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2022-06-02 04:40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财政案例育人

刘 倩

(上海商学院 商务经济学院,上海 200235)

0 引言

财政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国家的财政收支以及具体的治理过程。课程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引入公共产品这一核心概念说明财政的必要性,重点介绍财政的职能;财政收支的具体分类、规模和结构;国家的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赤字及其影响;财政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与规律。为了实现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需要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挖掘和凝练、思政知识点设计以及配套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共同着手。

1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财政学》课程具有较好的思政育人环境。财政活动包括国家财政收入、支出以及治理过程。通过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立足国情,在了解国家财政职能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理解经济增长不同阶段国家财政收支结构调整的因由,感受政府在时代发展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共建责任心。通过公共产品、外部性等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产品供给问题。在国家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收税变得不可避免。通过理论与现实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征,理解保护税源,提升纳税遵从的必要性。以期达到以下思政育人目标:

(1)增强对政策的拥护与理解,坚定党的领导。财政存在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如果没有政府行为就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通过对财政本质属性等内容的学习,学生更加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2)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建立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思考如何与周围人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摒弃“搭便车”“不劳而获”等思想,要用劳动与智慧创造财富。通过税收公平原则及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学习,思考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奉献意识。

(4)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公共需要具有历史性、特殊性,财税政策需不断调整。能够用辩证发展的理论分析问题。善于总结归纳与预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 课程思政知识点设计

课程思政设计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模块、知识要点、育人要素方面的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与优化,将知识自然地引申出要表达的育人要素,将育人要素传递给学生,引起共鸣。

具体来看,结合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具体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本文设计了课程思政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财政学课程思政知识点设计

3 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

首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动性。传统的课堂大都以“讲授法”为主。一堂课中大多数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知识容量大、节奏快,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较大程度取决于自悟能力。“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容易被外界信息吸引,很难做到全程认真聆听,主动、独立思考的时间少,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加强独立思考,深入领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形式上,是把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和展示;实质上,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对讲授的知识消化吸收之后,再参与讨论。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握、主导。通过提高学生主动钻研,把知识内化吸收将讲授与讨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保证了知识传递的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以自己的方式、节奏完成内化吸收。同一内容,经过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三个阶段学习,逐步加深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经常会在展示环节设置巧妙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思考与更深刻理解。学习兴趣提高、积极主动讨论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思政目标能够有效实现。

其次,突出案例教学,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不再是单向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从“听讲者”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这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传授知识并有助于对理论的内化,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需要注重案例教学,让学生现实中去感受去思考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剖析,学生更加深入思考理论背后的现实原因,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知识的转换过程就是通过对案例深入分析来实现。学生分享案例后教师点评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对错评价,对有些案例,不一定要给出明确结论,但必须对小组的分析视角和方法做出点评,这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再次,改革考试机制,增强过程性考核。从原来的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增设章节考、单元考,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精力用于课程学习。过去的课程考核方法,期末考试占比非常大,学生抱有较强的侥幸心理,认为“临时抱佛脚”,凭借一张考卷也可以“突击”出高分,分数与真正的掌握程度往往脱离了关系。正是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试机制,造成了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的现象。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要形成一个以过程为导向的考试机制。在每章或者每单元课程学习结束以后,设置小节考、单元考来巩固学生对各个章节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适当加入案例分析的考核,让学生能够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4 结语

通过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及实践,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理解身边的财政现象,更加关心社会热点,关心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财税政策改革;能够透过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定党的领导;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更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思政素养也得以提升,能够更好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升对课堂的掌控力,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价值引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综合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财政案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