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研究

2022-06-03 18:44蓝俏媛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摘要】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关键词】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6-0111-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教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理念与校企合作程度,为国家部署新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发展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路径,也是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融合同构的出发点与归宿。同时,“双高计划”启动,建设中国特色职业院校与加快政企校协同育人,成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创立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与加快协同育人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院校办学体制创新,而且能整合政企社资源,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通过创建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还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2020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区内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规范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7月建立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数字经济新零售产业学院与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构建。

在产业变革背景下,作为自治区示范性重点育人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加快产业学院建设与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为院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提供全新发展思路。

一、建立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国家、社会、行业、产业、企业等主体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设置新方向,并通过与当地相关支柱产业展开全方位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产业学院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理念的要求,而且是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采用“校主企辅”的新型育人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联合企业工程师、资深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率。产业学院发展模式分为两步:一是将企业内容融入课堂或学校直接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二是探索现代学徒制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当合作完善与成熟后校企联合建立产业学院,进而达成长期、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对此,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是关键。

(一)加快“四链”融合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力求在粮油食品、工商管理两大核心类专业实现高远发展,进而带动智慧设计、信息智能、艺术设计、康旅服务、营销电商、金融财管六大新工科、新商科专业集群建设。产业学院发展模式契合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专业群建设定位、“十四五”发展规划、商业服务业发展战略。围绕学院服务功能与战略布局,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通过发挥专业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进而推动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企业合力构建人才输送体系、产业发展模式、教育教學创新体系,进而加深校企合作程度,提高院校就业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四链”融合体系,找准教学质量提升方向与人才培养优化突破口,加快打造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

(二)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

从办学主体看,产业学院突破了传统的以政府、高校为主的单一办学模式,逐渐转为政府、产业园区、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混合办学体制。然而,各主体利益诉求、价值追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多主体协同共治共享结构,对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的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对此,应明确多主体责任边界,打通跨学科、跨组织的界限,推进多主体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资源的融合与重构,进而形成多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结构。

第一,建立多主体参与决策机制。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可通过构建科学、开放、民主多元主体组织决策体系,为产业学院办学理念的确定、教育教学的创新等提供科学决策,形成多元主体自主治理。

第二,建立科学协同创新机制。通过与产业深度对接、合作,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将成为广西高水平教育教学系统创新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产业学院要借助改革优势,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校、行业间展开全面合作,组建科研教学团队,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第三,构建共担机制。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要积极围绕区域产业升级与技术转型需求,立足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际,协同推进多元主体决策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科研评价机制设置,提高教育教学创新平台的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责任共担、共赢意识,建立内外部创新集聚的产业服务支持体系,进而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育人共同体。

(三)优化专业学科体系

优质专业学科的打造,不仅要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还要校企间协同完善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科体系建设。其中,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是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纽带。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新产业、新商业、新经济发展均需要复合型人才,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亟须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6C60839-5885-4AF5-B938-B88A33D947B3

第一,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应聚焦现代产业发展前沿,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产业学院要与企业联合构建交叉学科课程、问题导向课程等课程群,建设能紧密对接区域粮食产业的新学科。

第二,遵循粮食产业发展逻辑,构建高质量课程群。围绕“广西香米”品牌建设以及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现实需求,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应积极重塑与搭建高质量、高水平课程群。对此,院校应积极聚焦广西粮食行业发展实际,探索产学研多主体知识生产、应用与共享机制,及时吸纳行业企业创新成果,优化与完善教学内容,建成全链条、全环节人才培养机制。

(四)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建立跨组织、跨院系、跨学科、跨行业协同育人平台,还有利于将行业中的难题与项目引入学生学习体验当中,培养学生解决粮食问题的能力。对此,产业学院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管理与知识考核方式,以培养涉粮人才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涉粮人才能力评价机制。

一方面,以问题解决与能力提升为导向。聚焦涉粮人才能力培养,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应根据学习与实践目标,运用高阶思维制订知识能力考评细则,强化相关评价指标设计,制订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改进与完善考评体系。新时代产业学院使人才培养有了新方式与新手段,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平台。基于此,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不仅要重视学生过程能力的评价,还要根据企业产品设计、公司专利、方案开发等内容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生搭建全周期“能力+素质+知识”的考评框架。

二、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

当前,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办学目标定位不明、育人特色不显著、办学主体责任不清晰、创新与保障机制不完善、办学绩效不突出等问题。院校采用何种方式化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存在的矛盾,成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应梳理问题中各关联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挖掘问题根源,找到解决办法。下面,根据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印发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内容,从如下几方面建构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协同育人机制,破解产业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应对思路。

针对企业对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岗位标准,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升级人才培养机制与方式,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见图1)。

(一)“双协同”目标驱动

一方面,构建“双协同”目标育人机制。“双协同”育人机制是指通过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校企构建以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信息时代背景下,产业将在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生产方面实现数字化升级转型,人才管理与岗位要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无论产业升级为“产业高端”还是“高端产业”,均要通过创新方式实现。产业创新方式可划分为技术、市场、产品、产业四个方面。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创新的高级表现形式,将会对产业协同创新与产业人才产生需求。而且,产业创新人才要具备多重思维,亟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高人才质量。在这一要求下,校企应通过多元协同方式培养产业创新人才,进而促使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的更新。进一步推动校企多元合作模式构建,共建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平台与项目合作方式,有助于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引进多样化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育人互促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为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办学提供创新思路。

另一方面,构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与育人机制。要推进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与育人机制变革,相关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层面给予产业学院独立法人资格。首先,政府要放权给产业学院,让产业学院有更多自主权利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其次,厘清产业学院各方责任,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增强校企主体意识,强化双方主体责任。最后,发挥广西地方政府指导作用,利用政府资源引进、条件支持與政策鼓励的优势,推进政校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

第一,构建“双院长”制决策模式。建立学术和产业“双院长”领导制,由学校与企业分别选聘优秀的专家、学者担任产业学院院长,不仅有助于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成立集企业专家、院校教授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委员会,还有利于产业学院进行科学决策。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框架下,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与企业联合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四个中心,校企协同进行订单培养、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包开发等,形成“双院长”资源共享与决策机制。

第二,构建“双身份”角色担当制。为深化产教融合与完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针对性。基于此,产业学院可为学生提供校、企两个场所,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生产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学生一旦被选入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进行校企学习,就拥有了“双身份”,即学生身份和学徒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与学徒身份不存在矛盾关系,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快融入企业、职业环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

“双融合”是指将产业与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首先,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完善专业设置方案。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快变特性越发明显,促使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改变。作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加快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前沿阵地,产业学院将提供重要动力。而“双协同”育人机制将成为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化解人才培养难题及适应产业快变特性的最佳途径,也成为促使产业与专业跨界融合与创新教学手段的新引擎。

其次,依托职业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双融合”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执业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对接,不仅有助于毕业生与企业岗位对接,还有利于课程体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保证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课程体系始终保持领先优势。立足“双协同”育人优势,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可通过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与企业发展要求,推进专创融合教学手段改革。46C60839-5885-4AF5-B938-B88A33D947B3

最后,根据“双协同”目標驱动机制,通过“双情境”教学、“双导师”授课等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过程中校企“双师”互动能力,助推师资队伍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成效

(一)建设成果

第一,专业群建设。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西粮食行业协会、检测结构、米业公司、市场咨询策划机构等单位建成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拓展了学院服务粮食行业的领域,助推了广西粮食产业的发展。而且,学校与阿里巴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粮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为数字经济新零售人才培养与现代物流、储运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此外,通过建设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形成全国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设专业,推动了现代物流、粮油零售行业企业与专业群的深度融合。

第二,产教平台建设。目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国家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点)、第二批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有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8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5个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2个广西专业发展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专业群。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20年底,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两批共派出6名教师参加“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登记证书培训,全部获得考评员证,学校还组建了与职业等级相适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获得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授予的“优秀师资团队奖”与“领军院校奖”等荣誉。

(二)推广效果

2020年12月10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广西粮食产业学院成立筹备大会、第二期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师资班等系列活动,标志着广西涉粮人才校校联盟正式成立,也预示着广西粮食产业学院筹备工作更进了一步。2021年1月7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与京东物流集团产教融合副总监共建京东产业学院座谈会顺利召开,双方表示将加快建设产学研服务平台、校园生态、实训基地等,开展技能认证工作,进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星级实训基地,深层次全方面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14日,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暨数字经济新零售产业学院、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鹏飞校区正式成立,这为院校全力推进“双高”建设与提质培优提供了强大动力,表明学院加快了培养高素质涉粮人才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陆勇,方海林.产业学院对传统工科的改造升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6).

[2]杨理连,邢清华.新时代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9(7).

[3]黄彬,姚宇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4]杨欣斌.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

[5]朱涛,吉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

[6]孙振忠,黄辉宇.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0B0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蓝俏媛(1987— ),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责编 蒋海兰)46C60839-5885-4AF5-B938-B88A33D947B3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