学生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不仅让学生们得到有效锻炼,倡导青少年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培养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积极、阳光、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鉴于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以及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在新时代应继续坚持阳光体育的育人优势,建立以社区、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主体共存的新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模式,发挥多主体共有功能,强化青少年健康的理念,发挥家庭的榜样示范作用,要进一步深化阳光体育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在目前尤其需要将体能训的理念、形式、方法等融入阳光体育中,不断探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新途径,为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项目资助: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BZCYJ2020001)。
通讯作者:胡健华
(作者单位:1.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2.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3.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C8FB247C-F2C8-4C2F-9E1C-6E39937553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