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明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物理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其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教学技巧。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构建与之匹配的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僵化,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仅是重视实验的结果,忽视了实验的过程,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学生操作失误,最终得出的结论存在偏差,影响到学生的实验信心,导致物理教学效率无法提升。其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在新课改影响下,虽然教师也实施一些创新的模式来吸引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奈何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实验的设置依然枯燥乏味。最后便是实验之后,学生也往往得知实验结果,无法对实验结果加以利用。另外,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为学生播放实验的过程。而针对物理实验,学生只能在视频中观看。面对一些复杂无法实现的实验确实可以利用多媒体,但是对于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若是还利用多媒体,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材内容,合理进行实验教学的开展,利用实验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体现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的需求,教师要意识到物理实验的作用,改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提高实验的效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实验的含义,充分利用实验在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增加实验资金投入,以保证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坚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运用多种试验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创新能力等,充分体现物理实验的作用。
(二)确立实验教学目的,实行多种实验模式
首先,创造一个新教学环境。要想达到物理实验目的,必须指导学生将所提出问题进行组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构建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的实验环境,使他们置身于试验环境之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以自由落体为例,在自由落体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景的形式,让同样的一张纸片与一枚钱币,以同样的角度坠落,哪个会掉得更快?它们是怎么掉下来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个问题情景联系起来,然后又提问:“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张,一份压成一块,另外一份维持原状,让两份在同一个位置上落下,哪个会最先掉下去?”这些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碰撞中去。
其次,开展开放式实验研究。根据核心素质教育中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应转变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这样的开放式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运用合作探究法。在新一轮的基础上,与实验相融合,采用合作式的探索性研究方法,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小组成员主动地进行探索。比如导体的电阻测试,因为其测试的对象是非常繁杂的,所以在测试时,要对导体的温度、截面面积、长度等进行全面的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协作,最终得到相关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试验时进行沟通,促进创新,提高整体素质,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最后,对物理示范试验进行改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示范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示范实验的学习之中。第一,在进行示范实验前,教师可以事先通知学生进行试验,并指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准备。第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实验进行一次示范,并引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看。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做辅助实验,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试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做示范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由观察对象变为试验的参与者,既能提高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
(三)结合生活开展实验教学
知识源于生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生活化的原则,来进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效设置,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物理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挖掘生活化元素,利用生活化的物理现象来为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简单直观化,将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实验的探究。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利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从而来不断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滑动摩擦力”的内容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骑车时哪些地方会出现摩擦力,并且这些摩擦力之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具有缺点的呢?这样,学生在提问中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自己骑车时的场景,在进行刹车时,加速以及减速时,体会前后的摩擦力的不同点,同时了解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学生在想象中加深对摩擦力的了解,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实验在高中教育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新课改对实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变化中,教师必须意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更新物理实验观念,使其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使其更加多样化,成为一种更加多样化的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明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巧探研[J].成才之路,2021(7):102-103.
[2]李文斌.探究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技巧[J].新课程(下),2019(9):70.
[3]周亮.“撬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技巧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8(10):40.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